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类别/性质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总学时理论学时中专公共限选课程1220200016语文354542220200017数学236363220200018英语236364220200019体育与健康59052202000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8186220200015劳动教育118187220200022职业素养11818中专公共任选课程1220200024思想政治2362220200025历史1183220200026信息技术2364220200027体育与健康4725220200028艺术2366220200029物理2367220200030化学118
6时各学期课内学时分配考核方式论时实践学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54考试36考试36考试90183636考试18考查18考查18考查公共任选课有效学分4分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查考试考试
1课程类别/性质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总学时理论学时大专必修课程10201402052军事理论236362001103002思想道德与法治354363001100200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36364001102017形势与政策11885001102018形势与政策26001102012体育与健康47218大专限选课程10002101027安全教育236362002101017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36363070100001普通话11818大专选修课程10003101001职业核心素养类课程1181820003101002人文艺术素养类课程11818专业基础课程中专专业基础课程1160201001汽车机械识图472722160201002汽车机械基础472363160201003汽车电工电子基础354274160201004汽车文化35427
7时各学期课内学时分配考核方式论时实践学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818考查1836考试36考试4考试4考试543636考试1818考查1818考查18考查公共任选课有效学分2分考查考查72考试363636考试2754考试2754考试
1课程类别/性质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总学时理论学时大专基础课程1160201006汽车实用英语236362160201007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3618专业技能课程116020100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414472中专技能课程2160201010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814472316020101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472364160201014汽车维护保养8144725061104067汽车钣金技术236366061104068汽车喷涂技术2363670212202044汽车美容与装饰23636大专技能课程10211305021汽车故障诊断与综合检测472362160201012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472363160201013汽车底盘电控技术47236专业选修课中专选修课程1160201015汽车文化472362160201016汽车美容装潢472363160201019新能源汽车维护472364160201017汽车驾驶技术概论472365160201018汽车快修业务47236
8时各学期课内学时分配考核方式论时实践学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36考试1836考试727272考试727272考试3672考试727272考试36考试36考试36考试3672考试3672考试3672考试36专业选修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4学分考查36考查36考查36考查36考查
1课程类别/性质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总学时理论学时大专选修课程10212202050汽车网络系统检修2363620212202045汽车新能源技术2363630212202053汽车法律法规2363640212202054汽车空调检修236365042201014汽车智能网联技术2363660212202055汽车新技术2363670211305023智能汽车技术23636专业实践课程1041402003认识实习48021404024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410031416024岗位实习2460041420025毕业教育410051403023毕业设计8200社会综合实践活动1070200001军训与入学教育4722070200002第二课堂活动23070200003劳动实践2
9时各学期课内学时分配考核方式论时实践学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36考查36考查36考查36考查36考查36考查36考查2周考查4周考查60016周8周考查1004周考查2008周考查2周2周考查贯穿学生在校期间考查劳动实践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考查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1.队伍结构
专业教学团队生师比比低于16:1,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30%。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建立的课程体系的实施需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其师资结构见下表:专兼结构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职称结构
副教授及以上
职称
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副高及以上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20%50%30%20%50%30%学历结构
硕士学位及以上本科硕士学位及以上本科大专60%40%30%40%30%技能结构
双师素质齐鲁市首席技师市首席技师技师及高级技师80%5%10%70%2.专任教师
为保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有效实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本专业专任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1)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资格,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专业实践能力,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3)熟悉本行业最新技术动态、较好的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等工作;
(4)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改革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5)能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3.专业带头人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如下:
(1)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并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2)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资格,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具有校级以上教学成果、科研课题、教研课题2项以上;(3)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从行业、企业调入的3年以上),能积极主动地承担各种教学任务,独立系统地讲授过2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优秀;(4)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严谨正派的学风,能及时跟踪汽车服务
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动态,把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模式与方向能够进行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创新,主持制定与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具有指导青年骨干教师的能力,能传授、帮助和带动青年教师成长;(6)能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4.兼职教师
