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急性或慢性肝脏炎症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由于许多人感染后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因而不知道自己被感染,而有些人发现自己感染后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为何要接种乙肝疫苗
2、乙肝疫苗有哪些?如何选择使用
3、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是什么
4、意外暴露如何处置?
6、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7、不同厂家疫苗可有混打吗?
8、乙肝疫苗接种有没有季节性?
9、乙肝疫苗接种有没有年龄限制?
10、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以母乳喂养吗?
11、哪些人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12、过敏性体质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吗?
13、新生儿出现黄疸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吗?
14、接种疫苗后,是否有必要进行抗体检测?
15、为什么接种乙肝疫苗后会出现无应答或低应答?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急性或慢性肝脏炎症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
乙肝疫苗是第一个抗肝癌疫苗。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乙肝疫苗有重组酵母(汉逊酵母和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乙肝疫苗两种,剂量分10μg、20μg和60μg三种,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乙肝。
所有乙肝病毒易感者,即所有未感染乙肝病毒且未获得乙肝免疫力的无禁忌症人群均可接种,主要接种对象是新生儿、婴幼儿、18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还有一种是甲乙肝联合疫苗,用于预防甲肝病毒、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甲肝和乙肝,1岁及以上甲肝、乙肝易感者可以接种。
现阶段,乙肝疫苗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之分,免疫规划用的乙肝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新生儿、没有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乙肝疫苗接种剂次的<18周岁人群,应当按照规定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和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不收取任何费用。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受种者自愿自费选择使用。
剂次与间隔:全程需要接种3剂,第0、1、6月各接种1剂,即接种第1剂疫苗后,在第1个月和第6个月时注射第2剂和第3剂。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意外暴露者指其皮肤或黏膜接触HBsAg阳性或HBsAg不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或被其污染的针头刺伤者。
尽早进行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
乙肝疫苗可以与其他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
尽可能使用同一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的疫苗完成全程接种。
如遇到无法使用同一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的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时,可使用不同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的同品种(同免疫程序)疫苗完成后续接种或补种。
接种乙肝疫苗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以按照免疫程序和接种方案要求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没有年龄限制,越早接种越好。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者乙肝抗体阴性,不论年龄多大,都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接种了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对已知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甲醛过敏者,不能接种该乙肝疫苗。
△对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或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继续接种同种疫苗。
△对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应暂缓接种乙肝疫苗。
△对于抗-HBs阳性或抗-HBs≥10mIU/mL)者,有乙肝免疫力,暂不需接种乙肝疫苗。
△对于HBsAg阳性者,接种乙肝疫苗无效。
下述常见疾病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
△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
△单纯性热性惊厥史;
△疾病控制处于稳定期;
△病情稳定的脑疾病、肝脏疾病、常见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感染(梅毒、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
△对于其他特殊健康状况儿童,如无明确证据表明接种疫苗存在安全风险,原则上可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所谓“过敏性体质”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如对巳知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既往因接种乙肝疫苗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其他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的,禁忌继续接种同种疫苗。
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
建议有条件的,最好在接种疫苗后1-2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特别是乙肝病毒感染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如乙肝患者的家属,长期需要使用血液制品的人员、血液透析患者,高风险的职业人群(医务人员、公安司法人员等),免疫力弱的人群(如艾滋病毒感染者)等,建议开展接种后检测。
如抗-HBs<10mIU/ml,应给予疫苗接种。
大约有5%-10%的健康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会出现无应答或低应答,表现为乙肝抗体检测不到或滴度低于10mIU/mL,导致免疫接种失败。
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无应答或低应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受种者个体因素,与乙肝病毒感染(如婴儿产前感染者、HBsAg携带者、HBsAg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等)、机体的免疫状况(如免疫缺陷患者或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等)、受种者年龄(同类疫苗使用相同剂量和免疫程序,儿童和成人接种后其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有显著差异)、个人遗传基因(研究表明无/低免疫应答与人白血病抗原有关)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