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范例6篇

孩子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孩子的活动就是他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是他的能力得以表现并不断地发展的过程。家长那个开放日活动《毛毛虫》中,我采用了与音乐结合的画面吸引着孩子的眼球,不用任何言语,孩子就十分安静地听着老师讲述着故事。我用PPT形象地将毛毛虫吃东西的过程表现出来,幼儿很清楚地说出毛毛虫能吃什么东西,并根据东西的数量进行了数字的配对活动。孩子们表现得很积极,总是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毛毛虫吃食物的过程中,我用声音夸张地表现,幼儿能模仿教师张大嘴巴想象地表现。在学毛毛虫睡觉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安静地躺在椅子上睡觉,等着我数一二三,然后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蝴蝶飞》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让活动进入。

三、孩子是一本书,我们品味它

日常生活或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争执。有的教师会担心争执会影响幼儿友善品质的形成和幼儿之间友爱关系的建立。其实,争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争论是幼儿学习适应社会的过程,在争论中幼儿学遵守集体活动的规则,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如:幼儿在争抢玩具会发生冲突“我要,你不许拿!”“是我先拿到的”。这样的争执,迫使幼儿放弃那些不符合集体活动规则的想法,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谦让。

在争辩中,幼儿把自己对事物的了解的一面合理的争执过程实际上是幼儿之间观点碰撞的过程,也是幼儿充分展现自己、努力赢得自我在另一主体的主观意识中地位的过程。正是在争执或“较量”的过程中,争执双方才逐步感受和认识到对方的存在,感受和认识自我以外的他者的利益的存在。没有争执,就难以寻求双方都认可的规则,一个人始终处于自我的包围之中,是不可能萌生出规则意识的。因此,相信幼儿能够解决自己生活中问题,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大胆地放手让幼儿解决他们之间的争执,是强化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方面。

四、孩子是一本书,我们剖析它

五、孩子是一本书,我们呵护它

关键词幼小衔接规则意识培养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一个"小社会",需要有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或章程作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就无法进行。有关调查表明,幼儿在初上一年级时心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意识或规则意识浅薄,因此,我们要让幼儿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接受规则,维护执行规则,提高规则的执行能力。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应由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面通力合作。努力通过培养这一时期儿童的规则意识,为其在学龄期以至未来走向社会营造一个处处有规则,处处遵守规则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我是第一次教小学一年级,在开学的第一天就遇到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乐乐在课堂上随意喝水,还给他的同桌倒水喝,我就告诉乐乐:"上课的时候是不能喝水,更不能打扰同桌上课。"放学时,乐乐见到家长就说不愿上学,家长就问孩子为什么,他说:"我上课喝水了,和我同桌的培培也要喝,我就给她倒了点......"家长问道:"难道你不知道上课是不能喝水的吗?"孩子颇为委屈地说:"在幼儿园什么时候都能喝水,老师说想喝就喝。"接着,孩子又对家长说:"妈妈,我还想上幼儿园上学太没劲了......"这一事例中所呈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规则意识所造成的,从中我们也看出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对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二、幼小衔接中儿童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教育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二者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作准备,阶段性要求教育依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使教育内容、要求、途径、方法符合儿童发展,带有明显的、不同的阶段特点。人生任何一个转折都将面对新的规则,社会任何一处都会有不同的规则,不同的社会角色须遵守不同的规则。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一个不正常的社会,一个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的社会。守规则是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1]

三、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应由幼儿园、家庭及小学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有利于孩子顺利成长为社会人。根据一学期的观察和实践,下面重点谈谈小学对初入学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

1.自定班规

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班规,让儿童自己来约定自己的行为规则。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低年级儿童对自己身边的规则有了一定的认知,并能明白规则是自身生活、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有利于彼此之间相互认可。如果只向学生讲规则意识而没有他们去亲身体验,规则意识是树立不起来的。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作为规则教育的突破口,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达成一致性。也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什么叫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这样做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又鉴于初入学儿童年龄小,大道理听不懂或听不进去,因而我们多采用直观具体的形象或事例来帮助儿童去理解。让小学儿童自己制定班规注重的不是他们制定的班规有多全、多好,而是注重参与的过程,让儿童亲自参与制定班规这件事比儿童们制定的班规怎么样更有价值。