为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做好专业与企业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需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2)具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在汽车企业相应岗位工作累计5年以上;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能承担辅导顶岗实习任务,能承担协助指导毕业设计任务。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需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学所需的一般设施(包括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和该课程或项目所需的实训设备。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室、汽油发动机电控实训室、汽车底盘电控实训室、柴油发动机电控实训室、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实训室、电器实训室、汽车空调实训室、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实训室、汽车电气改装实训室等组成,具体如下表所示: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实训室名称主要设备及说明实训项目1发动机构造与
维修实训室
发动机解剖总成、发动机各系统教
具、发动机总成及翻转架、汽油发动
机台架等
1.发动机整体构造认识2.发动机拆装3.发动机运行参数检验4.工具的认知与使用5.零部件清洗与检测
2
汽车底盘构造
与维修实训室
底盘解剖总成、底盘解剖分部总成、
底盘总成、底盘台架、轮胎拆装机
等
1.认识汽车底盘整体构造2.传动系统拆装3.制动系统拆装4.转向系统拆装5.行驶系统拆装3
汽车发动机电
控系统实训室
电控发动机台架、电控系统教具板、
排气背压表、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
1.电控汽油发动机结构原理2.电控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分析3.电控柴油发动机结构原理4.电控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分析5.电控系统部件测量分析6.电控系统检测设备、仪器应用4汽车底盘电控
系统实训室
自动变速器解剖台架、自动变速器
总成及翻转架、电控自动变速器实
验台架等
1.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2.自动变速器拆装检测3.电控悬架结构拆装测量4.ABS/ASR/EBD/ESP检测5.动力转向结构原理及诊断5
汽车电子与电
器系统检修实
训室
电源系统教具板、仪表与警告系统
教具板、照明与信号系统教具板、
空调系统教具板、全车电路教具板
1.蓄电池的检测与充电2.电源系统认知与检测3.启动系统认知与检测4.点火系统认知与检测5.照明与信号系统认知与检测6.仪表系统认知7.汽车空调系统认知8.全车电路认知6
汽车维护实训
室
整车、举升机、专用工具量具、工
具车、零件车等
1.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2.汽车维护基本技能7汽车空调系统
实训室
手动空调实验台架、检漏仪、风速
仪、制冷剂纯度检测仪、制冷剂回
收加注机、空调故障诊断仪、自动
空调实验台架、汽车故障电脑诊断
1.汽车空调系统结构组成2.汽车空调故障诊断及检测3.空调维修设备、工具使用8四轮定位实训
四轮定位仪车辆四轮定位9汽车底盘检测
汽车制动检验台、汽车轴(轮)重仪、
汽车悬架性能检验台、汽车底盘测
功机、汽车速度表检验台、汽车侧
滑检验台、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
声级计、转向盘转向力仪、五工位智
能工控计算机
仪表控制系统
1.制动性能检验2.悬架性能实验3.汽车侧滑实验4.前照灯检测5.测功实验10汽车发动机检
测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喷油泵试验台、
柴油喷油器检测仪
1.发动机测功实验2.喷油泵测试3.喷油嘴测试11汽车排放检测柴油机烟度计、废气分析仪汽柴油机尾气测量
12钳工实训室虎钳、钻床钳工技术基础项目13
汽车电气改装
汽车灯光系统改装台架、汽车倒车
雷达及影像、音响改装台架、汽车
电动天窗系统改装台架等
1.普通大灯加装增亮器2.普通大灯改装为卤素大灯3.普通倒车影像的安装练习4.汽车天窗的拆卸练习5.倒车影像系统的线路连接练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实践基地是课外实践教学的载体和平台,其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和质量。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践,既熟悉了每个岗位的职业技能,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
号
实训基地名称实习岗位对应的学习领1烟台上海大众汽车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域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2烟台夏利汽车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3烟台大众汽车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4烟台福特汽车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5烟台轿车维修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6烟台雪佛兰汽车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7烟台轿车维修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8烟台三菱汽车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9烟台宝马汽车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10烟台保时捷汽车实训基地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11捷豹路虎4S店实训基地汽车保养、汽车机电维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12烟台宝信汽车销售服务实训基地汽车保养、汽车机电维修汽车常规维护与检修13新万源汽车美容改装实训基地汽车改装工、服务顾问创业教育、汽车改色14SPT烟台汽车性能提升实训基地汽车改装工、服务顾问汽车性能改装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
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对教材选用、图书文献配备、数字资源配备等提出有关要求。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根据课程设置,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院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组成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教师充分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灵活运用头脑风暴教学
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议。1.公共基础课考核评价建议公共基础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小组学习活动情况、实训课表现情况等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撰写论文等多元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要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闭卷考试要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应用能力入手进行拟题,题量和难度要适中,避免偏、难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专业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采取以职业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并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建立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1)专业课程考评形式过程考评:根据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或者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加课堂学习、实践训练、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所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即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考评学生对
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期末考核评价:在学期末进行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可以采用笔试,也可以采用实操考核和现场提问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2)专业课程考评标准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参考如下表:考评实施措施及考评标准
考评方
式
过程考评(项目考评)期末考评平日表现素质考评实操考评应知考评应会考评分值10分10分30分25分25分考评实
施由教师根据学生
平日上课表现考
评
由教师根据学生
表现进行考评
由教师选取至少3个
项目对学生进行能力
训练项目操作考评
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和资格证书考取应知内容,组织试题内容和题型。由行业企业或第三方对学生进行综合项目考评考评标
准
1.出勤率2分;
2.学习态2分;
3.学习纪2分;
4.课堂表2分;
5.平时作1分;
6.回答问题1分
1.工装穿戴2分
2.生产纪律2分
3.文明生产2分
4.团队合作2分
5.小组或团队评
价2分。
1.任务方案2分;
2.工具使用1.5分;
3.口试1.5分;
4.操作过程2分;
5.任务完成质量1.5
分;
