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DZ/T0141—1994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3787—198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质勘探exploration,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

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

4?2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4?4地质勘探单位,应定期为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进行体检。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体质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

4?5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注射预防针剂。

4?6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4?7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进行两层或多层地质勘探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2m及以上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

4?8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4?9野外地质勘探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电缆应架空架设,电缆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加防护套。

野外地质勘探电器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

电器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铁、铝等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4?10野外电、气焊作业,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10m以上。

4?11野外地质勘探高架设备应设置避雷装置。雷雨天气,禁止在树木下、山顶避雨。

4?12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

4?13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4?14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

4?15野外营地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a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

b野外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背风场地。

c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地大于5m。

d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

e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

4?16山区(雪地)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b在大于30°的陡坡或者垂直的悬崖峭壁上作业,应使用保险绳、安全带。

c山区(雪地)作业,两人间距离应不超出视线。

d冰川、雪地作业,作业人员应成对联结,彼此间距应不小于15m。

e在雪崩危险带作业,每个行进小组应保持5人以内。

f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气温低于-30℃时应有防冻措施或者停止作业。

4?17林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在林区作业,应随时确定自己位置,与其他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b在林区作业,生火时应有专人看守,禁止留下未熄灭的火堆。

c在森林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遵守禁区防火规定。

d林区出现火灾预兆时,应迅速撤离。林区发生火灾时,作业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或者开辟不少于5m的防火线。

4?18沙漠、荒漠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作业人员应合理饮水。禁止未经检验饮用新发现水源水和未经消毒处理水。

b发生沙尘暴时,作业人员应聚集在背风处坐下,蒙头,戴护目镜或者把头低到膝部。

4?19高原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高原作业,严禁饮酒。

b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

c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

4?20沼泽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在沼泽地区作业,应佩戴黑绢网、皮手套,扎紧袖口和裤脚。

b在沼泽地行走,应随身携带探测棒。

c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标识已知危险区。

d在沼泽地区作业,应配备救生用品、用具。

4?21水系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水上地质勘探作业,应配备水上救生器具。

b每天应对船和水上救生装备进行检查。

c徒步涉水河流,水深应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4?22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调查、进入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探槽,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通风措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b在垂直、陡斜的旧井壁上取样,应设置绞车升降作业台或者吊桶。

c洞穴调查作业,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

4?23特种矿产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在放射性异常地区作业,应进行辐射强度和铀、镭、钍、氡浓度检测,采取防护措施。

c放射性标本、样品应及时放入矿样袋,按规定地点存放、处理。

d气体矿产取样,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e地下高温热水取样,应采取防护措施。

5地质测绘

5.1高标观测仪器应架设平稳,各类拉绳及附属安全设施应拴结到位,操作员应站于安全、可靠处作业。

5.2地下管线测量,应了解管线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管井下测量,应设专人指挥。

5.3公路沿线测量,应设立明显标志,派专人指挥。

5.4铁路沿线测量,应与铁道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设立了望哨岗。

5.5登高观测作业,应检查攀登工具、安全带和观测工具,并保持完好。

5.6建筑物测量,应了解建筑物结构坚固程度及周围情况,尽量避免在建筑物顶边缘作业。

5.7露天矿区、坑道、高山陡坡和险峻地区测量作业,司尺人员应先勘明安全情况,后进行测量作业。

5.8电网密集地区测量作业,应避开变压器、高压输电线等危险区,并禁止使用金属标尺。

5.9雷雨临近或五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测量作业。

6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

6.1电法勘探、磁法勘探

6.1.1发送机应有有效的漏电保护电路。仪器外壳、面板旋钮、插孔等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500V。工作电流、电压不得超过仪器额定值,进行电压换档时应关闭高压。

6.1.2电路与设备外壳间绝缘电阻,应大于5MΩ/500V。电路配有可调平衡负载,严禁空载和超载运行电路。

6.1.3导线绝缘电阻每公里应大于2MΩ/500V。

6.1.4电法勘探、磁法勘探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知识。

6.1.5供电电极附近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6.1.6观测前,操作员和电机员应检查仪器和通讯工具工作性能,测量供电回路电阻,在确认人员离开供电电极后,方可进行试供电。

