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每年评选的健康谣言吗?“小苏打能饿死癌细胞”、“注射宫颈癌疫苗会导致怀孕”、“滴尿验癌”……,这些谣言充斥在网络,经常被父母辈的人转发,还经常发给孩子,让孩子注意,而我们经常被搞得哭笑不得。
为做好健康科普,为民众提供多形式的权威的用药知识。7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中心与腾讯医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政策号召,充分发挥在专家资源、内容制作、渠道传播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邀请专家出镜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打造权威用药安全科普平台,通过药监系统政务媒体矩阵、腾讯内容生态平台联合推广,推动专业用药安全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为中国互联网专业医学科普的开创者,腾讯医典致力于将艰涩难懂的医疗专业知识,转化为能为一般民众所能理解的内容,为自己或家人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帮助。帮助患者与医生做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医患合作。
国家药监局新闻中心与腾讯医典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国务院在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其中,“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合理用药的知识与技能”被列为主要任务之一。
腾讯医疗副总裁兼医疗资讯产品中心张猛曾在采访中表示,根据企鹅智酷调查,过去几年里我国医疗健康自媒体有40000+,周阅读量100万以上,医疗健康问题每天搜索量达到6000万。
为此,腾讯以海纳百川的医学智库、以人为本的科技力量以及深度整合的腾讯生态为三大基础,建立起腾讯智慧医学资讯平台——腾讯医典,目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科普同行,排除商业干扰,将内容做到科学性、适用性和权威性统一,让腾讯医典成为守护国人健康的医学宝典。
另外,张猛表示腾讯作为一家平台型公司,产品设计是为了解决用户各种需求,随着民众对权威健康知识的诉求越来越多,腾讯医典就此应运而生。
2017年,腾讯医典项目成立之初,专家告诉腾讯医典团队,他们坐诊一上午至少看50个患者,平均每个患者3-5分钟。患者们80%~90%的问题是重复、简单的。
专家撰写医学科普内容,不仅是知识的输送,更是医患互相了解、学习的过程。
随着合作模式的深入和医生专家口碑的传播,现在很多专家主动找过来,愿意在腾讯医典开专栏。最近国务院发了文件,希望把健康科普和专家库的资源建好。腾讯医典因为布局早,产品、内容要求严格。这也为腾讯医典带来了先发优势。
2017年至今,腾讯医典越来越成熟,大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主任表示,他们现在和患者沟通时,都建议患者看医典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些医生也将医典作为查房时的工具参考。这些功能都是腾讯医典团队意料之外的。
未来腾讯医典会退到幕后,让医生作者走向前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用户需求撰写科普内容,满足大众对权威科普知识的需求。
医学知识是有较高的认知壁垒,内容是否足够通俗、易懂对科普传播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国家药监局新闻中心和腾讯医典将结合时下用户的阅读偏好,推出重磅短视频栏目,通过专家真人出镜讲解,辅以动画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药品安全科普转化成老百姓“看得懂、可理解”的内容,提升科普传递效率和效果。
截至目前,腾讯医典可提供超过8000个疾病的权威医药学资讯,包括超过1500支视频等多图文内容。在健康中国纲领的指导下,腾讯医典将继续践行“科技向善”理念,与政府、医疗机构、专业人士等各界深化合作,为公众提供体系化、易用化、场景化的科普生活结合方式,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腾讯医疗副总裁兼医疗资讯产品中心总经理张猛表示:“腾讯医典致力于以深度、体系化专业医学科普,助力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践行‘科技向善’理念。我们将与国家药监局新闻中心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在专家团队、内容制作方面的经验积累,构建全面的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库,让科学、生动的用药知识更加触手可及,全方位提高公众用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