6.5S管理1.5分。
建议题型:1.填空;
2.选择;
3.判断;
4.名词解释;5.问答题;6.论述题。1.工量具使用;2.仪器设备使用;3.故障诊断;4.故障分析;5.故障排除;6.验证和验收。(3)专业课程考核成绩专业课程的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总评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取消其参加期末考核的资格,达到合格标准者,其过程考核总评与期末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合成,作为学生课程最终考核成绩。3.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课程考核评价建议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采用学分替换,学生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竞赛成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在第二课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科技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劳动教育项目中,获得校级或校级以上荣誉可以获得1学分。(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院系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院系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
等教研活动。
3.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4.专业教研组织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九、毕业要求
(一)中专毕业要求
3.岗位实习期满,提交了符合要求的岗位实习材料和企业实习鉴定,实习成绩合格。4.学生毕业取得至少1个汽车运用与维修相应领域“1+X”初级技能等级证书。(二)大专毕业要求
1.毕业学分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国家德育的培养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德育考核合格。体育达到大学生合格标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学完规定课程,毕业最低学分要求达到214学分,其中必修课190学分,选修课最低24学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三二连读)毕业学分要求一览表课程体系学分要求
必修限选任选小计公共基
础课
公共必修
课程
5959
公共选修
20626
专业课
程
专业基础
1818
专业技能
4242
专业选修
专业实践课程4444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88
合计1712024215
2.学分认定和转换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教改〔2016〕3号)》,学生可依据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车辆运用工程系学分制评价标准进行学分认定和转换。
2023
威海市水校学校2024年2月
一、教学计划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1.专业名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2.专业代码:490104
(二)对应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1.专业名称: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2.专业代码:690104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
2.学制
中高职三二分段制,中职三年,高职两年。(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掌握现代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健康管理与营养膳食指导、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面向海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检验机构、健康管理服务领域,能够从事食品检验、膳食营养指导与健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
人才。
(五)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要求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理性思维方式;
4.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
5.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6.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7.具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信息和技术的能力;8.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二)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必需的文字写作、英语常识和人文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3.掌握化学基础、分析化学、分析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知识;4.掌握食品原料、食品加工技术等基础知识;5.掌握食品营养与营养配餐、食品检验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6.熟悉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市场惯例。
(三)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2.具备获取分析使用信息的能力,对知识的抽象、概括及判断能力;
3.具有自主学习和拓展能力,以及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能够进行典型食品感官、理化、微生物各项指标的检验;5.能够承担不同人群膳食营养咨询、指导工作;6.能够进行食品原料检验、流通环节监管、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
7.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编制检测报告;8.能够应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价监控;
表1: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序号资格证书名称证书等级考核学期颁发证书部门1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中级第4学期
中农粮信(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1+X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初级第4学期
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健康管理师中级第4学期卫生计生行业技能鉴定机构4酿酒师高级第4学期轻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5品酒师高级第4学期轻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6农产品食品检验员高级第4学期农业农村部技能鉴定机构注:根据专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特点,学生自愿获取至少1项国家认可的中级及以上(或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表2:职业能力与岗位标准分析表
序号类别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应岗位能力要求对应课程1
核心
岗位
食品检验
(1)样品的采集与
制备;
(2)分析检测基础
试剂的配置;
(3)产品感官检
验;
(4)食品营养成
分、有毒有害物质、
食品添加剂和其他
质量指标等检验;
(5)食品中常规微
生物的检测;
(6)食品中致病微
生物的检测。
(1)能够规范、正确使用化学分析玻璃仪器;
(2)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常规食品分析仪器;
(3)具有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感官鉴别检验能力;
(4)能够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进行理化分析检验;(5)具有食品原料、成品及环境的卫生检验能力;
(6)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等.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食品感官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快速检验技术、实验室管理技术2营养咨询
指导
(1)膳食营养评价
(2)人群营养膳食
(3)营养配餐设计
(1)能够进行膳食调查,具有营养评价的职业能力;
(2)能够依据人群营养膳食特点,合理指导人群膳食营养;
(3)具有对不同人群进行膳食营养配餐的能力;
(4)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精食品营养与健康、营养配餐与设计、公共营养服务与指导实务、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特医食品加工技术
神,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等.
