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裂孔疝,又名裂隙疝,是指腹部食道,胃食管联结处或部分胃底异常突出,并穿过食道裂孔进入膈前面,纵隔后面。
病因:
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食道裂孔疝是因进行性食管裂隙或膈食管韧带缺损,使得腹部食道和胃向前异常运动引致。
后天性食道裂孔疝通常继发于外伤,同时发生呼吸窘迫。外伤会破坏膈神经和肌肉,导致裂孔松弛而引致。
临床数据显示,先天性食道裂孔疝要多发于后天性裂孔疝。
病理:
发生食道裂孔疝后,胃可滑入胸腔发生错位。若疝孔扩张,其他腹腔脏器也会向前错位进入胸腔。
由于胃部错位,从而降低了胃食道括约肌压力并导致胃食道的逆流,而胃食道逆流,则导致胃酸进入食道,引发食道炎。
症状:
根据临床的数据统计,大多数患有先天性食道裂孔疝的动物都没有表现出症状。
有可能会出现逆流,食道出血,呕吐,多涎,食欲减退等食道炎症状,以及体重减轻。
诊断:
钡餐胃肠道造影有时可见钡餐停留在胸部后区软组织低密度影处。
需要注意的是食道裂孔疝是间歇性的,所以需要拍多个X光来进行精确的诊断。
也可用内窥镜来检查肠道黏膜状态以及一些其他的更为直观的影像诊断,如CT等。
治疗:
对于出现食道逆流及食道炎的动物需先用光谱抗生素治疗,并禁食数天,直至没有呕吐反应。后通过膈裂孔复位和膈折术,食道固定术和左面胃底固定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过后需要进行鼻胃管安放,每天灌食易消化软食,直至自主采食。
病例概述:
患猫1岁左右,公,已经绝育,笼养,食谱以猫粮为主。
主诉之前有数次吐过黑色黏液,接着两天不无食欲,后逐渐恢复,便没有上心。十天前吃过猫粮后又发生呕吐,为黑色黏液状,随后一直没有食欲,饮欲降低,之前有去其他医院治疗过,但一直不见好转,一天仍然呕吐一至两次。四天前转诊至本院。
临床检查:
体温38.4度,食欲废绝,饮欲废绝,全身消瘦,精神萎靡,鼻镜干燥,黏膜苍白,口气偏酸,腹内空虚,肠音迟缓。被毛杂乱干枯。
血常规除了WBC及GRANS稍高于正常值外,其余项均在正常范围内。
生化除了GLU稍低于正常值外,其余项均在正常范围内。
经X光诊断发现胸廓背部有一软组织低密度影,疑似膈疝。喂入钡餐后立刻,半小时后,一小时后各拍一张片,发现钡餐有少许停留在组织低密度影内,综合CT诊断,可见食道扩张,胃有一部分进入胸腔,且裂隙有1.5cm*3.5cm之大,确诊为先天性食道裂孔疝。
1、术前治疗
根据之前呕吐以及消瘦的症状,禁食1天并采用液体疗法,目的是降低逆流次数,防止食道溃疡继续发生,保护胃黏膜,以及术前消炎。
2、手术治疗
做切口由前腹至脐部,分离镰状韧带,暴露肝,胃,膈,轻柔地向右内侧牵引肝以暴露食道裂孔,牵引胃部及胃食管联结部,直至位置回复,这时可见膈肌与食道薄膜形成的疝孔。将手指置于疝囊内,结节缝合膈肌,缩小食道裂孔,以裂孔可通过一指为标准。完成后将食管固定于膈肌上胃底用线固定于左侧腹壁上,防止胃食管联结部的滑动,冲洗并闭合腹腔。
3、术后治疗
手术后插上鼻饲管,于术后48小时后饲喂流质易消化食物,观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在未恢复食欲及饮欲时候仍采取支持疗法。
转归:
术后第三天开始少量进食,饮欲增加。
术后第四天食欲有少许增加,饮欲增加。鼻镜及黏膜稍红润。
术后第五天拔除鼻饲管,已可自主进食,饮欲恢复正常。鼻镜湿润。
术后第六天,精神好转,食欲饮欲皆恢复如病前。
第七天出院。
术后十四天回访,食欲饮欲,大小二便皆正常。体况日渐好转,被毛恢复光泽,柔顺,体重上升。
讨论:
该病例为一年的患猫,年龄不算太小,之前之所以没有异常是因为裂孔疝大多为滑动性的,在未发生粘连或者疝孔不算太大时候,通过胃肠的蠕动,会有一定的机会自我整复。随着年龄的增大,食道裂孔随之增大,当胃进入胸腔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间歇呕吐,流涎,更严重的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在先天性巨食症,血管环引起的食管阻塞等疾病上。在发现了常规与生化没有明显变化的时候,多做几种影像学的检查,有利于确诊。
图1、灌服钡餐后立即拍片
图2、灌服钡餐半小时后拍片
图三、灌服钡餐一小时后拍片
此片显示钡餐已经进入小肠,但是胃食道连接处仍有部分残留
图四、猫CT
冠状面显示有一软组织进入胸腔;矢状面可清楚显示胃已经进入胸腔,且食道扩张;横断面可以看到胸腔中有一明显的空腔。
图五、猫CT
冠状面可明显看到食管,胃进入胸腔的影像;矢状面清楚显示胃进入胸腔;横断面清楚显示胃进入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