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京地铁民警写下213个真实故事,我看后整个人治愈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洞见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者:洞见muye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知乎博主@马拓,是北京的一位地铁民警。
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把自己在地铁里遇到的故事,都写在了知乎里,意外火了,收获127万点赞。
我从马拓写的213个真实故事中,看到某些复杂的人性,和成年人世界的真相。
01
地铁里,一个疲惫不堪的男生靠在了扶杆上,旁边的女生没地方扶。
两个人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盛怒之下,女生骂了男生一句“素质真低”。
男生恼羞成怒,动手就把女生给打了。
男生因为一句话就把女生给打了,有人指责男生太小家子气,有人指责男生有暴力倾向,还有人指责男生人品有问题……
批评和指责像是潮水一般,淹没了这个男生。
去拘留所的路上,男生哭得很伤心,他最怕听到别人说他素质低。
男生家里几代都是农民,村里连条正经的土路都没有,去镇上都是爬坡跳坑。
上学的时候,学校没有食堂,厨师做好饭菜,端到操场上,同学们蜂拥而上,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排队。
考上大学,进入城市以后,他才感受到什么叫秩序,也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
藏在骨子里的自卑,让他最害怕别人说他素质低。
他不明白,自己只是因为疲惫靠了一下扶杆,为什么别人就要用恶毒的语言评价他。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写道:
“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想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强行给人贴标签、下定义,并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对的。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不轻易评价他人。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你以为的事实不一定就是真相。
或许你随口不经意的一句话,对别人来说,就是压死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02
马拓在值班期间,遇到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小伙子问路。
小伙子在北京务工失败,准备返乡,身上只剩买车票的钱。
马拓问他:“你有亲戚吗?让他们在网上帮你订张票,或者给你转点钱过来,万一你买不到车票,也得有地方吃住啊。”
小伙子告诉马拓,父母在他小时候就离异了,他跟父亲早就没了来往,母亲不会操作手机。
他决定求助其他人。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人心。
永远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没有哪段关系是永恒不变的,也没有哪份情谊是牢不可破的。
人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03
有个小伙子想抱着一只兔子上地铁。
可地铁规定动物类除了导盲犬是不能过安检的,小伙子特别不理解,跟安检员大吵一架。
马拓跟同事过去交涉,小伙子还是不理解,执意要带兔子上地铁。
马拓心想,这家伙太嚣张,摆事实讲道理都是徒劳,看样子只能冷处理,一旦他做出过激行为大可法办。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冷静下来以后,把他拉到了警务室。
一聊天才得知,小伙刚来北京没多久,一个人住,买了只小兔子作伴。
小兔子受伤了,在公司附近的一家宠物医院做了手术,必须每天带着兔子去医院换药,否则伤口就有感染的风险。
从家到公司附近的宠物医院,需要坐十站地铁,中间还要换乘。
马拓就建议他说,为什么不在家附近找家宠物医院,非得跑那么远呢,不就换个药嘛,一般正规的宠物医院都能做到。
这时候,小伙子也冷静了下来,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他。
随后,小伙子安静地带着兔子离开了。
小伙子因为情绪的失控,跟安检员发生了争执,而马拓如果当时也情绪失控,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会升级。
《一生的资本》里写道:“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使自己的行动受制于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凡事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一点就着的人,做不了大事。
成年人的高配,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04
有一次,马拓在值班时,遇到两个逃票的老年人。
其中一个人拎着医院那种方方正正的塑料袋,里面装着CT影像片子。
当他们被拦下来以后,两个老人很羞愧地说,他们专程从老家过来,带儿子到北京看病,因为走不了医保,好多项目需要自费,身上实在是没钱了。
两个老人认错态度非常诚恳,也知道逃票不好。
可在现实面前,他们别无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缺钱。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自己赚的钱,能够给你最大的安全感。”
钱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底气,它能给你自由、尊严和安全感。
就像故事里的两位老人,如果有钱的话,他们也想有尊严、体面的活着,花几块钱买张票,不至于一大把年纪了,还去逃票。
可偏偏就是这碎银几两,压断了多少成年人的腰。
如果不想卑微的活着,那就努力工作,好好赚钱,毕竟活着真的挺贵的。
赚钱的样子也许很狼狈,可每分钱背后,都藏着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05
河南的一位医生,在老家一所不错的市级医院工作,主要给患者针灸。
母亲脑袋里长了一个肿瘤,他带着母亲到北京寻医问诊。
因为在北京遇到了一起事件,他被带到了派出所。
在派出所里,医生跟警察聊起母亲的病情,语气里充满了哀怨。
起初,警察们以为是他母亲病情的缘故,后来发现并不是,因为他母亲的肿瘤是良性的。
难道是因为钱的问题?发现也不是。
他是正式医师,有医师资格证,在当地医院也颇有声望,有一定经济基础。
既不是因为母亲的病情,也不是因为钱的问题,那么他的哀怨,是不是小题大做呢?