3
拓展
食品质量
安全管理
(1)生产线在线控
制,包括产品品质、
生产操作及卫生等
方面;
(2)监督项目现场
检验工作的具体实
施情况,包括人员
组织、技术实施、
质量、进度、安全、
成品保护等;
(3)对产品在生产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分析总结;
(4)协助准备有关
体系认证、检查资
料;
(5)负责建立公司
质量管理安全体系
并组织实施。
(1)能够熟悉掌握品质控制流程;
(2)能够熟练掌握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要求;
(3)能够熟练掌握产品监控项目及对应的标准;
(4)具有文献查询和检索的能力;
(5)能够协助、组织实施质量体系
(5)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等
食品保藏技术、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海洋食品加工技术、发酵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卫生与安全、SC认证实务、ISO22000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务4人群健康
管理
(1)食品营销管理
(2)康养服务
(1)特殊人群营养、功能性食品营销能力(2)食品营销与功能性食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等
食品药品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特医食品加工技术(六)课程结构框架
本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规范、引领、实用的原则,全面进行本专业课程系统性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设计课程。从岗位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与产业、企业和岗位对接,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整合课程,构建五年贯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课程开发思路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本着“精技能,重发展”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念,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专业教师组成“课程体系建设小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依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及规格设置课程,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见下图1。图1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2.课程结构框架
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要求,设置“三平台”,即基本素质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多维发展平台,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依据专业岗位方向设置“三模块”,即核心技术技能模块、拓展技术技能模块和综合技术技能模块,培养学生的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三平台”为“三模块”提供有力支撑,每个平台和模块包括若干课程,并结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进行由专项到综合的能力递进式课程设计。课程结构框架如下:
图2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程框架(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1.课程设置
表3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分
理论
学时
实践
备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360公共必修课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22360公共必修课3哲学与人生32360公共必修课4职业道德与法治42360公共必修课5语文1-4111980公共必修课6数学1-481440公共必修课
7英语1-481440公共必修课8信息技术1-461080公共必修课9历史1-22720公共必修课10体育与健康1-581440公共必修课11艺术1-22360公共必修课12化学1-223636公共必修课13劳动教育1-5199公共必修课14分析化学1-243636专业基础课15有机化学1-243636专业基础课16食品安全与营养1-243636专业基础课17食品微生物检验4-565454专业核心课18食品感官检验基础3-465454专业核心课19食品理化检验技术4-565454专业核心课20食品加工技术概论3-465454专业核心课21食品化学3-465454专业核心课22农产品贮藏与加工3-465454专业核心课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33216公共必修课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844816公共必修课25形势与政策7/8132公共必修课26体育7/8464公共必修课27信息技术721616公共必修课28大学英语7/8464公共必修课29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743280公共必修课30安全教育7116公共必修课31心理健康教育8116公共必修课32劳动教育91426公共必修课33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922012公共必修课34创新创业911515公共必修课
35专业认知教育7188专业基础课36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714040专业基础课37人体生理健康8348专业基础课38食品应用化学843232专业基础课39食品保藏技术843232专业基础课40微生物基础743232专业基础课41法律法规与标准8232专业基础课42食品理化检验技术943232专业核心课43食品感官检验技术932424专业核心课44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943232专业核心课45食品营养与健康743232专业核心课46营养配餐与设计843232专业核心课47公共营养服务与指导实务832424专业核心课48农产品流通质量监控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49粮农食品质量检测与评价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0粮农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与评
价
9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1运动健康风险评估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2运动营养测试与评估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3运动营养方案制定9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4焙烤食品加工技术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5海洋食品加工技术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6发酵食品加工技术9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7快速检验技术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8仪器分析技术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59实验室管理技术9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60特殊人群健康管理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61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8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62特医食品加工技术921616能力拓展课(任选6学分)
63顶岗实习1020600专业核心课64毕业设计(论文)104120专业核心课2.教学要求
表4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必修课)课程类别
(平台-模
块)
序号课程名称教学要求
1思想政治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教学要求开设。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要求,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本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其中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144学时,8学分;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内容,36学时,2学分。公共
必修课模
块
