从太原市集贸市场上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目前,新鲜猪肉的价格,已经从一个月前的每斤7.5元左右降到每斤6.5元左右,个别市场降至每斤6元以下,1斤猪肉的价格不到豆角、蒜苔、茄子三种蔬菜平均价的1.5倍。单从价格看,吃猪肉比吃菜还合算。从活猪的出售价格看,最近一周全省每斤活猪的出售价格在4.29到4.34元之间(资料来自猪E网),市场上玉米收购价大约为每斤0.83元左右,据此推算,目前山西的猪粮比价约为1:5.21,低于1:6的盈亏平衡点。全省养猪业,受猪肉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上涨双重压力的影响,已经无利可图,出现了亏损。
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对于消费者来说,既是喜,也是忧。喜的是可以花较少的钱吃到较多的猪肉,忧的是这样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2007年的猪肉价格飞涨是否还会再次重演。
一、猪肉价格下行的成因
自2009年至今,全省养猪业克服金融危机、H1N1、饲料涨价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取得了很大发展,猪肉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猪肉价格下跌的状况在所难免。究其成因主要有:
一是受2007年高价猪肉的刺激,生猪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户由2008年一季度的508家,发展到2009年一季度的594家,2010年一季度的642家,生猪规模养殖户户均期末存栏由2008年一季度的561头,提高到2009年一季度的720头,2010年一季度的880头;生猪养殖单位由2008年一季度的281个,发展到2009年一季度的528个,2010年一季度的622个。生猪养殖单位平均期末存栏2008年一季度为1406头,2009年1季度为1139头,2010年一季度为1170头。生猪规模养殖户户均拥有固定资产,由2008年年末的129.3万元,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138.2万元,生猪养殖单位平均拥有固定资产,由2008年年末的249.0万元,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346.3万元。
二是为了稳定菜篮子,政府逐年加大了对生猪养殖的支持力度。2007年猪肉价格飞涨以后,各级政府为了稳定猪肉价格,确保人们的菜篮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生猪发展的政策,实施母猪保险补贴,加大对生猪的防疫,生猪生产大县实施优惠和奖励政策,猪肉价格过低时启动冻肉收储等。这些调控措施的实施,在猪肉短缺时,极大地促进了生猪的生产;在猪肉过剩时,坚定了生猪养殖户和生猪养殖单位战胜困难的信心,保证了生猪的平稳发展,稳定了猪肉市场。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部署安排
强化安全意识,高度重视中秋国庆期间猪肉品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由大队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并把责任落实到机关股室,执法工作人员当中,做了部署安排。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督,认真开展专项检查
(1)突出重点。县城各农贸市场猪肉销售摊位、城乡结合部猪肉品销售摊点,大的乡镇农贸市场猪肉品销售摊位。
(2)强化监督,认真开展专项检查。一是会同工商、公安、农业、质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二是商务行政执法队进行每日巡回检查。
(3)检查内容。各农贸市场屠商是否有卖私肉等行为;城乡结合部猪肉品摊点是否有卖病害肉和走私肉销往县城市场的行为,一旦发现违法违规销售猪肉的人和事,从严处理。
元月下旬至2月初,罕见的雨雪冰冻恶劣天气,给*春节期间的猪肉供应保障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居巢区商务局为确保春节期间城区居民食肉的需求,切实履行职责,全力以赴,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应对雪灾造成的生猪货源紧缺、交通运输困难和肉价上涨等因素,完全保证了市场猪肉供应,稳定了物价,稳定了市场。同时,也为今后应对同类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建立组织,制定预案,大力宣传,稳定社会
我局围绕战雪灾,保供应,稳定社会的工作目标,及时成立春节期间保障猪肉供应领导小组,负责猪肉供应和猪肉批发临时价格干预工作。在2008年春节来临之际,我局即与食品公司协同分析研究春节期间城区猪肉供应计划,提前联系了河南、山东、阜阳等地的生猪供货商,落实每天运送*生猪400头的计划。印发告全市屠户通知书,张贴定点屠宰场及城区各大菜市场,并通过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向市民承诺保障春节猪肉供应的各项措施,营造春节期间*猪肉供应的良好环境,平息老百姓恐慌心理,构建祥和的春节氛围。
二、实施应急措施,确保生猪货源
面对突发雪灾造成生猪价格上涨和运输中断等问题,我们及时制定应急方案,一是对本埠养猪大户存栏生猪进行了摸底,计划应对雪灾外地生猪运送不到位,调运本地生猪应急供应的预案,保障每天市场供应的屠宰量。二是提前联系当日发货数量和运输信息,派员到途中接应运输车辆,帮助采购人员战雪灾保送货,为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销费量,冒着冰天雪地的风险,调运本地存栏生猪弥补屠宰量的不足。对运输途中冻病死的生猪给予全额补偿,对进场当日未宰的存栏生猪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使大雪时期每天进场屠宰生猪基本达到400头左右。三是落实生猪屠宰补贴办法,保证充足的进场生猪货源数量。由于河南、山东等地生猪价格上涨和我区猪肉批发限价,少数供货商将原供我市的生猪转送外地,鉴于供货实际价格和周边地区的行情,我们及时实行进场屠宰生猪每头补助40元,致使外运的供货商重返我区,使我市生猪货源逐日增多。自元月31日至2月4日共屠宰生猪2345头,保障了我市居民春节食肉的需求。