为什么一个人崩溃的理由,在别人眼里永远是小题大做?
因为没有人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永远也不要指望别人理解你的情绪、伤痛和悲欢。
成年人的世界,悲喜只能自渡。
06
一个年轻人,养了三四条狗,天天跟狗做伴。
有天他在地铁里跟人起了争执,闹到派出所。
到了饭点,马拓问他有没有朋友,可以给他送点吃的。
他说,家里只有狗,平常也不跟人接触。
马拓说,你为什么因为一点小事就跟人发生争执,就是因为你跟人接触太少,你应该多去交朋友。
然后,这个年轻人说了一句话,引起了马拓的深思:
“我只要自己生活舒服了,把我的宠物照顾好了,我的人生就是值得的。为了社交而社交,没必要。”
诚然,世上没有标配的人生,只有自己定制的生活,由你把握。
人最重要的,并不是获得别人的认同,而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这一生。
07
这个故事,来自马拓本人。
马拓刚参加工作时,因为没有当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刑警,而是被分配到了地铁。
心里落差很大,整个人一下子变得消极起来。
不怎么说话,天天失眠,走路也变慢,身材也发福了。
直到有一天他正在值班室做表格,一个网络公司的高管来报案。
见到马拓垂头丧气的,高管就和他攀谈了起来。
高管说:你在地铁轨道的下层办公,地铁开过天花板还会掉灰,环境这么差都能坚持下来,做的表格又那么清晰漂亮,每天还把警服洗得那么干净,你多厉害啊。
这么一说,马拓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
从那以后,他不再抱怨工作,整个人都充满干劲。
每天都会努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
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到领导赏识,工作环境差,干活太累,同事不好相处,老板太事儿,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破事……
你要知道,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没有一份工作是完全称心如意的。
▽
有句话说得好,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每一个成年人身上,都披着未必华美却爬满了虱子的袍子。
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把日子过得兵荒马乱,失落比惊喜多。
但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句名言: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点个赞吧,每天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永不失去追求美好的动力。
最近,我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那些在儿时的成长中,能够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人,长大后他们的心态往往更积极乐观,取得的成就也更大。
很多时候,父母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会对孩子造成难以忽略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也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事情是这样的。
周末,一对父母带着两个儿子去玩具店闲逛。
大儿子5岁,小儿子3岁,一家四口还穿着亲子装,原本都是开开心心的。
没想到突然一声巨响,妈妈扭头发现,一个高达1.8米的金色天线宝宝轰然倒地。
旁边站着她的大儿子,孩子一脸不知所措,还略带惊慌。店员也马上冲过来对妈妈说:
“你儿子踢了玩偶一脚,才弄坏的。”
但一看价格,惊呆了,居然要5.28万港币......最后经过协商,赔偿了成本价3万多。
买完单后,妈妈双臂交叉,看上去很生气;爸爸双手叉腰,似乎有点无奈。
而做错事的儿子,低着头看着破碎的天线宝宝。
通过照片都能感受到孩子的伤心。
原本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每个人都以为这就是一个“熊孩子搞破坏”花钱买教训的故事。
没想到,网上突然流出一段事发时的监控视频,事件有了惊人反转。
画面上显示,小男孩根本没有踢玩偶,而是店里实在太拥挤了。
他躲闪人群时,不小心后背轻碰到了天线宝宝。
天线宝宝马上就倒下了,小男孩立马转身想要拉住玩偶,但已经来不及了。
看了这段视频,妈妈才知道原来自己冤枉儿子了。
她愤怒地上网发帖:
“当时我专心看商品没留意事发经过,那个店员第一句话就说我儿子踢坏了玩偶。
“这么贵的玩偶周围完全没有围栏,我真的觉得好离谱。
“赔偿了3万港币,根本是吃人血馒头,让我心理压力非常大,以后都不敢逛街了。”
确实,有网友翻出以前的照片,发现去年这个天线宝宝展出时是放在平台上的,四周还被围了起来。
今年不知什么原因,护栏撤掉了,还把这么贵的玩偶放在拥挤的过道,的确有碰瓷之嫌。
知道了来龙去脉的网友们,纷纷冲到玩具店的社交平台下面留言,指责他们。
小朋友是无辜的,没被砸到已经很幸运了,不该赔那么多钱。
事件发酵后,玩具店母公司紧急道歉,把钱退给了小朋友的父母,并且把店里超过1米的玩偶都收了起来。
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总算平息了下来。
有媒体找到了孩子的父亲,父亲表示小男孩好像被吓到了。
当天一直不敢动,回到家也不敢说话,家长也不敢开口提及此事。
之后,小男孩还问了爸爸三次“为什么玩偶这么可怕”,而且好几天没去上学。
父母心里也很难受,觉得不该错怪孩子。
小男孩的表现,有点像“创伤后遗症”。
被误解、被冤枉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尤其是对还不能充分为自己辩解的孩子来说,这种委屈和难受是双倍的。
如果当时父母能蹲下来,向吓坏了的小男孩问清楚来龙去脉,安抚他的情绪,也许这件事就不会给他留下这么大的阴影。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爱孩子的父母,却很少有无条件信任孩子的父母。
之前就有这样一件事,陕西一名13岁的女生,在学校被班主任用各种不堪入耳的言语辱骂。