2语文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教学要求开设。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专题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部分。其中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144学时,8学分;职业模块是限定选修内容,54学时,3学分。3历史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教学要求开设。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要求,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
价值观,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其中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72学时,包括“中国历史”45学时和“世界历史”27学时,4学分;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内容,18学时,1学分。
4数学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教学要求开设。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内容,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知识衔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不断塑造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课程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两部分。其中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不低于108学时,6学分,拓展模块一或拓展模块二为限定性选修内容,不低于36学时,2学分。
5英语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教学要求开设。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要求,通过学习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中的主题、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策略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及自主学习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引导学生感知多元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部分,总学时不低于144学时。其中,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108学时,6学分;职业模块是限定性选修内容,36学时,2学分;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内容,学时不做统一规定。6信息技术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教学要求开设。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要求,对接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应用,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和专业能力发展需要,重点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升认知、合作与创新能力,培养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本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其中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108学时,6学分;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内容,36学时,2学分。7体育与健康
本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总学时不低于144学时,8学分。其中,基础模块为必修基础内容,包括体能(36学时)和健康教育(18学时),共3学分;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等方面需要的选修内容,拓展模块一为限定性选修,90学时,5学分;拓展模块二为任意选修内容,可自主选择进行4学分的学习。
8大学英语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建立综合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
9大学体育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跑、跳、投)、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瑜伽、健美操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的习惯,全面发展,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10形势与政策
2.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该课程主要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构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12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狭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是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作好准备。客观而言,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而能够担此教育重任的人应该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和并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对于乐职主义者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最基本的保障。
13军事理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两大部分。重点介绍军事思想、战略环境、中国国防、军事科技和信息化战争等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军事科学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军事知识与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法制意识和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5应用文写作
包括写作基本理论和应用文写作两大部分内容。写作基本理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写作过程、写作要素、表达方式和写作者的素养等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部分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贸文书、科技文书、传播文书、日常文书和礼仪文书等9大类近100种常见实用文体的概念、特点、作用、分类和写法,并且附有例文供读者参考。
16
就业指导与创新创
业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职业认知、职业生涯概述、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探索、职场探索、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求职材料准备、面试技巧及礼仪、就业政策与法规、自主创业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自我认识与分析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职业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模块
17
哲学与人生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8分析化学
19人体生理健康
人体生理健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主要是介绍人体从细胞,组织,到系统的具体组成和功能。人体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20食品质量与安全
从食品控制观点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中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和由此产生的不安全问题及其控制系统;结合食品安全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的研究和食品安全的现状,论述了食品安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在监督管理、科学研究和国家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21水产品加工工艺学
23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本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主要理化性质、化学反应、典型的反应机理、鉴别方法及用途。也简要介绍了广泛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现代物理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学习《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