6.1.7导线铺设,应避开高压输电线路;必须经过高压输电线路时,应有隔离保护措施。

6.1.8雷电天气,禁止进行电法野外勘探作业。

6.2地面磁法勘探

6.2.1仪器操作应按仪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禁止将仪器输出专用插口与其它仪器联接。

6.2.2仪器工作不正常或出现错误指示时,应先排除电源不足、接触不良及电路短路等外部原因,再使用仪器自检程序检查仪器。仪器检修时应关机,焊接时应切断烙铁电源。

6.2.3按仪器激发按扭时,禁止触摸探头中元件。

6.3地震勘探

6.3.1车载仪器设备,应安装牢固并具有抗震功能,电线路布设合理。

6.3.2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服从统一指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3.3爆破工作站应设立在上风侧安全区内,并与孔口保持良好通视。

6.3.4未经批准,禁止在通航河道、海域和桥梁、水库、堤坝、地下通道、铁道、公路、工业设施、居民聚居区附近进行爆破勘探作业。在通航河道、海域进行地震爆破作业,应设置临时航标信号。

6.3.5在井内装入炸药包前应探明井内情况。在浅水区或水坑内爆破时,装药点应距水面应至少1.5m。

6.3.6汽车收、放电缆时,车辆行驶速度应小于5km/h。

6.3.7排列地震电缆,应使用导向轮和导引拔叉。禁止用手排列地震电缆。

6.3.8爆破作业船与地震勘探船间应保持通讯畅通。爆破作业船与地震勘探船之间距离,不得小于150m。

6.4放射性勘探

6.4.1放射源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应建立放射源登记档案。

6.4.2建立严格的放射源领取、退还管理制度。放射源库,应有防火、防潮、防盗设施。

6.4.3装卸、使用放射源,应采取辐射防护措施。

6.4.4放射性工作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专科身体检查。高辐射地区野外作业从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经常修剪指甲、头发,勤换洗衣服,保持皮肤清洁。

6.4.5伽马辐射日照射量,应不超过50毫仑;如日照射量超过50毫仑,则周照射量应不超过200毫仑。

6.4.6放射源运输,应专车专人押运。

6.4.7

6.4.8每日野外工作结束,辐射仪应及时放置于指定地点。禁止辐射仪、放射源与人员共处一室。

6.4.9发生放射源丢失、污染和危及人体健康事故,应立即报告卫生、公安、环境保护部门,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措施。

6.5井中地球物理勘探

6.5.1测井前应对钻孔地质、孔身结构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6.5.2外接电源电压、频率,应符合仪器设备要求。仪器、设备接通电源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6.5.3绞车、井口滑轮,应固定平整牢靠。绞车与滑轮应保持一定距离。电缆抗拉和抗磨强度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6.5.4地表各类导线,应分类置放。电缆绝缘电阻,应大于5MΩ/500V。

6.5.5井下仪器应密封,与井上仪器、设备连接良好,试验工作正常后方可下井作业。

6.5.6测井作业中,应密切注意井下情况,根据不同物探测井方法,控制升、降速度。

6.5.7雷雨天气,应暂停作业,断开仪器、设备电源,并将井下仪器提升至孔口。

6.5.8放射性测井,执行7.4放射性勘探规定。

6.6地球化学探矿

6.6.1野外地球化学探矿工作人员,应配备GPS、手电筒、蛇药、跌打损伤等外用药品。

6.6.2每日外出作业,应有当日的采样路线、汇合地点及宿营计划。

6.6.3血吸虫疫区野外作业,应配备高筒套鞋、胶手套。返队后,应及时进行血防检查。

6.6.4现场分析药品,应专人保管;现场试验,应保护环境,禁止随地丢弃药品。

6.6.5野外作业,执行5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6.7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地质遥感