自己已经默默忍受了半年,不敢反抗,虽然也曾把情况告诉父母,但父母却不信任她,认为只是老师在批评教育孩子。
女生实在受不了了,哭着说:“你们不相信我,我可以录音,听到录音你们就相信了。”
一个月内,女生录了上百条录音,总时长超过20小时,都是班主任不堪入耳的辱骂。
从早上晨读一直到晚自习,只要有他的课,基本上都会骂女生。
女生的家人终于意识到,因为自己的不信任,女儿还要亲自取证,这让她伤透了心。
父母,本应是孩子的保护伞和避风港,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相信自己,还能奢望世界上有谁能站在自己这边?
知乎上有条热帖,刺痛了很多人的心:“不被父母信任是什么感受?”
有位答主诉说了自己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因为自己的成绩迟迟没下来,她妈妈就以为是她故意不告诉父母成绩。
小学六年级感冒了,胸闷、气短,妈妈却说她是为了逃课。
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心脏问题,建议立即停课。
但第二天妈妈还是让她去上学。
成年之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妈妈的不信任,让答主变得越来越自卑、敏感。
《高情商养育》一书中就形容过这种现象:
“如果孩子不被父母信任,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成长的力量,渐渐地,他就会变得没有信心、懦弱、自卑,做事也缩手缩脚、犹犹豫豫。”
“五年级的时候,我妈放抽屉里的五十块钱不见了,怀疑是我拿的。我说不是,但所有人都不相信我,我各种解释都没用,那天我一夜没睡着。”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爸找不到手机充电线,发现楼道垃圾桶里有一根被剪断的充电线,以为是我剪了他的充电线,把我打了一顿。后来他在自己床底找到了他的充电线。当时那种拼命解释的委屈和不被信任的感觉,我会一辈子记得。”
父母的不信任,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效果远不止当下,它贯穿一生,像一根针一样扎在孩子的心头上。
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过鲁迅和儿子海婴的一件事。
有一天,鲁迅家请客,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肉做的丸子。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别人都不信。
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变味的。
许先生又给了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于是又嚷嚷着。
别人都不理会,只有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了尝,果然是变味的。
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这种被信任,被深深爱护的感觉,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养料。
很喜欢麦太太对麦兜说的一段话: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
爱与信任,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共勉。
作者:小椰子,用独特视角解读热点事件,陪你每天一起认知升级。畅销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正在热卖中。公众号:小椰子专栏。
在上千万个淘宝门店中,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面暗自存放了2203个人的人生故事。
CY故事店开了9年。这里的故事不需要购买,全部都展示在商品详情页中,如果顾客觉得被故事触动,可以自愿花1元钱拍下它。
它就像一个人生银行,珍藏着每一个人的经历。
对寄存者来说,写下故事意味着生命进入了新的里程。
过往皆序章,可期是未来。
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处温暖的陪伴。
那些真实发生的故事在他们孤独、落寞、痛苦、难过时带给他们力量,看到别人的行动,他们能迸发出走下去的勇气。
在这个超越了时空和物理限制的网络中,CY故事里承载着每一个人真实的生命。
而现在,我们要讲述的是这个故事店店主丛平平的真实故事。
文|小北
编辑|常新
深夜两点,丛平平抽了张纸巾,默默擦干眼角的泪水。
家里的灯光都熄灭了,只有屏幕前泛着莹莹白光,小猫在桌边睡得正酣。
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但情绪却在她的心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屏幕上白底黑字,寥寥数语,却带丛平平穿越到了几十年前。
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两位主人公刚刚结婚,男人就被分配到外地工作,女人则留在家中负责照顾老小,一年都见不到一次。
一日,男人托人寄回了一瓶香水。
没有人见过这个稀奇玩意儿,一打开,香气氤氲,填充了老房子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
女人小心翼翼地将香水匀到了几个小碗,再倒入开水稀释,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分了一碗。
那是一种奇怪的滋味,闻着虽香,喝着却苦到舌根,味道甚至不如藿香正气水。
丛平平喜欢这种充满年代感的故事。
她把这个在景德镇旅游时听来的故事,敲打在屏幕上,小心翼翼地P图、上架。
就这样,「CY故事店」开张了。
这个关于香水的故事,是故事店里的第一个商品。
上架第一个故事时,丛平平刚结束了一段兵荒马乱的时光。
2012年,丛平平忍受不了长年累月的加班,于是选择跳槽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
开淘宝店是当时许多年轻人自主创业的首选,丛平平也不例外。
她爱看故事、写故事、搜集身边人的故事,
为什么没有一家网店是卖故事的?
