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记者在位于府山广场附近的某超市看到,原价24.5元一盒的明治鲜牛奶正在进行“买一送一”促销活动,部分酸奶在进行“买二送一”活动。销售员刚捆好几组临期打折的乳制品,就被顾客挑选走了。一名乳制品销售员告诉记者,这样的临期商品比较畅销,“尤其是买一送一的商品,一般很快就被顾客买光了。”
市民:临期商品性价比高
“上次买的促销鲜奶,保质期还剩4天。日期新鲜的保质期也就7天,只要在保质期内能喝完,质量方面不用担心。”在大统华超市,一位老顾客告诉记者,超市里进行促销的乳制品日期都不是最新鲜的。因为乳制品保质期相对较短,最长的保质期也就20天左右,一般过了一半的保质期就会折价促销。“每周五我都会来看看有什么促销的牛奶酸奶,我家小孩多,奶制品一般几天就喝完了,日期差点没关系。”
“便宜,品质又有保证,为什么不买呢?”市民刘先生表示自己经常在网上选购临期食品。“我前几天刚从网上买了一盒进口食品,花了不到30元。”刘先生指着一盒巧克力告诉记者,如果在线下实体店正价购买这盒巧克力的话,应该会在100元以上。
事实:是不是“临期”要看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专营临期食品的线上卖家会标注产品属于临期食品,但大部分线下商超则对此却比较隐晦,甚至在打马虎眼,一般是以打折、促销、清仓的形式售卖。同样,在一些购物平台上,很多临期食品混淆在打折促销产品中售卖,有的消费者等拿到产品后才发现距离保质期没有几天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家在清点食品时,会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找出来,通过降价或捆绑销售的方式来售卖,以降低损耗。消费者若不咨询,销售人员一般不会主动告知产品的临期性质。以乳制品为例,大部分促销的乳制品都是日期不太新鲜的,但是店家仅标注了折扣价格,至于是否是临期,则需要消费者自己来辨别。
对此,一位经常购买临期食品的市民这样说道:“临期食品价格优惠,很有吸引力,但是商家一定要明确告知,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样我们也不会将临期食品和打折促销商品混淆,从而消费得明明白白。”
临期食品能否放心食用
临期食品能否放心食用,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据了解,临期食品是指临近保质期限、但还没有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畴,因此可以放心食用。临期食品的界定分为:食品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保质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保质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保质期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天至4天。
“一般的食品,只要在保质期内,消费者是可以放心购买、食用的。”宣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临期食品仍属于安全食品,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看清楚食品储存条件、保质期等,就算是临期食品也尽量选择离到期日较长的。(记者徐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