24食品微生物检验
本课程概要论述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与作用,介绍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检验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了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条件与设备、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以及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等内容。
25食品感官检验技术
本课程结合当前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在阐述食品感官检验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食品感官检验条件的控制等知识的基础上,将生产中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重点知识归纳为差别检验、排列检验、分级检验及描述性分析检验四个模块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并介绍了感官检验在食品感官质量控制和新产品开发中的典型应用。
26食品理化分析
28
公共营养服务与指
导实务
学会运用食品营养学的知识指导他人合理膳食和产品开发,主动适应岗位需求,科学合理的运用食品营养学的知识,学会营养配餐和营养指导、咨询,掌握适应岗位的技巧,做一名合格的公共营养技师(营养咨询师)。综合
技术
技能
29
食品生物检验技术
实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细菌形态学检查法、细菌生理学检查法、菌落总数的测定、大肠菌群测定、常见致病菌检验、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检验、真菌及其毒素的检验、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及其检测、罐头食品的微生物检验。30仪器分析实验
31大学生创新创业
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32顶岗实习
学年教学(含理实化一体教学及专门化集中实训)复习考试机动假期全年周数一36
第一学期上课16周,入学教育、军训1周,“理
实一体”综合教学实习1周
311252第二学期上课16周,“理实一体”综合专业教
学实习2周
二36
第三学期上课16周,“理实一体”综合专业教
311252第四学期上课16周,“理实一体”综合专业教
三36
第五学期上课16周,“理实一体”综合专业教
学实习2周311252跟岗实习
四36
第七学期上课16周,入学教育1周、军训1周
第八学期上课31125216周,“理实一体”综合专业教
五36
第九学期上课16周,“理实一体”综合专业教
111252第十学期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论文
(设计)答辩上课20周
说明:上表仅供参考,视专业性质和特点,灵活安排。
2.授课计划安排
表6授课计划安排表
类别
序号课程名称
学
分
总学时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教学周数/周学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第五学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6周2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6周2周17周1周16周2周20周公共
基础
课
公
共
必
修
模
1
472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36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
涯
2362
4哲学与人生2362
5职业道德与法治2362
6英语81442222
7大学英语814422
8体育与健康122162222222
9语文111982222
10数学12216222222
11安全与环境教育2361111
12公共艺术47222
13信息技术12216222222
14历史4722周15大学生心理健康2321111116
入学教育与军事教
育
2521周17形势与政策1161周18思想道德与法治348
19应用文写作2321
20劳动教育11811111
21化学47222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的36.09%)
1001800
选
素质教育体系传统文化选修课项目。公共选修课要求,不少于6学分,由社会科学、体育专项、文化与科技、艺术审美、语言文学、自然科学等选修课程模块任选,选课要求见《威海海洋职业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开课学期为1-4学期。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的1.96%)
684
专业
专
基
础
1分析化学47222
2有机化学47222
3食品安全与营养47222
4专业认知教育1161
5人体生理健康3483
6食品应用化学4644
7食品保藏技术4644
8微生物基础4644
9法律法规与标准2322小计:(占总课时的
10.10%)
30504
核
心
1农产品贮藏与加工610844
2食品加工技术概论610844
3食品感官检验技术610844
4食品理化检验技术6108222
5食品微生物检验6108222
6食品化学610844
7食品理化检验技术46448食品营养与健康4644
9营养配餐与设计4644
10
3483
11食品质量与安全1018044
小计:(占总课时的
21.41%)
611068
农产品流通质量监
控
2322
粮农食品质量检测
与评价
粮农食品质量安全
信息管理与评价
4运动健康风险评估2322
5运动营养测试与评
估
6运动营养方案制定23227焙烤食品加工技术2322
8海洋食品加工技术2322
9发酵食品加工技术232210快速检验技术2322
11仪器分析技术2322
12实验室管理技术232213特殊人群健康管理2322
14功能性食品设计与
评价
15特医食品加工技术2322要求:此模块为专业选修课程,选学其中课程,修够6学分。小计:(占总课时的
1.92%)
696
其他
1第二课堂20320在校期间修够20学分2跟岗实习16480√3顶岗实习20600√4毕业设计(论文)4120√小计:(占总课时数的
35.40%)
401520
总学分/总学时2374988
二、师资配备标准
1.专任教师队伍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5人,达51.7%;具硕士学位的26人,占专任教师89.7%;老中青搭配,35岁以下教师23名,36~45岁4名,46岁以上2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其中1名高级实验师),讲师10名,高级职称占17.2%。100%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实践锻炼经历或企业技术工作年限。生师比为20:1。威海市水产学校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专业专任专业教师9名,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且“双师型”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占85.7%。其中高级教师3名,一级教师2名。生师比达到20:1。表7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专任教师一览表序号姓名
性
别
年龄学历职称毕业院校及专业主要承担课程1张玉清女49本科教授
山东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与储藏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食品保藏技术2聂小伟男36研究生讲师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
专业认知教育、食品应用化学、公共营养服务与指导实务3何粉霞女36研究生讲师
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食品保藏技术4乔石男39研究生副教授
齐齐哈尔大学/分析化学
食品检验技术、食品仪器分析技术5张秀平女49本科
高级实
验师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教育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6吴晴晴女36研究生讲师
安徽师范大学/分析化学
食品检验技术、食品仪器分析技术7刘荣女33研究生讲师
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
食品检验技术、SC认证实务8任召珍女40研究生讲师
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检验技术、食品检验综合实训、实验室管理技术9吕利云女33研究生实验师
中国海洋大学/生态学
食品检验技术、食品检验综合实训10王鹏男35研究生讲师
福建农业大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保藏技术、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表
8
食
品
安
全
与
检
技
术
任
教
师
一
览
姓名
年
龄
专业技术
职务
毕业学校及专业