在一个最不可能的、充满了实体商品交易的平台上,兜售感人的故事,听起来就觉得有意思。
“每个人都觉得淘宝只能买卖东西,每个人都只会在公众号和知乎上看故事”,丛平平心想,
如果一定要开网店的话,不如就做一个故事商店。
她整理编辑了这几年她搜集到的故事,把它们用图文形式放到了商品详情页,还请摄影师朋友给每个打动她的瞬间都配上了图片。
与其说是丛平平是卖故事,不如说帮故事作者们求打赏。
每个故事售价1元钱,每个进店的顾客都能看完,如果感觉到被故事所触动,就自愿花1元钱拍下它。
你也可以不花一分钱,把故事店的故事全部看,然后潇洒离开。
丛平平的朋友都劝她,
这种做法未免过于浪漫、太不像个做生意的样子。
他们建议丛平平只在淘宝店上放故事的开头,如果顾客被吸引后就需要付费观看,或者扫码进故事店的公众号看下文。
丛平平拒绝了所有的建议。
“看故事如看美人,但我不希望别人是对美人若隐若现、感到好奇,才去追求她”,丛平平说,
“我希望大家是发自内心觉得美人的内在动人,这才是真爱”。
丛平平没有把经营故事店当做自己的主要事业,连名字CY都是随口取的。C和Y分别是她和摄影师的姓氏缩写,但也可以代表创意和诚意。
“现在人的生活都太累了,做什么都想着要不要赚钱,会不会被骗”。
丛平平希望每个来故事店里看故事的顾客都可以简单一些,而这种打赏式的销售方法最简单直接。
“不喜欢就关掉离开,喜欢就给作者一些支持,没有强买强卖,没有互相猜忌”。
但真实的情感往往最动人。
CY故事店里依然有一些卖得最好的故事,比如第191号故事,引发了9000多人付款和评价。
故事里的姑娘有个瘾君子爸爸,败光了家产还把她和妈妈赶出家门。
她一边恨爸爸不争气,一边又在除夕夜挂念负债累累的他能不能吃上一顿饱饭。
有一年她在外地,钱包被偷,丢失了所有身份证件、银行卡和现金。
爸爸没有马上答应,踌躇再三只拿出了200元。她心里很绝望,但却在深夜里收到了一条短信:
“女儿,对不起,是爸爸无能”。
深夜里,宿舍里的人都睡着了。看完短信,她咬着被子、憋得胸腔疼得要命,不敢大声哭出来。
或许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而是真的没有能力。
对他来说,那200元或者已经是他所能给予的全部。
遇到了不好的爱情可以分手、不好的婚姻可以放弃,而和亲生父母之间的感情,不是个人努力就可以去隔断。
有时候,你尽管拼尽了全力,依然会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有的读者看到这个故事后,不敢放声大哭,生怕吵醒了身边熟睡的孩子。
还有的读者,时隔两年后又回来找这篇故事,依然会被感动到哭;
也有人同样经历了父爱缺席的童年,受故事触动,决定主动向父亲迈进一步。
真实的故事,不设防的交易模式,让媒体很快察觉到了故事店的特殊之处。
在丛平平创立淘宝店铺的第二天,扬子晚报的记者报道了这家店。
半个月内,CY故事店创下了访问量2万多次、购买人数600多人的记录。
9年里,CY故事店里一共被寄存过2203个故事。
2012年的某天,丛平平如往常一样坐地铁上班。
公司离家有13站地铁,在换乘时,丛平平被人群推挤着往前走,像个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
在最终被挤到地铁上后,丛平平看着车厢里每个人疲惫的表情,感觉很不真实。
偌大的一个城市,每个人都如蝼蚁一般疲惫生活,他们回到家也会是这幅表情吗?