2.创造环境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

规则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对规则的崇尚与遵守就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就一个学校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氛围,就一个团体而言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规范。在一个规则意识浓厚的环境中个体受群体的约束和舆论的制约,个体的行为受到群体的舆论约束,近而个体在群体的环境中,按照群体的环境需要来严格要求自己,摒除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适应团体、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形成塑造自己的规则意识。

3.树立榜样,在愉悦中培养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精神奖赏的功效远远大于物质奖赏的功效,对于同学们遵守规则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宣传、表扬,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样的话,榜样的挖掘和学习是不可忽视的。在遵守规则方面,注意把遵守规则好的同学作为榜样的学习,一方面,榜样感到了受表扬的愉快,另一方面让普通学生形成只要认真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表扬的一种意识。

4.采用自然惩罚法

教育虽然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手段,但是一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所以,适当运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儿童从他律到自律,适当的让儿童受到一些自然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老师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不同惩罚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2]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需要一个大的环境。但是这个大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这就说明我们进行规则教育是多么重要。我们要努力通过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为其在学龄期以至未来走向社会营造一个处处遵守规则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亲子游戏;自控能力;幼儿

幼儿自控能力是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幼儿按照社会的期望和要求,或在目标受阻时,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情绪以及其他各种活动,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1]

实践表明,利用游戏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是最有效的手段。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能体验到成功和喜悦,还可以学习到如何自我控制及延迟满足,并最终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的亲子游戏可以全方位地开发孩子的多种能力,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然而在目前的亲子游戏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家长普遍对亲子游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和孩子做游戏就是陪孩子玩,只认识到了亲子游戏的娱乐性而对教育性缺少正确的认识。有些家长对亲子游戏的参与态度不积极,甚至逃避和厌烦和孩子做游戏,即便是经常进行亲子游戏的家庭里,也存在游戏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2]

幼儿的游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将亲子游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操作性游戏、娱乐性游戏、运动性游戏和智力游戏。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主要由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延迟满足四部分组成。在亲子游戏中家长可根据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有机地结合以上四方面内容,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1.操作性游戏中幼儿自控力的培养

2.娱乐性游戏中幼儿自控力的培养

娱乐性游戏是指突出情绪体验,有情节、角色、音乐伴奏,使幼儿在遵守规则过程中学会控制自身情绪情感。音乐、道具、角色是这类游戏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家长制造的情境越逼真和夸张,自控培养的效果越好。例如,扮演机器人的游戏,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站在幼儿的房门外,妈妈先说:我是最棒的机器人,我做什么你们就学什么,谁学得最像,就轮到谁做机器人。家长用拖把拖地板,让幼儿学着拖地板,家长要特别注意扮演的时候要逼真和夸张,最好是选一些适合的音乐来伴奏,这样效果更好。在扮演游戏开始之前,家长可以订立一些游戏规则,比如说话一定要一字一顿,动作也是一样,一个动作和另一个动作之间一定要有机器人似的停顿,不能连贯,如果违反规则的话就要重新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延迟满足。

3.运动性游戏中幼儿自控力的培养

运动性游戏是指以大肌肉活动为主,对幼儿在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中,按照一定的情节及竞赛要求来进行的游戏。以捉尾巴游戏为例,准备一条手帕或者丝巾。把手帕或丝巾的一部分塞在孩子的裤腰里,露出三分之二当做“尾巴”。孩子四面跑,父母在后面追,当把手帕或者丝巾抽掉时,父母就算胜利了。还可以让孩子追,抽父母身后的手帕或者丝巾。还可以玩穿鞋比赛的游戏,画好起点线和终点线,出发前先脱掉一只鞋子,把鞋子放在终点线后,家长和孩子的鞋子混在一起。比赛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逐个地进行,让幼儿学会等待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坚持性。

4.智力游戏中幼儿自控力的培养

智力游戏是指以自编棋类、智力竞赛形式进行的游戏,以训练幼儿对规则的遵守及抵抗诱惑、抗干扰等能力。以跳棋为例,跳棋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家长和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原本的游戏规则来进行,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制定游戏规则,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自觉性。随着游戏规则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家长还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比如规定在30步内必须将自己的所有子移出角,还可以加入吃子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延迟满足。

幼儿自我控制是幼儿社会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在培养儿童的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善于掌握时机,引导得当,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运用在游戏活动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材料,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就能促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为幼儿更好地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玉娇.从社会性发展看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J].特立学刊,2013(01).