6.7.1航空勘探活动,应执行国家空中交通安全管制法规,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取得航空勘探飞行权和观测权,并依法接受空中飞行监管。

6.7.2航空勘探单位,应会同飞行单位、航空管理部门制定、建立应急预案。

6.7.3飞机体内外航空物探、遥感地质勘测仪器设备安装,应由具有航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单位承担。安装人员,应具有航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

飞机体内外航空物探、遥感地质勘测仪器设备安装,应考虑飞机整体平衡、配重。

6.7.4飞行勘探工作开始前,勘探队应与飞行机组、飞行保障部门召开安全协调会,研究作业区域气象、地理条件,确定飞行高度。

飞机起飞勘探作业前,飞行机组、勘探队应分别对飞机、勘测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6.7.5勘探队长,应了解执行勘测飞行任务的飞机性能及其定检、发动机使用小时等情况。

飞行勘测时,机上勘测技术人员应与飞机机组人员密切配合,随时检查记录飞行速度、离地高度,确保不突破飞行安全边界。

6.7.6非封闭舱飞机飞行高度4000m以上勘测作业,应装备氧气瓶;海区飞行勘测作业,应配备救生衣。

6.7.7航空勘探作业,应遵守航空磁测、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范规程。

6.7.9航空勘探活动,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6.7.10航空勘探活动,应执行《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

7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

7?1水文地质

7?1?1水点调查应遵守下列规定:

a对水井进行调查,应观察井壁稳固情况。

b对钻孔水点进行调查,应熟悉区域地貌、钻孔布置和钻孔深度、结构、形状及口径。

7?1?2泉水调查应遵守下列规定:

a山泉水源调查,在遇到风暴、悬崖、峭壁、峡谷、雷雨等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b露天泉水源调查,调查人员应确认周围是否是沼泽地或泥泞地。

7?1?3矿坑水点调查应遵守下列规定:

a下井调查前,应了解矿山井巷涌水量、含水层特点及其变化情况和地下水进入坑道的状态、坑道充水水源、井巷涌水点分布、矿井排水系统等。

b老矿区、废弃坑道地区调查,应观察坑道口灌水、草遮盖情况。下坑观测前,应通风并进行坑内有毒有害水体、气体检测。

C陡峭险峻河岸、容易发生地滑、山崩和塌方的倾斜河岸观测,应采取防护措施。

7?1?4动态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

a观测员应掌握安全信号含义和发出方法。

b夜间动态观测,观测员应佩戴个人照明器具。

c禁止观测员在草丛、灌木中或其它不易被人发现地方休息。

7?1?5观测井(孔、泉)布设与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a观测孔台应高出地面0.5m。

b选用饮水井或浅井作动态观测点,井口应安装防护井栏。

C选用露天泉井水作观测点,泉井、引水渠、测流池、测流堰等应设置防护栏栅。

7?1?6抽水试验应遵守下列规定:

a靠近试验点的渠段及井口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栅。

b压风机抽水试验,高压风管、水管接头应严密、牢固。

c潜水泵抽水试验,潜水泵供电应使用漏电保护器。

7?2环境地质

7?2?1梅雨季节,江河流域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应制定防洪、防涝措施;高原、山区应防泥石流。

7?2?2在山地崩塌和滑坡区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应避开雨水多发季节。

7?2?3在高原冻土区,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应避开冬季。

7?2?4在平原沙漠区,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应避开风沙季节。

7?3工程地质

7?3?1在工业及民用设施区工程地质施工,对工业及民用建筑物应有监测措施,同时应了解和掌握地下管网设施的埋设情况。

7?3?2工程地质野外测试,应遵守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7?3?3水上工程地质勘察应遵守10?10?1水上钻探施工规定。

