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沉默的器官”体检对肝癌的发现意义重大
据今年公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肝癌的新发病例有37万人,而死亡病例有32.6万人。“在我国,肝癌是发病率相对不高但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在所有肿瘤里,肝癌的发病率排在第五位,而它的死亡率排在第二位,这说明很多肝癌患者预后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张业繁表示。
据了解,临床上大多数肝癌患者发现时都到了晚期。对此,张业繁解释道,在人体中,肝脏属于“沉默的器官”,它缺乏痛觉神经,即便长了肿瘤,在比较小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引起疼痛的感觉,往往肿瘤长到十几二十公分时,引起肝包膜明显扩张,这种拉力的传感才会让患者感到腹痛腹胀的症状,这时往往肿瘤已经发展得非常大或者发展到非常晚的分期。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张业繁指出,引起肝癌高危因素有多方面,例如患有肝炎、长期酗酒、患有严重脂肪肝或者酒精肝、患有糖尿病等严重代谢综合征等。除此之外,在饮食中,黄曲霉素的污染也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生活中不要食用发霉的食物,避免黄曲霉素引发的肝癌风险。
肝脏是“劳模器官”学会五点保护肝脏
“如果出现了肝脏问题,要去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尽早吃上抗肝炎的药物,及时对肝脏进行保护。”张业繁说。
据悉,目前,临床上对肝癌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治性治疗,一类是姑息性治疗。张业繁表示,根治性治疗顾名思义就是把病灶彻底根除,例如手术切除、肝移植以及小的肿瘤局部治疗,包括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等。而姑息治疗就是在很难对肿瘤达到根治效果的前提下,通过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来延长患者寿命或者控制肿瘤进展。
专家简介:
张业繁
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肝胆胰外科访问学者。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北京肿瘤病例精准诊断研究会青委会副秘书长、医促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医促会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会青年委员、研究型医院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分会青年委员、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肿瘤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委员、《肝癌(电子杂志)》、《肿瘤预防与治疗》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