如果活得那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坚持在这么大的城市里努力打拼?
如果生活没有答案,就不要去制造新的问题。
那天以后,丛平平决定辞职做一个自由职业者。
她文笔不错,曾获全国第十六届青年征文大赛二等奖,也有一些作品被刊发在《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上。
CY故事店或许是淘宝上唯一一家以售卖故事为主营业务的小店。
小而美,也意味着在算法上不容易被推荐。某些故事的购买记录为0,还常常被强制下架。
丛平平找到淘宝后台申诉,但情况特殊,她被前后转交给数个客服沟通。她不得不一次次和客服解释,CY故事店到底是做什么的。
但就算是这样,也会有人不明白:那你到底有没有卖故事?如果不是电子书,你到底卖的是什么呢?
一次次下架和违规封店,也让她一度迷茫:
这件事吃力不讨好,我到底为了什么在坚持?我还要不要坚持?
丛平平将寄存故事的80%收入返还给寄存人,剩下的20%被用来支付店铺运营和推广费用,这也导致她常常入不敷出。
她总在说,“我要去工作养活这个店”,“故事店可能是淘宝上最穷的双皇冠店铺了吧!”
支撑她走下去的是一个个读者、以及寄存故事的人。
丛平平知道,很多寄存故事的人把CY故事店当做一个树洞。
她自己则把故事店比作一个寄存人生的银行,
“既然是银行,就不能随随便便倒闭,更不能把别人的人生丢下自己逃跑”。
把难以面对的回忆记录下来,某些程度上也意味着放下过去。
丛平平觉得,能坚持她一直把故事店开下去的动力,就是那些无条件信任她的陌生人。
他们彼此相互成就,读者给她动力,她负责成为他们的人生银行。
有的人在故事店持续寄存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豆蔻年华、再到步入婚姻,最终惨淡分手;
有的人通过别人的故事,找到了和父亲恢复关系的动力,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
尽管在芸芸众生中,有些人的故事未免有些平淡。
比如那些青春期总会遭遇的懵懂和悸动、那些关于暗恋的小心思。但对故事的主人公来说,这些情愫构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他们是各自人生的主角,每一个场景、每一次心动,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何况,相比于电视剧和电影里千篇一律的桥段,故事店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在某年某月某日、在地球的某个角落中真实发生过。
真实,难道不就是最可贵的事吗?
2021年,在一位记者朋友的支持下,丛平平挑选了部分故事,二人一起通过更动人的声色录制下来,上传到各大音频平台。这才有了属于CY故事店的有声节目。
很多人在音频下留言:有趣的故事,治愈的嗓音,陪伴了他们的每个夜晚。
有一位准高三的学子,每个月只回一次家,但每次回家都要拿手机听CY的音频故事,并留言希望音频能一直持续更新下去。
还有一部分坚持的勇气来自于故事本身。
去年,丛平平收到了一个特殊的故事。
作者自幼双腿残疾,常年受到亲生父母的虐待、辱骂,甚至连家门都没怎么出过——父母觉得有个残疾女儿很丢脸,不愿带她出门。
2020年8月,这个连家门口的超市都没去过的女孩,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去深圳参加残障训练营。
没想到父母强烈反对,把她打击得体无完肤。回到屋里,她边哭边听五月天的《倔强》: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柔克刚。”
丛平平想象不到,原来普通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行走,对于这位姑娘来说是多么大的奢望。
“你会发现生活中没什么可值得抱怨的,很多人早就赢在起跑线上”。
“你以为生活对你不公,但只要迈开双腿,你就是往前走的、和过去告别了的”。
在这9年里,她也常常去外面和别人聊天,将聊出来的故事整理成了3本故事合集:《你好,有故事的人》、《好奇的活着》、《你好,有故事的陌生人》。
现在,丛平平心里还有一个想法,把故事店里寄存的故事整理出版,让并不是从事文字工作的普通人也有出版作品的机会。
出版还在筹备中,很多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唯一确定的是,故事店是值得一辈子开下去的。
丛平平还记得2017年参加淘宝造物节。
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淘宝上真的什么都有,除了像她这样卖故事的人,还有各种她从未想象过的虚拟服务,
“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平行宇宙”。
CY故事店在展区内设置了一个打卡点和故事寄存箱。
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天展览结束后,她和店员、以及其他志愿者一起坐在地下翻看大家写在卡片上的故事。
“一共有几千张卡片,每一个故事我们都仔细看了”,丛平平说,那天她找回了童年和笔友写信时那种期待和兴奋的感觉。
但更让她欣慰的是,这种对陌生人的信任、期待,现在依然每一天都在CY故事店里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