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关于年轻人患癌的新闻,好像越来越多了,频频登上热搜。
比如吃一日三餐吃外卖查出胃癌;
又比如才33岁,就得了5种癌症,奶茶都不敢再喝了。
除此以外,一些研究数据也告诉我们,年轻人患癌的比例,的确在增大。
我曾经觉得,不管是耸人听闻的新闻也好,还是冷冰冰的研究数据也罢。
这些都是只是来自远处,听不到的哭声。
直到我身边最亲近的朋友,也患癌了。
我才意识到,癌症,正在围剿年轻人!
我才意识到,患癌后,年轻人到底是何处境?
癌症,正在年轻化!
2023年,研究员在《英国医学期刊(BMJ)》关于早发癌症(14至49岁)的研究显示:
近30年来,全球50岁以下的癌症新发病例增加了79%,癌症死亡人数增加了27.7%。
中国,同样如此。
根据2018年发布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研究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4年间,0~29岁与30~39岁之间的年轻人,癌症发病率均呈现出了一定的上升的趋势。
虽说,整体来看,癌症发病率的顶端,主要仍是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但是可以看出,癌症的发病和诊断年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前移。
我记得早些年看白百何主演的电影《滚蛋吧,肿瘤君》,29岁的女主,被确诊了癌症晚期。
她暗恋着自己的主治医师,和自己的四个好友剃光头,拼尽全力去享受生命最后的时光。
去追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不再有所顾虑,只为不求遗憾。
作为一部励志片,这样的剧情引人落泪。
可是,剧情越是美好,越是显得那么不真实。
我很想知道,在现实中,那些早早患癌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状态?
我去找我的朋友小A聊了聊。
她今年刚满25岁,就在一年前,她患上了甲状腺癌。
小A患癌时才24岁,刚大学毕业一年。
她是在公司体检的时候,同时查出来的乳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
她其实更在意乳腺结节,但医生拿到片子后,让她先别管乳腺了,立马去挂一个甲状腺方面的专家号。
结果,就是和预想中的最糟糕的情况一样,小A被确诊为甲状腺癌了。
小A给我描述,患癌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来说,就是钱的因素。
她的甲癌治疗与手术,前前后后一共花了6万,自己没有买商业保险。
但好在还有公司有团险,报销了一部分,最后自费了大概2万块。
别看两万块不多,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这直接花光了她全部的积蓄。
其次就是患癌后,对她的工作,影响很大。
小A说,患癌后,老板和同事其实都很同情她的遭遇。
但是无可奈何,当时公司承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正处于关键阶段,十分缺人手。
所以直到手术前一天,她都是一直在病床上坚持工作的。
治疗期间,她曾经一度非常想要离职。
但是看着空空如也的钱包,她打消了这个念头,打开了PPT。
手术还是挺成功的,没过多久,她就重新去上班了。
她过去在工作中,其实还是一个挺干练的人。
性子比较急的,干事风风火火的。
患癌后,她的精神、精力在各方面,就大不如前了。
但她还是在尽可能,去完成自己应该干的工作,保持住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虽然这让她时常感觉力不从心。
重回职场的第二个月,她选择了离职。
说话声音比较小,别人就听不清。别人越听不清,她就会说得越用力,显得很着急。
她给我说,离职主要原因,是因为她当时的领导,在同事和老板面前,到处说她的情绪不稳定,她气不过,就提交辞职申请了。
辞职没多久,她就找了一份新工作。
我跟她开玩笑说,不是说患癌的人,都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你咋还继续上班?