8海洋地质

8?1出航准备

8?1?1海洋地质调查每个航次应制定航行、作业计划。

8?1?2每个航次起航前,应采取下列措施:

a召开本航次航行、作业海区情况分析会。

b对本航次航海图书资料和船舶证书进行检查。

c制定本航次操纵、避碰、防台风、防火和海难应急预案。

8?1?3船舶应提供下列保障:

a出航前,船舶应补满各种油料和生活淡水。

b主食品补给量,应大于计划工作日15天量。

c配备专职或兼职医生,常用药品、必要医疗器械齐备。

8?1?4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应根据作业海区情况,制定敌情处置预案。

8?1?5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在每航次出航前,应向当地海事部门申报作业海区,并发布航行作业通告。

8?1?6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在船舶出海作业前,应对船舶进行综合检查。

8?2海上作业

8?2?1海洋地质调查作业人员,应遵守海洋地质取样、地震测量、磁力测量、重力测量、钻探、CTD温盐测深、海底摄像等机械、仪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2?2使用水下设备作业前,应采取下列措施:

a检查船舶设备是否正常。

b检查水下设备电缆、钢缆、保险绳接口是否牢固。

c检查绞车、吊机液压泵油位是否符合工作要求。

d查阅航海图书资料,核实海底地形、地貌是否符合拟使用设备的安全技术参数。

8?2?3使用水下设备作业期间,应遵守下列规定:

a船舶操纵,应满足水下设备技术参数和施工设计要求。

b船舶,应按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悬挂危险信号和旗帜。

c船舶收放电缆尾标,应停车进行。

d收、放电缆,船速应小于3节;拖网作业,航速稳定在2节。

e船上应建立、完善观察了望体系。

8?2?4特殊情况下应采取下列措施:

a船舶拖带水下设备在渔船活动多或国际航道附近海区作业时,应配备护航船只。

b作业区渔船、渔标、鱼网过多,严重危及作业安全时,应收回水下设备,停止作业。

c水下拖拽设备、吊放设备拉力超过钢缆最大扩张力时,应立即降低船速。

d发现半潜状态漂浮物时,应迅速操纵船舶规避。

8?2?5海上钻探应遵守下列规定:

a抛锚后,应检查锚链受力强度是否均匀、刹车是否紧固。

b按规定悬挂锚泊信号和作业信号。

c钻机应按下列程序操作:离开离合器、启动动力机、合拢离合器、挂挡、启动水泵、加压钻进。

d设置水文气象观察、记录员,海面风力大于6级、浪高大于2.5m时,应停止钻探作业。

e值班驾驶员和水手应进行不间断巡视,保持船舶平稳。

9钻探工程

9?1修筑机场地基

9?1?1机场地基应平整、坚固、稳定、适用。钻塔底座的填方部分,不得超过塔基面积的1/4。

9?1?2在山坡修筑机场地基,当岩石坚固稳定时,坡度应小于80°;地层松散不稳定时,坡度应小于45°。

9?1?3机场周围应有排水措施。在山谷、河沟、地势低洼地带或雨季施工时,机场地基应修筑拦水坝或修建防洪设施。

9?1?4机场地基应满足钻孔边缘距地下电缆线路水平距离大于5m,距地下通讯电缆、构筑物、管道等水平距离应大于2m。

9?2钻探设备安装、拆卸、搬迁

9?2?1钻塔安装与拆卸应遵守下列规定:

a安装、拆卸钻塔前,应对钻塔构件、工具、绳索、挑杆和起落架等进行严格检查。

b安装、拆卸钻塔应在安装队长、机长统一指挥下进行,作业人员要合理安排,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塔上塔下不得同时作业。

c安装、拆卸钻塔时,起吊塔件使用的挑杆应有足够的强度。拆卸钻塔应从上而下逐层拆卸。

d禁止穿带钉子或者硬底鞋上塔作业。

e安、拆钻塔应铺设工作台板,塔板台板长度、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

f夜间或5级以上大风、雷雨、雾、雪等天气禁止安装、拆卸钻塔作业。

9?2?2钻架安装与拆卸应遵守下列规定:

a起、放钻架,应在机长统一指挥下,有秩序地进行。

b竖立或放倒钻架前,应当埋牢地锚。

c竖立或放下钻架时,作业人员应离开钻架起落范围,并应专人控制绷绳。

d钻架腿之间应当安装斜拉手。

e钢管钻架应采用无缝钢管制作,钻架腿要在连接处的外部套上钢管结箍加固。

f起、放钻架,钻架外边缘与输电线路边缘之间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钻架与输电线路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电压(KV)