三、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政策,坚决扼制竞相抬价行为
一、工作目标
以严厉打击和依法查处本镇的病死猪肉非法交易为重点内容,生猪饲养场(户)、屠宰场、农贸市场为重点环节,以病死猪肉非法交易比较集中和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开展专项行动。加大检查力度,针对猪肉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加强巡查,堵塞漏洞,进一步遏制屠宰病死猪、出售、运输、储存和加工病死猪肉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猪肉市场正常秩序,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二、整治任务
(一)加强饲养环节监管,严厉打击病死猪非法交易行为
加强对本镇生猪饲养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饲养场(户)生猪强制免疫,建立生猪强制免疫档案;开展“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加强产地检疫,完善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严格执行生猪耳标制度,建档造册,无产地检疫证明、无耳标的不准出场和调运;生猪出栏前,养殖场(户)提前申报检疫,检疫人员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实施临栏检疫,认真查验养殖档案、免疫记录、动物标识、个体健康状态,依法出具检疫证明,做到合格动物出证率100%,检出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依法处理率达到100%;督促饲养场建立和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台账;把好生猪调匀关,严格执行准调证明制度,杜绝来自疫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入;依法查处和曝光饲养场与不法商贩相互勾结非法交易病害猪的违法行为案件,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病死猪流向流通环节。
(二)加强屠宰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屠宰病死猪肉的行为
摘要:实施供应链管理是解决目前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强调合作伙伴间竞合的共赢思想。根据有效竞合的概念,论述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有效竞合的内涵,包括前提、核心、本质、标准、状态和目标等,从而构建出了包括动力机制、传导机制、激励一约束机制、冲突一协调机制和实现机制在内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有效竞合形成机理模型。
关键词:有效竞合;合作伙伴;优质猪肉供应链;形成机理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家,但中国养猪业和猪肉生产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质量安全状况未有相应的改善,直接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实施供应链管理,组建由适度规模养猪场、大中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超市和中高收入理性消费者构成的优质猪肉供应链是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提升国内消费者生活质量和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孙世民,2006)。
供应链管理强调合作伙伴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共赢思想。美国学者NalebuffBarry和BrandenburgerAdam于1996年在《竞争合作》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竞争合作理论。他们认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合是指,合作把饼做大,竞争把饼分掉。国内学者钟胜(2006)进一步指出,合作创造竞争优势,以获取更大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供应链企业的竞合,先是通过合作创造相对于其他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再是利用公平的分配制度合理地分配合作带来的整体利益。离开了合作,供应链管理难以成功;没有竞争,供应链也缺乏续存的活力。
安全猪肉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生产环境、饲料、饮水、疾病控制、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及监管体系等,只有按照国家法规、政策的规范要求制定高标准的技术管理措施并严格实行,安全猪肉生产才有保障。
1问题猪肉依旧频繁出现