她说那都是电视剧,现实中,不会因为生病,天上就掉钱下来。
出于金钱的压力,她逼迫自己要立刻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
所以她的新工作,从之前高强度的大公司,转成了一个小公司的行政岗。
好处是不用这么忙了,坏处是收入直接锐减了一半。
这次患癌,小A认识了很多同样患癌的年轻病友。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
甲癌被称为喜癌,虽然发病率高,但是治愈率同样高,治疗费较低。
她的很多同样的病友,情况就不容乐观。
比如说很多患了乳腺癌,胃癌的朋友,治疗费用非常高不说,治疗周期还很长。
花光了积蓄同时,必须请长期病假,这不由得让公司心生不满,总三天两头想办法开除患者。
所以,为了避免在规定的病假期结束后直接被裁,大家都是尽可能的坚持带病上班。
电视剧演的那种患癌了能够各地旅游散心,完成梦想之类的事情,其实大多都是外人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只要是持续治疗,就得需要钱;需要钱,就意味着必须上班。
小A说,这就是大部分患者的常态,即使患癌了,也得硬着头皮,继续打工生活。
我觉得当下重疾险年轻化的案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尽可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保持愉悦的心情。
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负效应,不良生活习惯和情绪,都是癌症年轻化的影响因素之一。
同时,年轻人给自己买上重疾险非常有必要。
我们上面也说,当下重疾险不断“围猎”年轻人,如果没有重疾险兜底的话,带癌上班将会是常态。
我朋友小A说,如果她有重疾险,那么甲癌即使按轻症赔,也能赔个小10万。
但是现在重疾险的售卖情况,还是挺令人担忧的。
你是不是也感觉,这几年身边讨论重疾险的越来越少了,反观医疗险却更受到大家的追捧。
写重疾险,就有点无人问津的意味在。
2018年,是重疾险最为辉煌的时刻。
当时,重疾险新单保费达到1000亿的峰值。
而后,连续5年下滑,到了2023年,新单保费更是大幅减少,仅剩200亿了。
这五年间,大家都不爱买重疾险了。
这背后的原因有挺多。
代理人规模下降,对重疾险的新单形成了一定冲击;
百万医疗险的崛起,带走了重疾险的流量。
以及更重要的,大家好像看不见重疾险的价值了。
关于重疾险的价值,今天因为篇幅原因,我只说两个点。
第一个点,就是重疾险是锁定费率的。
从你投保重疾险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一共需要缴纳多少重疾保费。
当下,重疾险最快可以一次性就缴完全部保费,从而获取终身保障。
相比起来,医疗险的费率是可以调整的,存在涨价的风险。
展开来说,我们的医疗险,都是有一个“费率可调”的标签的。
等于说是保险公司有涨价的权利。价格具体怎么变,要根据市场理赔率和你的年龄。
虽说,这个涨价的情况不用过于担心,关于涨价的上限以及频率都有着严格要求。
但是我们还是要知道,和锁定费率的重疾险来比,其价格的稳定性上,还是稍显逊色的。
第二个点,我还是想再次强调,重疾险能够带给投保人“终身的保障”。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从上次好医保(6年版)停售,得到一些警觉。
20年后,产品会不会面临停售,导致所有用户医疗保障缺失,这个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谁都不能保证。
重疾险,当下仍然保留了用户能够自主选择“终身”保障的权利。
能够拥有一份保障一生的重大疾病医疗险,是一件幸事,值得我们珍惜。
目前,重疾险市场很有意思,基本上就是达尔文和超级玛丽这两个顶流IP,神仙打架。
你家产品稍好一点,立马我家就针对性的,提高保障,再出一款新重疾。
现在,超级玛丽10号已经进化成了超级玛丽11号,它主要在重疾发生之后的中轻症保障上做了升级,取消了“90天”这个间隔期限制。
同时在必选保障上,还增加了癌症拓展金,就是先得原位癌或轻度癌症,之后再患癌症,超级玛丽11号会再赔100%保额。
能看出,整体保障变好了,价格还便宜了。
如果很看重癌症保障的话,可以优先考虑超级玛丽11号。
而如果考虑60岁前额外赔的责任,达尔文9号也是值得考虑的,轻症也能额外赔20%保额,价格也更便宜。
虽说,我上面通篇都是在说年轻人的重疾风险,实际上我们开头也提到,重疾的风险,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中年人,是更需要买上重疾险的关键群体。
但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是,人到中年,身体抱恙的情况非常普遍,能否标体承保,价格是否划算,会不会出现保费倒挂,都是需要担忧的地方。
中年人想要买上重疾险,是远没有年轻人那样容易和划算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不管身处什么年龄,大家一定要重视重疾险。
年轻人,只要能买上重疾,就要尽可能买上。
对于中年人,就更不要错过能上车重疾的机会了。
我们必须深知,百万医疗险目前只是「阶段性」的保障;
患重疾后,你所要面对的,是冰山下面的东西。
10月黑马重疾险,完胜超级玛丽11号、健康福!
线上成人重疾真的太卷了,最近新出了款成人重疾又卷出新高度了,都说重疾会涨价,这款【新品重疾】非常有良心,不管是从价格、还是保障责任上完全吊打
超级玛丽11号!2大短板1猫腻!买了后悔哭
最近成人重疾险有一款热度很高的产品——超级玛丽11号。据说对标达尔文9号,加量不加价!铁了心要稳坐成人重疾龙头位置,那么,它真的那么好吗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9月重疾险新卷王,吊打超级玛丽11号!
3.0重疾险停售后,陆续上的几款真的不够看,直到这款卷王重疾险出现,让我眼前一亮!
预约咨询
资深顾问免费为你解答
今天已有0人提交预约
精品推荐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38阅读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