关键词:户外混龄活动;幼儿;社会性

背景: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幼儿园都会有规律、有计划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而开设体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幼儿的实践热情,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激发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案例描述:

我所在的幼儿园是农村的一所规模不大的幼儿园,活动设施有限,进行户外游戏混龄活动时场地也有限,因此,老师需要在有限的运动区域内合理分配幼儿的活动。

在好几次的户外游戏混龄活动中我们幼儿园都采用了“以大带小”的形式。在规划好的运动区域内我让大班的孩子带着小班的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如:“小动物向前冲”活动。大班的幼儿带着小班幼儿进行接力平衡走,大班的孩子在游戏中平衡能力好,走得比较快,行为动作比较灵敏,而小班的孩子则行动较为缓慢,反应速度也不如大班的孩子,因此,在合作完成游戏任务时,小班的孩子会“拖后腿”,大班幼儿有点不喜欢带小班的玩。

分析:

户外混龄活动的开展本是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以大带小”的形式经常会运用到,但在活动中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优势

1.有助于意识的培养

这种“以大带小”的户外区域混龄游戏活动十分考验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接纳意识、责任意识、自我调节与约束意识。

2.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班的孩子在活动中具有明显的年龄优势,在老师们言语的激励和指导下,大班的孩子通常要关心照顾小班的孩子们,游戏调动了所有孩子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班的孩子要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接纳小班的孩子,在游戏活动的规则下与小班的孩子进行分工合作,有大哥哥、大姐姐的意识,懂得体谅小班孩子,学会做好榜样。

3.提高参与度与自我约束能力

而小班的孩子则在游戏活动中激发了参与热情,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大班孩子的榜样带领下他们学会了怎样更好地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并且学会了自我调节和约束。

4.有助于性格的健康发展

“以大带小”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了性格活泼开朗幼儿的带头示范作用和热情感染力,提高了性格内向腼腆孩子的参与度,游戏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并且快速建立良好的友谊,幼儿之间相互模仿、相互比较、相互评价也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心理、自尊心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不足

1.个别大班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擅长照顾小班孩子

个别大班孩子会在参与活动中不知如何与小班的孩子相处,不会在游戏中照顾小班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好哥哥姐姐,主动关心别的小孩,只知道一味争取胜利结果。

2.缺乏责任意识与自我约束能力

个别大班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缺乏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在活动中与其他小组的孩子产生矛盾,这同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研究与措施:

在开展这种户外区域游戏混龄活动时我们也要提前预知这种区域游戏混龄活动会对幼儿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尽最大能力去克服避免减轻。

(一)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有心理准备;在活动中以观察为前提,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给幼儿以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幼儿活动前,教师应组织幼儿做好身体各关节的准备活动,活动后应有放松环节,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开设富有创新性、挑战性、可实施性强、科学、合理的游戏。

(三)集思广益,调动孩子间的参与热情,促进和谐伙伴关系的发展。

(四)W习借鉴其他幼儿园的可取之处,以便更好地开展户外区域游戏混龄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区域游戏混龄活动中健康成长。

占有欲强=自私自利?

笑笑很喜欢跟小朋友玩,但却不允许小朋友触摸她的东西,哪怕是自己不想玩的玩具,当看到别的小朋友拿起来时,她也要抢回来。孩子从小就这么自私自利,长大了可怎么得了?笑笑妈为此很担忧。

实际情况: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

孩子3岁后,开始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什么都要从“我”出发,这代表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自私自利”,或说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

强迫他人服从=蛮横霸道?

