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越近越便宜”“临期零食,特价清仓”……具有价格优势的临期食品如今成了“香饽饽”,愿意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一些年轻人还在网上组建了“我爱临期食品”的讨论小组。线上线下出现了数以万计专卖临期食品的店铺,临期食品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提出观点]
从消费者的层面看,临期食品并不是过期食品,在保质期内并不影响正常食用。从超市的层看面,能低价把临期食品销售出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食品滞销问题。
[综合分析]
在这个意义上,临期打折食品市场的出现,既盘活了企业库存,还以较低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味觉体验。其本质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便利的零售网络发挥作用,降低了信息、信任不对称带来的问题,链接起长尾市场上的供需两端,将销售临界期转化为消费窗口期,从而激发出新的商业机遇。特别是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以来,反对食品浪费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临期食品市场的火热也是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具体体现,值得提倡。
需要注意的是,临期与过期之间仅一线之隔,稍有不慎可能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有些临期食品虽然没过保质期,但存放和流通中的条件变化往往会影响其实际保质期。还有个别不法商家受利益驱使,可能会修改食品生产日期,用过期食品冒充临期食品。这些食品一旦流入市场,将对百姓健康构成威胁。为此,售卖临期食品,价格可以打折,但监管绝不能“打折”。
[参考对策]
售卖临期食品,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一些商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临期食品销售区,而是将打折的临期食品和正价的食品混在一起出售。必须指出,商家的这种做法已经违反反食品浪费法。此法明确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监管部门应督促和抽检商家是否在临期食品促销中向消费者作出明确提示,规范纠正不当经营行为。
应进一步加大对不法商家的处罚力度。目前,食品生产日期标注分为激光打印、喷码打印、钢印等几种。其中喷码打印可以用酒精棉片轻易清除,简易喷码机的售价也只有几十元。监管部门要执行常态化检查,严禁商家随意篡改生产日期。同时,要制定临期食品回收、交易规范,认真审核临期食品商店的资质和进货渠道,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对隐瞒临期食品信息,恣意翻新销售过期食品的不法商家,要加大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