<1

1-10

35-110

154-220

350-550

最小安全距离(m)

4

6

8

10

15

9?2?3钻机设备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a各种机械安装应稳固、周正水平。传动轮应纵向成线、横向平行,传动轴和传动轮应保持水平。

b安装钻机时,井架天车轮前沿切点,钻机立轴中心与钻孔中心应成一条直线。

c各种防护设施、安全装置应当齐全完好,外露的转动部位应设置可靠的防护罩或者防护栏杆。

d电器设备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地方。

9?2?4设备搬运应遵守下列规定:

a用机动车搬运设备时,应有专人指挥;人工装卸时,应有足够强度的跳板;用吊车或葫芦起吊时,钢丝绳、绳卡、挂钩及吊架腿应牢固。

b多人抬动设备时,应有专人指挥,相互配合。

c轻型钻机整体迁移时,应在平坦短距离地面上进行,应采取防倾斜措施。

e禁止在高压电线下和坡度超过15°坡上或凹凸不平和松软地面整体迁移钻机。

f使用起重机械起吊钻机设备时,应遵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6067—1985)。

9?3升降钻具

9?3?1升降机的制动装置、离合装置、提引器、游动滑车、拧管机和拧卸工具等应灵活可靠。

9?3?2使用钢丝绳应遵守下列规定:

a钢丝绳安全系数应大于7。

b提引器处于孔口时,升降机卷筒钢丝绳圈数不少于3圈。

c钢丝绳固定连接绳卡,应不少于3个;绳卡距绳头,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

d钢丝绳,应定期检查;变形、磨损、断丝钢丝绳,应执行《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T5972—1986)报废标准。

9?3?3升降机,应平稳操作。严禁在升降过程手触摸钢丝绳。

9?3?4提引器、提引钩,应有安全联锁装置;提落钻具或钻杆,提引器切口应朝下。

9?3?5禁止手探摸悬吊钻具内的岩心或探视管内岩心。

9?3?6操作拧管机和插垫叉、扭叉,应由一人操作;扭叉应有安全装置。

9?3?7发生跑钻时,禁止抢插垫叉或强行抓抱钻杆。

9?4钻进

9?4?1开孔钻进前,应对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设施进行检查验收。

9?4?2机械转动时,禁止进行机器部件的擦洗、拆卸和维修;禁止跨越传动皮带、转动部位或从其上方传递物件;禁止戴手套挂皮带或打蜡;禁止用铁器拨、卸、挂传动中皮带。

9?4?3钻进时,禁止手扶持高压胶管或水龙头。修配高压胶管或水龙头应停机。

9?4?4调整回转器、转盘时应停机检查,并将变速手把放在空档位置。

9?4?5转盘钻机钻进时,严禁转盘上站人。

9?4?6扩孔、扫脱落岩心、扫孔或遇溶洞、松散复杂地层钻进时,应由机班长或熟练技工操作。

9?5孔内事故处理

9?5?1孔内事故处理前,应全面检查钻塔(钻架)构件、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绳卡、提引器、吊钩、地脚螺丝等。

