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高血压都是高危因素综合管理防止并发症
通讯员于伟王家铃周素琴张颖颖严敏李莉
本报讯昨日是第七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及预防”。根据最新调查,中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这当中虽然还是以60岁以上的患者为主,但年轻化的趋势加强。
多位专家均表示,饮食、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管理态度才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青少年:重视2型糖尿病
16岁的杭州小伙王帅(化名)因突然昏迷送医,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检查,他的血糖值大于100mmol/L。
王帅体重达90余公斤,不爱运动的他平时很少喝茶水,最喜欢的就是饮料和果汁,医生了解到,王帅的父亲有糖尿病史。在这次昏迷前,王帅曾连续喝下3大瓶饮料。
浙江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海祥教授介绍:“2型糖尿病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在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不断攀升的今天,2型糖尿病正向青少年步步逼近。”
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运动量小,熬夜,爱吃洋快餐,高糖、高脂肪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体重增加,引发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衰竭,血糖升高。
对策:预防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倪海祥建议,饮食上要低脂肪、低热量、控制总量,对肥胖的孩子,饮食应在原来的每日热量基础上减少500~1000千卡,不吃零食、定量吃饭、平衡膳食。
对标准体重的人来说,吃饭要以健康需要为宗旨,不能以享受饱食为目的,也就是吃七分饱。一部分2型糖尿病青少年通过饮食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中年人:糖尿病患者呈上升趋势
40岁的王先生最近因身体不适去医院做体检,检查后被告知,他患了糖尿病。他立即到浙江大学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当天负责接诊的是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周嘉强。
王先生告诉周嘉强,他母亲也是糖尿病人,但是患病时已是60岁,且家里哥哥姐姐也都没有这个病,为什么他这么年轻就患糖尿病?
周嘉强在问诊中了解到,王先生是杭州某私营企业老板,因为王先生哥哥姐姐在农村,家庭条件均一般,所以家庭重担都在他一人身上,常年应酬,生活也不规律,经常加班到深夜。
“近年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年男性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像王先生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多中年人得糖尿病主要有几点原因,活动少,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或肥胖,自己对健康不重视,继续发展下去,会出现并发症,到那时即使接受治疗也会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所以早期治疗和自我管理很重要。”周嘉强说。
对策:少吃洋快餐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中年人患糖尿病,周嘉强强调:“调整生活规律是必须的,在这方面医生只能提醒,更需要自己注意,按时吃药,杜绝熬夜抽烟喝酒,饮食上最好不要接触洋快餐等甜腻食物,做到总量控制。”
中年人一旦患糖尿病要比其他年龄段更要注重控制血糖,空腹血糖要小于7mmoL/L(毫摩尔每升),餐后小于10mmoL/L,而且要每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这是评价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
中年糖尿病患者在没有并发症时应尽量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如果有并发症要根据并发症的严重情况来适当放宽,每个人情况都不同,这要及时询问医生的建议。
老年人:对高血糖不在乎的态度要不得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军副主任医师说,临床发现老年人糖尿病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自己没有任何糖尿病症状,通过体检或者其他疾病来就诊时发现血糖升高被确诊为糖尿病。另外一种就是有口干、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在他人的提醒下来医院就诊而明确诊断。除了这两种情况所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还有很多病人没被发现而潜伏在社会整体人群当中。
在最近举行的一次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活动中,门诊来了200多位来免费检测血糖的人,检测结果不容乐观,初步统计约有80%-90%的人血糖超标,而且年龄大都在40岁至70岁之间,但是很多人都不在意自己的血糖状况。
一位60岁的老大妈,在血糖检测时空腹血糖高达12mmoL/L,但是医生告诉她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时,大妈却脸带微笑说:“不需要,不需要。”不顾医生的阻拦离开现场。
对策:三点建议控制好血糖
陈军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三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血糖值控制水平要听从医生的意见。有些老年人除患有糖尿病外,往往还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如果老年糖尿病人重复服药、运动量过大、或者少吃一顿饭都会引起低血糖发生,而老年人的低血糖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心脑血管意外而猝死。”
另外,对于老年人血糖的控制要比青年人放宽一些。“比如,年龄已经在75岁以上,还伴发一些呼吸、心脏、脑等慢性严重疾病,可以把血糖放宽控制在空腹9mmoL/L以下,餐后12mmoL/L以下,从而避免致命低血糖的发生。”
第二点建议是饮食上少能量多吃高蛋白,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不如青年人多,因此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米饭、面食等,同时也减少脂肪类的摄入。
提醒
糖尿病患者还须综合管理
杭州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专家指出:肥胖、高血压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超重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的2-4倍,而有过糖调节受损史的人群,每年约1.5%-10%的患者进展成为糖尿病。因此,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尽早筛查糖尿病。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
同时,做好糖尿病的预防更加关键: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的体重至少减少5-10%,可减少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周嘉强建议,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在已经用药时要定期检查血脂、血压和眼底,平均1-2月测一次,用药久的3-4月测一次,如果没有并发症的为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一年测一次。
“筛查微量白蛋白尿也很重要。对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压;对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在控制体重、改善糖代谢水平的基础上使用降脂药。”倪海祥补充说明。
饮食上倪海祥强调:“每人每日总摄入量中,主食占60%、蛋白质占20%、脂肪占20%的比例搭配,纤维素量要达到主食的1/3。”
杭州13.6万多糖尿病人
纳入社区管理
杭州市疾控中心根据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糖尿病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杭州市的糖尿病发病率为236/10万,比2010年略有上升。
截至2012年年底,纳入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有13.6万多名,糖尿病高危人群有7.9万多名。社区责任医师定期对他们进行随访,同时,还利用社区门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指导和干预,至少每年进行1次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指导(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各区、县(市)也开展不同措施加强对糖尿病的防控,如滨江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35岁以上首诊测血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