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第136条中的“进货查验”到底该如何履行?

地址:海口市青年路5号福彩大厦402室

网址:www.hifsa.cn

在《食品安全法》中,“进货查验”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今天就谈谈“进货查验”的三个维度:

主体不同,义务不同

对象不同,内容不同

问题不同,后果不同

按《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货查验的要求,按主体主要分为3类,结合《食品安全法》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除食品生产者之外,有关食品经营者和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就具体情形,还可细分为:

“进货查验”查验的具体内容,根据对象属于食品或农产品的差异,所收集的证明文件也有所差异,如上两张表所述。在具体收集材料时,这些证明文件又包括哪些呢?

附于食品或者食品包装上的合格证书、合格标签或者合格印章,

食品生产者自行检验后的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合格报告

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检疫合格证明等。

食用农产品相关证明材料是指依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销售者采购食用农产品,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索取并留存食用农产品进货凭证,并核对供货者等有关信息。

采购按照规定应当检疫、检验的肉类,应当索取并留存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证明文件。

采购进口食用农产品,应当索取并留存海关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证明文件。

供货者提供的销售凭证、食用农产品采购协议等凭证中含有食用农产品名称、数量、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进货信息的,可以作为食用农产品的进货凭证。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求食品经营者提供履行进货查验等义务的证明材料的,食品经营者可以提供纸质证明材料,也可以提供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方式取得的电子证明材料。

备注:上述要求参考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4.22发布:“《食品经营违法案件适用免予行政处罚的指导意见(试行)》解读”

先来看两个案例

某烘焙企业所使用的包装袋共计七个批次的食品包装材料经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检验结果为铅含量指标不符合GB480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中铅(Pb)≤3.0mg/kg标准要求。鉴于当事人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并主动提供证据材料,未造成社会影响,且行为人无主观故意,罚款人民币贰拾伍万零捌拾壹元贰角伍分。

某超市有限公司经营的小磨香油经监督抽检,酸价(以KOH计)项目不合格。当事人在购进涉案食品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了进货查验,提供了生产单位及供货商资质、涉案批次产品的《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报告》、进货单据等材料,被“免予行政处罚”。

对于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区别处置,是基于《食品安全法》的两条规定

可见对食品经营违法案件适用免予行政处罚,需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经营者履行了进货查验等义务,

有充分证据证明经营者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经营者应当知道情形:品经营者通过进货查验或者其他非检验的方式,可以知道涉案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推定其应当知道。食品经营者的主观状态的认定标准不能等同于普通消费者,应适用作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适当合理标准。

食品经营者不知道情形:供货者通过向食品经营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使食品经营者不知道涉案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认定食品经营者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有证据证明食品经营者明知或者应充分证据证明知供货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除外。

(二)能够联系到供货者。市场监管部门能够与供货者取得直接联系,或者通过供货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协助调查能够与供货者取得间接联系;

(三)能够认定供货事实。供货者认可涉案食品是其供货的,或者按照合同、票据、鉴定意见、付款记录、物流信息等证据能够证明是其供货的。

THE END
1.“知假买假”谁举证?连续购买怎么算?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解释》明确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对购买者 “知假买假”承担举证责任 同时明确如果购买者连续购买后 对每次购买行为分别起诉 均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 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 “知假买假”并不是法律概念,在食品药品领域是指购买者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是假药劣药仍然购买并维权索赔的行为。谢勇表示,社会各界对...https://m.gmw.cn/2024-08/21/content_1303827576.htm
1.普法形堂“假一赔十”绝非虚言!代购伪劣食品药品者终受严惩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35157
2.“知假买假”到底支不支持?定了,最新司法解释这样规定→第十四条 购买者明知所购买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短时间内多次购买,并多次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就同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起诉请求同一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支付惩罚性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依法支持其诉讼请求。 https://www.yueyang.gov.cn/ztxx/62333/62448/62451/content_2244985.html
3.食品安全法赔偿规定食品安全法赔偿步骤北青快评 | 以典型案例明确“退一赔十”支持范围意义重大考虑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为了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制假售假问题的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https://d2film.com/rd4gjuu6.html
4.销售的食品成分掺假会被拘留吗?在食品安全纠纷中常见的,关于法定赔偿金额问题,根据《食安法》的规定,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免费查看 > 今日已有13042人查看看完文章仍有疑惑?试试向律师咨询吧~ 律图法律咨询24h在线 认证律师:18万+...https://m.64365.com/ask/36387545.aspx
5.经营者如何应对食品经营的职业索赔?司法机关认为“知假买假”并不影响消费者主张权利,但对于“消费者”身份的认定,实务中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形综合判断,有的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被驳回,有的则得到支持。因此,在各地法院的判例中,职业打假人即便证实经营者主观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实质性影响食品安全,也不一定能够得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http://www.fangheyuan.cn/fy3066/item_23274677_2843729.html
6.消费者明知是过期的食品,能主张消费欺诈索赔吗消费者明知是过期的食品,可以主张消费欺诈索赔。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怎么界定不合格产品,知假买假和敲诈勒索有什么区别,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https://mip.66law.cn/laws/1880294.aspx
7.食品检测《食品安全法》解读:如何认定经营者“明知”?视频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只有在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才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明知”的判断至关重要。因“明知”是主观状态,审判实践中较难把握。调研中,地方法院希望对于经营者明知规定一个可操作性的认定标准。《解释》第6条对较为常见的能够认定为经营者明知的情形进行列举,作出兜...https://shenzhen.11467.com/info/18657292.htm
8.食品安全知识资料销售明知是过期、变质、掺假掺杂、假冒伪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经营者除接受工商部门的处罚外,消费者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要求经营者支付10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如消费者购买了一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奶粉,支付的价款是15元,那么在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向经营者要求10倍价款的赔偿...https://www.ruiwen.com/ziliao/anquan/3994764.html
9.食品中的致癌因素塑料米、老鼠羊肉串、化学豆腐、甲醛鸭血、掺假蜂蜜、被污染的瓶装水、烂米粉、瘦肉精等假劣食品,曾经长期被消费者食用,食品经营者为了个人私利,在明知假劣食品对人体会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情况下,仍然制售这样的食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有些黑心厂商地址比较隐蔽,也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对其监管存在较大难度...https://www.360wenmi.com/f/oh8upz3m85lk.html
10.标准答案(判断)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https://m.rwtext.com/3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