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开展十年,服务内涵不断增加,服务人群覆盖面不断扩大,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但在网络上、实际工作中,总能看到、听到一些村医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颇有微词,有的村医认为67%的体检率定得过高,不好完成,甚至会倒逼村医造假。
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作为基本公卫服务每年的重头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何却成了令村医头疼不已的紧箍咒?笔者与多位村医、辖区老年人交流,对此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汇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宣传不到位
老年人对体检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公共卫生服务、新设备宣传不到位,使得群众误以为年年都是老样子、老套数,产生了疲倦心理。
二、信任问题
个别老年人对不花钱的、免费的东西不认可。经济条件好的村民认为到更高级别的医院自费体检更值得信赖。
三、老年人有这样那样的顾虑
体检采血属创伤性操作,有的老年人怕疼、怕麻烦,还有的怕操作不规范,害怕染上传染病,不想做与血液有关的检查。有的体检对象说上次抽血后感到疲乏;还有一个老太太说她抽血后大病了一场,还有村民说我本来就贫血,抽一下更贫血了……总之,老年人有这样那样的顾虑。
笔者认为体质因人而异,体检者做好宣传、引导、告知即可,也不需强求。
四、工作人员形象、责任心对体检工作的影响
体检结果出来后,家庭医生和村医要及时给老年人反馈体检结果,有的老年人反映,村医对结果说不出个所以然,还有的根本就不反馈。一件好事,如果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去做,就会变得一塌糊涂,群众肯定不认可。
在与老年人交流中,一些老年人反映卫生院体检时,农活太忙没顾上体检。还有的打工在外,未能赶上体检。
七、社会上一些非法宣传的干扰
一些机构在辖区村搞检查、讲座,利用群众急于治好疾病、减轻痛苦的心理,卖给群众价格高昂、疗效不确切的保健品。这类人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保健品推销给老百姓谋取暴利,导致一些人上当受骗,以至于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心存芥蒂。
八、其他原因
一些高龄老年人认为“年龄大了,体检不检查无所谓”,检查出病也不给发药,还有的怕检查出病治疗要花钱,不治心里“疙瘩”,索性不检查;体检多在乡镇卫生院进行,相对于老年人来说,路途较远、交通不便。老年人体检多需儿女陪伴照护,儿女因多种原因不在家或无暇陪老人去检查;个别老年人长期抱病在床,身体极度虚弱,不能到体检现场;部分老年人随儿女在外居住、打工;有些老年人认为“如果有病,会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
以上就是老年人未参加健康管理的主要原因,我们既要了解群众为什么未能参加体检,也要反思我们提供的服务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宣传
同时要对卫生院新增的、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宣传,让群众看到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变化,看到全自动生化仪、彩超、CR、心电采集工作站等先进设备,提高体检吸引力。
二、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维护辖区正常诊疗秩序
配合县卫生执法大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好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监管,打击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现象,维护辖区正常诊疗秩序,保护辖区居民财产安全。
三、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及时进行体检结果反馈
四、体检工作常态化、人性化
五、站在老年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我们公卫人要把仁爱文化、联群工作、公卫服务、签约服务、健康扶贫等融为一体,做好辖区居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龄化的健康管理。当我们提供了实惠、扎实、规范、及时、高质量的服务后,群众自然就会认可并积极参与其中,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