获得学位或学历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11王玉凤女34研究生讲师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专业食品标准与法规12张玉莹女30研究生助教江苏大学/食品科学食品应用化学、公共营养服务与指导实务13董晓静女36研究生助教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检验技术14张芹女30研究生助教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加工技术、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15刘世永男33研究生助教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发酵技术16郑婷女31研究生助教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ISO22000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务17张伶俐女31研究生助教
河南工业大学/食品工程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务18王丽丽女31研究生助教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
食品营销策划、食品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19王晓玲女32研究生助教
浙江海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营养与营养配餐、老年人健康管理20贺延茏女33研究生助教
广西师范大学/分析化学
食品检验技术、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21韦素贞女31研究生助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微生物学
食品检验技术、食品职业英语22盛杰女31研究生助教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
运动营养食品开发技术、特医食品加工技术23耿建女36研究生助教
云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
食品检验技术、精准营养技术与大健康产业24于佳弘女30研究生助教
新疆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快速检验技术25毕可海男33研究生助教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
食品营养与营养配餐、老年营养食品加工技术26姚其波男41研究生工程师郑州大学/有机化学药学基础27刘敏楠女27研究生工程师
谢菲尔德大学/生物与生物过程工程发酵食品加工技术28丛懿洁女33研究生助教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
食品应用化学
以上职称、执业资格名称1吕晓东男53高级讲师聊城师范学院化学教育学士食品检验工2杨黎丹女37助理讲师山东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硕士食品检验工3毕蒙蒙男38助理讲师曲阜师范大学化学学士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4顾华杰男42助理讲师临沂大学化学学士食品检验工5孙建伟男32助理讲师临沂大学化学本科食品检验工6杨学军男53高级讲师山东农业大学本科食品检验工、内审员7单香法男59讲师荣成师范普通本科食品检验工8唐燕女30助理讲师淮海工学院化学本科食品检验工9袁红新女40助理讲师烟台师范学院化学学士食品检验工2.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由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组成,保证了人才培养的“技能型”。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8名,助理工程师4名。
表9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兼职教师一览表序号姓名
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单位及专业主要承担课程1刘扬瑞男58本科
高级政
工师
荣成泰祥集团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主题报告2毕志毅男62本科
高级工
程师
山东海芝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职业生涯规划(48学时/年)、顶岗实习指导、创业指导3李钰金男55本科研究员
荣成绿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认知教育(32学时/年)讲座、报告、创业指导4王丽娜女36研究生
荣成市鸿洋神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食品检验技术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创业指导5刘志敏男36研究生工程师
山东时进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创业指导6刘晓勇男36研究生工程师
山东海芝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食品检验综合实训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创业指导7周伟男40研究生工程师荣成鸿德海洋生物就业创业指导实践
科技有限公司教学、顶岗实习指导、创业指导8王伟峰男44本科
助理工
荣成鸿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实习指导9张伟女34研究生
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创业指导10姚伟峰男37本科工程师
企业管理、职业能力拓展讲座11张立东男37本科工程师荣成泰祥集团
食品检验技术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12郑明强男40本科工程师荣成泰祥集团
食品检验综合实训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创业指导13邵仁东男39研究生工程师荣成泰祥集团
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创业指导14陈欣女32研究生
山东海芝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检验技术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创业指导15张倩女34研究生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综合实训三、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现有实训室、实验室10个,其中生产性实训室4个,使用面积达到1700余平方米,设备260余台套,总价值1000余万元,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等需求。
表10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一览表实验
(实训)
教学类别
教学场所
教学任务
实验(实训)设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参考价格(万元)技能实训
理化检测
蛋白质含
量测定、
脂肪含量
测定、糖
含量的测
定等实训
项目。
1高速分散均质机台32.32紧急淋洗器个10.83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台21.24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台10.85低速离心机台20.66恒温水浴锅台40.47多头磁力加热搅拌器台40.1
实验(实训)设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参考价格(万元)测实训室
及无菌室
数、大肠
菌群、双
歧杄菌、
罐头商业
无菌、霉
菌等致病
菌的检测
2电子分析天平台40.83洁净储存柜台20.74光照培养箱台21.25生化培养箱台31.66视频图象展示台个11.27超净工作台台41.58电热鼓风干燥器台20.99超低温冰箱台21.210大地电磁测深仪器车台12.311半自动筛分仪台22.112电热手提高压消毒器台32.013臭氧发生器台11.614混合机台12.5技能实训
海洋功能
性食品一
体化实训
海洋食品
的深加工
1卧式不干胶贴标机台18.72口服液灯检机台15.63口服液灌轧机台14.94移动式口服液过滤机台15.25直线式洗瓶烘干机台14.66浓稀配液罐台14.77粉剂自动包装机台13.68颗粒自动包装机台15.49铝塑包装机台18.710半自动贴标机台16.411手持式电动旋盖枪只15.612胶囊片剂抛光机台16.113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台16.814手持式电磁感应铝箔封
口机
台14.815单盘数片机台13.616小型糖衣机台14.217双层筛片机台13.818旋转式压片机台14.619振荡筛台12.820快速整粒机台12.621热风循环烘箱台13.622颗粒机台12.623三维混合机(总混)台14.824涡轮自冷式粉碎机台12.425粗碎机台15.226鄂式破碎机台13.227剁刀式切药机台14.228超临界萃取装置台13.629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线检
测装置
台16.8
实验(实训)设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参考价格(万元)30全自动软胶囊机小型生
产线
台17.8技能实训
发酵生产
一体化实
氨基酸发
酵工艺技
术、酸奶
制作工艺
技术、有
机酸发酵
工艺技
术、酒类
酿造技术
等发酵技
1麦芽粉碎机台12.12大米粉碎机台11.63自动上料机台12.34糊化锅个11.65糖化锅个11.86过滤槽个12.37煮沸锅个11.28旋沉槽个10.89醪液泵台30.610电热蒸汽发生器个10.711锅炉软化水处理个10.912薄板换热器个10.413酵母添加器个10.614酵母扩培罐个10.715发酵罐个41.216除梗破碎机台12.117螺旋压榨机台12.618果浆泵台10.819干白发酵罐个11.220干红发酵罐个11.621调配罐个10.522冷冻罐个10.8技能实训
食品应用
化学实验
食品感官
评定、食
品卫生与
检疫等
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台20.82低速离心机台20.43移动投影仪台10.94水浴锅台20.6技能实训
焙烤加工
实训