我女儿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总要求小朋友按照她的意思做,如果小朋友不合作,她就一遍一遍地说,甚至大发脾气,使得大家都很不开心。我跟她讲道理,说小朋友间合作的重要性,刚开始她答应得很好,可没玩多久就又故伎重演了。

实际情况:游戏发展水平比同龄孩子高

4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从联合游戏向合作游戏的过渡的过程中(联合游戏的特征是: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但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合作游戏的特征是: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标,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和规则意识),游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案例中的孩子在发展上可能比同龄的孩子要早一些,开始产生目标意识,希望别人配合自己,实现游戏目标,但是同龄的孩子还处在联合游戏阶段,不愿意响应他人的合作要求和规则。达不成自己的游戏目标,孩子自然会发脾气。

教育指导:鼓励发挥游戏领导者的作用

建议孩子先把自己的游戏想法清楚地讲出来,让同龄小朋友明白具体要怎么做,如何分工,一步步带领他们进合游戏。要吸引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游戏的设计还要有趣,而且分工要明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经常陪孩子玩游戏,这样孩子才能具备玩游戏的丰富经验。

爱搞破坏=故意捣乱?

我儿子今年4岁,很爱搞破坏,其他小朋友的积木搭得好好的,他“唰”地跑过去,小手一摞,把积木摞倒了,弄得小朋友对他意见很大,都不想和他一起玩了。见别的小朋友都不愿意跟自己玩,他又很失落。我真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

实际情况:不懂得正确表达自己的交往愿望

案例中的孩子之所以推倒其他小朋友的积木,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想跟这个小朋友一起搭积木。孩子4岁后,交往意识增强了,他们很想和其他的孩子交往,但是很多孩子因为缺乏交往经验,不知道如何去交流和沟通,所以就会采用这种破坏的方式介入。

教育指导:教孩子正确的介入方法

在孩子搞破坏前,先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问他是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如果是的话,就要指导孩子如何跟小朋友沟通,可教他用语言请求,也可以自己在一旁玩,用自己的玩法吸引小朋友的参与。通过不断的尝试,孩子慢慢就会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

下午好!感谢新惠幼儿园的领导给了我这个机会,能跟在座的爸爸妈妈们一起聊一聊孩子的家庭教育、幼升小的入学准备和入学政策的话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由于一些不可预知的原因,我儿子早产了一个月,小时候体质很差,经常在各大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吃了很多苦。其次,产假过后,我连续两年都在毕业班任教。当然,教毕业班确实忙,但最关键的是自己主观上对家庭教育,尤其是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只顾自己埋头工作,把儿子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己很少去过问,很少与他有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也很少带他出去见识大自然,接触人群,以至于孩子到幼儿园报到时,老师跟他说普通话,他居然听不懂,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普通话与他交流过。到了幼儿园以后,儿子的问题暴露得就更多了:不能独自安静地入睡,喜欢趴在地上,上课、做事情很不专心等等。最突出的是性格很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在接送他的时候,让他跟老师打个招呼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这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反思和检讨自己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忽视,在幼儿园老师的引荐下,我开始阅读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知道其实0—3岁是孩子最好的接受教育的时期,此时的教育对他们智力的开发,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当我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儿子这段“黄金教育期”。当时,我最真实的想法是:这个社会上做什么工作都需要经过上岗培训,为什么做父母这么重要的工作,却没有上岗培训呢?

因此我认为: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作为孩子本身,的确需要有一些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习惯上的准备,但需要准备的绝不仅仅是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必须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孩子才能发展得更健康。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家长要跟孩子一起去学习汉语拼音、加减乘除等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方面需要学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学习,但这顶多只是家长需要学习的一小部分),我的意思更多的是想表达:作为家长,需要不断学习科学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并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更新理念和方式方法。因为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比如,孩子在低年级时,会面临如何适应小学生活、如何在一个新的集体中,与新同学友好相处等问题;在中年级时,会面临如何抵抗电视、电脑、手机等的诱惑,如何保持学习兴趣,如何应对逐渐加深的学科知识等问题;孩子进入高年级后,你会发现,他们不愿意听你说话了,有事没事总喜欢跟你对着干,还动不动就嚷着要离家出走等。所有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将会面临如何去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的考验。

如果父母在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有过学习和思考,那么在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会解决得比较好,身心都能发展得比较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压根就没有过学习与思考,那么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父母可能就选择了责怪批评否定的方法,以为这就是有效的管教方法。殊不知,批评指责否定这样的方法如果用多了,将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不仅不利于他们解决问题,而且可能会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甚至影响到亲子之间的感情。很多问题看起来出在孩子身上,其实根子却在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身上。与其等问题出现了,闹大了再补救,不如现在就准备起来,准备什么——准备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家长。