近些年来瘦肉精,假猪肉,病死猪肉等问题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让人想吃而不敢吃,对于猪肉安全无疑是失去了信任。问题猪肉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瘦肉精猪肉、注水肉,病死猪肉。一些地区私屠滥宰屡禁不止,屠宰病害猪的现象时有发生,销售、使用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不合格生猪产品的情况还不时被媒体曝光。其次,从生产养殖环节来看,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重金属元素超标是危及猪肉安全的第二大问题。出于治疗、预防疾病和加快生猪生长的需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已是国内养猪业的惯例。但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现象,存在着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隐患。养殖环节使用抗生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饲料中添加的促生长抗生素,另一类是用来治疗猪疾病的抗生素。
2影响猪肉安全的主要因素
3“放心肉”生产技术措施
2018年8月国内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先后制定出台了限制活猪长距离调运政策,改“调猪”到“调肉”,鼓励猪肉产品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原有的猪肉产品热鲜肉供应体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深入了解平湖市民对猪肉供应体系调整后的实际反响,本课题组对平湖市猪肉消费市场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分析。
1调查方法
2结果分析
3结论
摘要:澳大利亚生猪产业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肉品质量控制使得澳大利亚猪肉产品享誉世界。本研究基于客户猪肉消费认知分析,系统阐释澳大利亚生猪产业“高质量体现差异化”的生产理念和发展策略,并在明确各环节风险控制点的基础上阐释了澳大利亚高质量猪肉饮食质量体系建设及肉品质量管理举措,以期为未来中澳生猪产业合作做好认知铺垫,亦可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消费认知;供应链;饮食质量体系;澳大利亚;生猪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繁育、猪肉生产与消费大国,2018年全年出栏生猪6.94亿头,猪肉产量5404万t,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41kg,且随着城镇化加速和肉品销售市场规范水平提高,冷鲜肉和冷冻肉占猪肉整体消费比例已升至近50%。加强猪肉产品的质量管理关乎群众食品安全和健康保障。2018年澳大利亚生猪产业总产值约为11亿澳元,虽仅占年度农业总产值的1.1%,但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肉品质量控制,澳大利亚猪肉产品享誉世界。澳大利亚猪肉协会(APL)进出口数据显示,当前澳大利亚猪肉出口尚未大量进入中国内地,但有10%的猪肉出口至中国香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改革开放深入以及中澳全面自由贸易协议实施(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澳大利亚与中国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藉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生猪产业的生产理念及肉品质量管理举措,为未来合作做好认知铺垫,亦可为中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猪肉产品质量监管提供借鉴。
1澳大利亚生猪产业简况及“消费认知导向”肉品管理理念
2供应链环节影响澳大利亚猪肉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
各有关单位:
一、积极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
发改、商务和统计部门要及时掌握生猪货源信息,适当充实市级储备,增强市场异动干预能力。农业部门要对本地生猪生产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挖掘本地货源潜力,提高市场供应能力,做到不断档、不脱销。适度增加牛羊肉、水产品、鸡鸭等猪肉消费替代品储备量与投放量,保持价格相对稳定,以缓解猪肉供求矛盾。国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要发挥平抑价格的作用,严格控制猪肉价格,不带头涨价,不囤积居奇,确保市场稳定。
二、加强价格监测、监管和调控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为确保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县政府和8个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书。畜牧、商业协会、工商、卫生等部门分别与养殖场、定点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学校、工地食堂等签订猪肉质量安全承诺书,各屠宰场也分别与屠宰经营户签订了肉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的目标任务和各单位的具体责任。10月12日,县政府在县工商局三楼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升温、再加压。由于量化了整治目标任务,层层建立了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