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扩建)设计如何融合效果和造价,呼应社会大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期待?
在“加快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的行业趋势下,县级医院扩建项目应该以什么样的环境设计方式,融合效果和造价的全面考量,呼应社会大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期待?
2021年初,位于闽东北区域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古田县东区医院(原古田县同仁医院)完成扩建升级,新的医疗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建筑面积51954平米的医院扩建项目,以具有时代思维的设计方式重塑县域医疗风貌,展现了时代背景下县域医院设计的新思路。
从建筑外观来看,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医院建筑形象——平正、稳重、大方。但其区别于传统医院的细节体验在于,玻璃窗户+裙楼外墙米色石材的组合运用,加强了医疗大楼的可亲近性。
而且,医院三楼设计了一个露台花园,将大楼点缀出城市绿岛的感觉。
医疗建筑空间的诗意表达当然不止于此。核心问题是,如何融合医疗功能,并结合视觉、触觉多层次感知扩容我们的想象和切身体验,打破医疗建筑和城市环境的边界。
这种医院设计意图落实到一楼门诊大厅,表现为:充足的玻璃材料为室内创造采光和视野;钢制排椅用色彩和阳光呼应,塑造医疗场所的舒适体验,并且能满足大厅空间利用率、耐用及日常清洁的功能要求。
由此可见,在医疗品质的标准之下,环境和功能在县域医院设计中并不相悖。
作为宁德市和古田县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古田县同仁医院扩建项目依照二级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规划建筑面积51954平米,地下一层,地面15层,开放床位400张
参照医院以妇、产科为重点品牌科室的业态构成,平面规划对各科室功能用房数量和区域位置进行科学设置,确保动线布局松弛有度。
△医院二楼平面
同时,进一步细化到导视系统的点位陈设。对电梯厅、护士站等关键节点强调导视效果,通过减少寻路压力、动线迂回等问题来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电梯厅导视
△输液区护士站
这个县域医院设计的重点是平衡功能和环境体验。
一方面从整体层面精简医疗流程动线,另一方面对具体节点做细节打磨。包括各科室门诊的内部环境,依据受众人群和空间功能进行恰当的设计表达。
妇科诊室的氛围构成包括了多层次照明方式、米色单椅,草绿围帘和同色系装饰挂画。儿科门诊的设计重点是借助明黄色和卡通动物造型诊床来降低孩子们对诊疗行为的恐惧及抵触情绪。
△妇科诊室
△儿科诊室
医院扩建设计方案所呈现出的丰富体验,完全打破了我们对县域医疗机构的传统认知。包括健康体检中心的软装组合,如艺术灯具、摆件和沙发抱枕,正是基于营造休闲氛围的需求。
这种新的认知塑造,不止是体现在病房区域的设计中:过道设安全扶手;灰蓝色调和浅色木饰面的色彩对比,营造出清爽柔和的视觉环境;各楼层病房有不同标准配置,但都具有采光和安静的特征。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办公环境需求也不能忽略。在医院设计方案中,行政办公单元运用玻璃、硅钙板、地胶等建筑材料,均衡活力、专注、隐私多层次办公环境需求,同时满足建筑防火等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