刚才给各位家长下发的《家庭教育报》是我们学校组织家长学习的渠道之一,你可以带回家阅读。当然,如果你想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学校会组织一些学习与培训,一般是家长自愿报名(课件打出家长学习的照片)。除此以外,社会上也有一些机构会组织一些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报告会,如无锡市图书馆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父母沙龙活动,以下是最近的活动:

主题: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地点:无锡市图书馆一楼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

主讲:张x

张x,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特约辅导员,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翻译出版、发表有多部专业着作和学术论文,擅长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后续活动: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学习XX年5月20日(周日)上午9:30-11:00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XX年6月17日(周日)上午9:30-11:00

联系地址:无锡市钟书路1号(太湖广场南)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父母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人,

父母的角色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如果父母的角色被替代或缺失了,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或行为问题,有的在成年之后都会被童年的心理阴影笼罩,而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鉴于此,我们认为:作为父母,要时时注意学习,提升我们自己,很多时候,父母的观念改变了,或者教育方式改变了,孩子的精神面貌也就随之改变了。

下面简单讲一下在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

(一)生活习惯和能力

2、培养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4、培养孩子学会正确的交往。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鼓励孩子与人交往,教会他一些交往的技巧。遇到困难,学会寻求老师的帮助,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共同解决难题。和同伴发生纠纷时,家长要以冷静的态度,详细了解情况,引导孩子学习正确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学会主动寻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做朋友,并学会谦让、包容,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学习兴趣和能力

1、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力。一年级的新生,年龄小,兴趣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最大。为此,家长应充分利用孩子成为小学生时感到自豪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因势利导地给孩子讲做个小学生的光荣与责任。适当渗透一些进入小学后,学业上将面临的一些负担,并引导孩子乐观对待,让孩子自信通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克服的。不强化学业负担很重,小学生生活得都很痛苦这样的观点。

2、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入学前要教育孩子做每一件事时,都要认真、负责,把一件事从开头做到结束,以便在进入小学后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在这里,建议家长在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之前,着力培养孩子如下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故事,喜欢阅读的习惯;

(2)爱想、爱问和乐意口头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3)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的习惯。

(4)倘若家长要教孩子写字的话,要注意教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无论培养哪种习惯,都必须十分重视第一次,也就是说,第一次教给孩子的一定是规范的,正确的。因为孩子在学习新本领时,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本领的印象特别深;如果第一次你教错了,或者由于你的疏忽,孩子做错了,过后再去纠正,会比一开始就做对难一点。另外,养成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需要每天去做,并长期坚持。小孩子的习惯是否能养成,其实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持久心。

最后,跟大家介绍一下孩子入小学需要具备的条件

1、孩子的年龄达到法定入学年龄:

户口簿、出生证明

2、有参加接种、体检等的材料

儿童保健卡

3、居住在本校学区范围内

父母居住证(居住地址在学区范围内)、没有居住证的提供暂住证(地址在学区范围内),正规的租房合同

4、孩子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独生子女证,或者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材料,如二胎准生证等;

