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新的主导活动对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形成了“幼小衔接”之间的“坡度”。因此,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更重要的要携手家庭,使小学、家庭、幼儿园三向教育合力。
六安市中市幼儿园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促进健康、快乐成长”为根本,本典型案例立足于家园合作,以家庭教育切合点,着力开展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工作。
一、摸排了解,精准教研方向
(一)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
为精准了解家长们针对孩子幼升小的实际困惑,幼儿园对全园家长发放了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概念的知悉程度、关于幼儿入小学的顾虑和疑问,收集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具体做法、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教师们认真研究家长们的问卷表,逐题总结问题比率,做到精准把握家长关于幼小衔接的各项认知和问题,随后再进一步汇总问题和研讨对策。
????(二)家访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教师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以及孩子在家的表现。倾听到了家长的希望、建议以及育儿心得等,增强了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连接了家园共育的桥梁,更好的帮助了家长和幼儿园携手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展示育儿好经验--评中幼家长育儿之星
小班: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概念的界定;对孩子上小学的期望以及三年幼小衔接的家庭计划。
中班:处于过渡年龄班的幼儿,对于入学这件事和学习的心理健康变化;期望此阶段的幼儿为升入大班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大班:孩子即将步入小学的担忧;发掘大班幼儿家长的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
二、联合研修,加强教师衔接合力
(一)园内教师专业教研
通过梳理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的衔接上,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且大班的工作,总结出其困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幼小衔接到底需要衔接什么二是步入小学前,家长们要通过哪些方面引导孩子区别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三是步入小学后,在身心调节、课堂纪律、社会交往、任务意识等等方面应该怎么做工作?
为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将家长纳入到幼小衔接活动中,我园教师进行了多次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共同梳理了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最为关心的话题,制定了开展幼小衔接的计划、安排。提高教育观察、叙事和教育反思等方面的专业水准,抓住幼儿成长的教育契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
(二)“园校”共建,构筑科学衔接网
制定园校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注重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之间的双向教研,确保幼儿园与小学开展双向衔接工作的质量,就幼儿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自理能力、人际交往等的培养展开多维度充分的探索与交流。进一步明确幼小衔接实施方向,通过思维的碰撞、观点的共享,实现幼小衔接优势资源的融合。寻找幼小衔接的关键点,立足实际,探讨新方法,实现两个学段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双向奔赴”。
(三)家园共育,专题研讨
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家委会,融合家庭和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完善家园共育工作,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教育契机融入到一日活动中去。
三、建立园本实操体系
(一)家庭育儿指导手册
经过调查和研究,幼儿园形成了幼儿园、家庭教育实操体系,创设了幼小衔接家庭育儿“微笔记”,引导家长从细节把握幼儿的心理,发掘幼升小过程中易忽略却又极其重要的“小”事情,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庭幼小衔接工作。
(二)园本活动集锦手册--梦想从这里启航
(三)利用多方元素宣传,向家长和社会群体普及重要性和必要性
?????????????????????????????????
?????????????????????????????
????????????
四、利用身边资源,办好家长学校
(二)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小学教师进校园
(四)幼小衔接家长学校--爱眼护眼主题讲座
(五)幼小衔接家长学校--消防亲子屋实践活动
(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幼儿传染病预防讲座
(七)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主题讲座
(八)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家教论文推荐
(九)幼小衔接社会实践活动--走进超市去购物
(十)幼小衔接家园共育--读书月活动:家长好书推荐
(十一)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文明礼仪小标兵21天打卡
????(十二)幼小衔接家园共育--重阳节孝心打卡
(十三)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娃娃电视台小记者选拔
(十四)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家园联系栏
(十五)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温馨提示
(十六)线上、线下多次参观小学活动
在参观前,孩子们在班级里进行了话题讨论,如“我心目中的小学”、“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小学生的书包里有什么”、“即将要跟幼儿园说再见了,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等等,孩子们带着好奇和探索欲踏进了小学。
了解和感受幼儿园跟小学的不同,在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师幼一起设计了参观小学的记录表,将感受带回家中,并用绘画的方式与家长一起交流所看所想,共同记录参观的感受。
(十七)大班毕业典礼
(十八)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国旗下讲话
我园还结合一月一主题、传统节日、爱国主义教育、季节特点、纪念日等进行知识的普及。如结合“南京大屠杀”、“9.18”、“5.12防震减灾”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利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六安市中市幼儿园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尊重孩子的身心发长规律,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所需,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以“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基”为目标,以科学的方法为路径,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地行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不负使命,不负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