1超低温冰箱个10.92冰箱台20.63打蛋机台20.14电子称台30.25和面机台21.26油炸锅个11.37吐司整形机台128揉面压片机台10.79面团切块机台10.910发酵箱台11.211冷冻发酵箱台11.312焙烤箱台21.8威海市水产学校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专业现有实训室、实验室
8个,使用面积达到700余平方米,设备180余台套,总价值350余万元,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等需求。表11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一览表实验
基础化学
实验操作
1电子天平台20.422电热鼓风干燥箱台20.63恒温水浴锅台80.324旋转蒸发仪台80.72技能实训
分析化学
实验室
分析天平
和称量实
验、滴定
分析仪器
的使用练
习、酸碱
标准溶液
的配制等
1可见分光光度计台100.8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台81
3多功能水质检测仪台32
4便携式快速水质采样系
统
台22
5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台13
6高速万能粉碎机台20.57电热鼓风干燥箱台30.6技能实训
天平实验
称量1电子分析天平
台300.6技能实训
生物实验
水产品检
1奥林巴斯示教系统台15.22冷冻冷藏冰箱台20.63双目显微镜台301.2技能实训
微生物实
验室
微生物观
察
1纯水制水装置套110.52超纯水机台15.63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台11.5技能实训
1.食品感
官检验
2.大肠杆
菌、金黄
色葡萄球
菌等分析
检测
1拍击式均质器台50.72阿贝折光仪台301.53微电脑生化培养箱台52.24立式冷冻震荡培养箱台21.25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台50.66超净工作台个151.67大容量恒温振荡器台21.5技能实训
水产品加
工一体化
工工艺实
操练习
1烟熏蒸煮箱台12.22不锈钢打浆机台20.73海带切丝机台13.24风淋室台23.65鱿鱼丝机台14.26600型半自动真空包装机台15.37远红外烤箱台21.6
水处理室
制取纯净
水
1纯水处理装置
台118.6技能实训
大型仪器
微量分析
1气相色谱仪台2802液相色谱仪台268四、贯通培养方案与原中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报告制定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3﹢2”五年制高职贯通分段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体现贯通式培养的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达到高职教育的层次。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职业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及适应岗位、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教学计划的比较
1.专业基础课程得到加强。本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特别是在中职阶段加强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储备足够的知识去迎接高层次专业课核心课程的学习。2.专业选修课数量增加。增加选修课数量,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的积累,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同学们真正做到广闻博识。
(2)专业课部分: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在中职阶段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在高职阶段开
设《理化分析检验技术》,满足技能鉴定中级到高级的要求;在中职阶段开设《微生物基础》、在高职阶段开设《微生物检验技术》,由浅入深逐步增加学生的微生物知识;为加强学生对食品营养等知识的储备,增设《食品营养与健康》、《营养配餐与设计》、《公共营养服务与指导实务》等专业必修课,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二)课程教学标准的比较1.加大了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和难度,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法等几部分阐述得更为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3.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做了具体描述。使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4.本课程标准的制定涉及了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技能与情感,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三)师资配备标准的比较1.师资配备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教师应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2.需要有丰富经实践经验的教授作为课程的负责人,明确了每个学科所需要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教师结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增大。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1.专业名称:化学制药技术2.专业代码:490204
(二)对应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1.专业名称:制药技术应用2.专业代码:690201
1.招生对象:初中应届毕业生2.学制:中高职三二分段制,中职三年,高职两年(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制药企业生产一线岗位需要,掌
1.1.人才定位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化学药物生产及药品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岗位的基础性工作。
1.2.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要求
(1)具有必须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2)具有计算机应用和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4)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有关化学知识、微生物知识及医学基础知识;(5)具有药物生产及GMP知识;
(6)具有常见药物生产设备使用与维护的知识;(7)具有药物生产质量控制的知识;(8)具有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的基础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必要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和创业能力;
(2)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及交流能力;(3)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4)具有常用检验仪器设施使用和维护能力;(5)具有药物生产操作与技术保障能力;(6)具有药物生产过程及终端产品的管理、质量监控或检查能力;(7)具有获取及应用本专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信息的能力;(8)具有对生产过程常见事故的防范、评价、救助和处理能力。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坚持为人民服务。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法制观念、公民意识,遵纪守法。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职、爱岗、敬业。(2)文化素质:具有高职人才必备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习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科学;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3)专业素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素养、热爱本职工作;对岗位工作任务具有较强领悟性;能迅速分析、解决本专业工作实际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业务工作。(4)身体心理素质:能够正确地对待困难和失败,具有理智、乐观、豁达的气质,具备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对胜利和成功有自制力;对挫折和失败有承受力;有健康的体魄,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职业能力描述
2.1.职业岗位
主要职业岗位群:化学药物生产、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岗位群,即从事各种药物生产操作、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的有关岗位(如缩合岗位操作工、班组长、研发人员、技术员、车间主任),对应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