THE END
1.漫画家长们:儿童定期降检查,真的很有必要!体检中国[1]石琳, 张玉琴, 陈强, 黄敏, 于华凤, 黄松明 & 肖政辉. (2022). 中国儿童健康体检专家共识.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08), 561-566+574. [4]李小琼, 肖翠蓝, 苟珊 …https://www.sohu.com/a/827159386_121948387
2.儿童降体检与疾病预防制度.docx儿童健康体检与疾病预防制度第一章 总则 为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本制度。儿童健康体检与疾病预防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旨在通过定期体检和有效的疾病预防,及时发现和干预儿童的健康问题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769694.html
1.幼儿降体检的意义及重要性健康保险购买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现在很多人已经明白了要通过保险公司分担自己可能遇到的风险。购买健康保险的重要性健康保险作为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商业保险,因保额低、回报大等优势备受人们喜爱。很多家长都会投保一份健康保险。儿童保险如何买,健康保险是首选。通过比较了解健康保险的重要性身体是革命的...https://m.shenlanbao.com/he/327634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通用19篇)针对春季、夏季传染病多发的趋势,有针对性的对辖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与健康体检,避免发生重大疾病的流行。 20xx年,我中心对辖区内xx6名患有重症精神病的居民基本情况逐一进行摸底调查,与鞍山市精神康复医院逐一核对,规范重症精神病人的管理。https://m.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997926.html
3.儿保医生带您了解儿童保狡5.青少年期:除了常规的健康检查外,还需关注青少年的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性健康咨询。 四、儿童保健科的常规检查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常规检查,分别在满月、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9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4-6岁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小于24月龄的儿童,...http://www.jrjl.net/newsDetail.html?id=43138
4.宝宝30个月体检项目:降监测必要性八、宝宝自我体检要点 家长也应了解并掌握宝宝自我体检的要点,包括肢体运动发育的三个重要契机和各阶段的重点发展项目,以及触觉发育的五大培养方法等。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成长变化,并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来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宝宝满月体检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_育儿经验分享。本文所提及的内容和资料均来自...https://m.tijian8.com/post/E97eCb03c93F.html
5.告诉你第二诊疗意见的重要性!国外大多数专家会建议先观察,根据病灶的形状、部位、颜色等综合判断恶性的可能性是否较高。如果恶性的可能性较低,会建议定期复查,观察变化。 恶性肿瘤的治疗,对其类型的诊断尤为重要。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所用的药物也不同。但是部分罕见的肿瘤或无法分类的肿瘤,不同医生对其诊断的结果会有不同,很容易误诊、用药不...https://www.jd.com/pccontent/287221
6.童声传递儿童多久体检一次,体检要查什么项目,儿童降管理中心...一、儿童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健康的童年可以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童年时未得到及时治疗的疾病可能为成年后的健康埋下隐患。据统计,33%的儿童有各种轻重不同的疾病隐患,而这些隐患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发现。定期体检,为孩子建立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而及时发现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这是...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37295
7.◇决策参考报告2022017◇综述:关注儿童降守护国家未来综述与报告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健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是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还影响到其成年后的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收入和预期寿命等各个方面。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仅决定家庭的前途与命运,更关乎国家的发展与前景。 近年来儿童健康问题不断涌现,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糖尿病等慢性...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208/t20220802_470282.htm
8.村医基本公卫100问来了,建议收藏!公共卫生信息医疗卫生1、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辖区内常住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及社区义诊宣传等方式是辖区居民建档的重要途径。 https://www.gszy.gov.cn/xxgk/fdzdgknr/zdmsxx/ylws/ggwsxx/content_7931
9.降管理工作总结我们要让团队高度关注并投身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去,首先要使中心、服务站和健康档案小组负责人带头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居民健康档案与门诊病历和住院病案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是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的系统化文件或资料库,为全科医生在开展连续性治疗、保健和康复时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510122653_2817257.html
10.医院儿童保狡个人年终工作总结(通用14篇)总结今年的儿童保健工作,虽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上级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明年的工作中,总结今年的经验,结合预防接种为儿童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并利用每月连队卫生员例会的机会,为他们进行儿童保健服务方面的培训,切实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https://www.yjbys.com/gongzuozongjie/geren/3485663.html
11.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精选十篇)一、建立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1.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入手,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为学校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制订工作计划、选择合理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9nny6k.html
12.医院公卫科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选15篇)四是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院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电f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xx年9月底,我院共为辖区居民建立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4899份,并把纸质居民...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958307.html
13.公共卫生工作总结(精选20篇)4.截止20xx年12月底我院共为全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份,健康体检份,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5.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院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3783382.html
14.优质护理工作计划(通用18篇)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组织公共卫生人员积极参与XX市、xx市卫生局举办的'公共卫生培训班,积极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好的方式、方法,并对我院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传达培训内容和精神,让每一名公共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录入程序。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11011173441_4268023.html
15.开展降体检活动总结(通用20篇)开展健康体检活动总结(通用20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展健康体检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https://mip.oh100.com/a/202303/6350630.html
16.公共卫生科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通用10篇)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总数xxxx人,其中0-36个月儿童建档1039人、孕产妇建档223人、老年人建档751人、高血压患者建档126人、二型糖尿病建档16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22人、镇直人口建档1273人、其他人群建档18987人。 (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 ...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gerenzongjie/276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