9?5?2处理孔内事故时,应有机班长或熟练技工操作升降机,并设专人指挥;除直接操作人员外,其它人员应撤离危险区。

9?5?3禁止同时使用升降机、千斤顶或吊锤起拔孔内事故钻具。

9?5?4禁止超负荷强行起拔孔内事故钻具。

9?5?5打吊锤时,吊锤下部钻杆处应安装冲击把手或其它限位装置;禁止手扶、握钻杆或打箍;人力拉绳打吊锤时,应统一指挥。

9?5?6使用千斤顶回杆时,禁止使用升降机提吊被顶起的事故钻具。

9?5?7人工反钻具,搬杆回转范围内严禁站人;禁止使用链钳、管钳工具反事故钻具。

9?5?8反转钻机反钻具,应采用低速慢转。

9?5?9使用钢丝绳反管钻具,连接物件应牢固可靠。

9?5?10钻孔爆破应遵守下列规定:

a下入爆破筒前,应进行孔径、孔深、偏斜度探测。

b向钻孔内送药包时,应慢速下放。

c爆破前应确定爆破危险边界,并做好爆破警戒工作。

9?6机场安全防护设施

9?6?1钻塔座式天车,应设安全挡板;吊式天车,应装保险绳。

9?6?2钻机水龙头高压胶管,应设防缠绕、防坠安全装置和导向绳。

9?6?3钻塔工作台,应安装可靠防护栏杆。防护栏高度,应大于1.2m,木质塔板厚度应大于50mm或采用防滑钢板。

9?6?4塔梯,应坚固、可靠;梯阶间距,应小于400mm,坡度小于75°。

9?6?5机场地板铺设,应平整、紧密、牢固;木地板厚度,应大于40mm或使用防滑钢板。

9?6?6活动工作台安装、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工作台,应安装制动、防坠、防窜、行程限制、安全挂钩、手动定位器等安全装置。

b工作台底盘、立柱、栏杆,应成整体。

c工作台,应配置Φ30mm以上麻绳手拉绳。

d工作台提引绳、重锤导向绳,应采用Φ9mm以上钢丝绳。

e工作台平衡重锤与地面之间距离,应大于2.5m。

f活动工作台每次准乘一人。

g乘工作台高空作业时,应先闭锁手动制动装置后方可进行作业。

9?6?7钻塔绷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钻塔绷绳应采用Φ12.5mm以上钢丝绳。

b18m以下钻塔,应设4根绷绳;18m以上钻塔,应分两层设8根绷绳。

c绷绳安装,应牢固、对称;绷绳与水平面夹角,应小于45°。

d地锚深度,应大于1m。

9?6?8雷雨季节、落雷区钻塔应安装避雷针或其它防雷措施。

安装避雷针应符合下列要求:

a避雷针与钻塔,应使用高压瓷瓶间隔。

b接闪器,应高出塔顶1.5m以上。

c引下线与钻塔绷绳间距,应大于1m。

d接地极与电机接地、孔口管及绷绳地锚间距离,应大于3m;接地电阻,应小于15Ω。

9?7机场用电

9?7?1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应分别设置。

9?7?2每台钻机,应独立设置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9?7?3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并有防潮、防雨、防晒措施。

9?7?4机场电气设备,应根据供电系统要求进行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电气接地极电阻,应小于4Ω。

9?7?5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执行《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1983)规定。

9?7?6机场照明,应使用防水灯头;照明灯泡,应距离塔布表面300mm以上。

9?7?7修理电气设备时,应切断电源,并挂警示牌或设专人监护。

9?8机场防风、防洪

9?8?1大风天气,应停止钻探作业,并应做好以下工作:

a卸下塔衣、场房帐篷。

b钻杆下入孔内,并卡上冲击把手。

c检查钻塔绷绳及地锚牢固程度。

d切断电源,关闭并盖好机电设备。

e封盖好孔口。

9?8?2大风后重新开始钻探作业前,应检查钻塔、绷绳、机电设备、供电线路等的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钻探作业。

9?8?3暴雨、洪水季节,在河滩、山沟、凹谷等低洼地带施工时,应加高地基,修筑防洪设施。

9?8?4易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地带施工,应采取防范措施。

9?9机场防火、防寒

9?9?1机台,应成立防火组织;作业人员,应掌握灭火器材使用方法。

9?9?2机场应配备灭火器材。

9?9?3机场内取暖,火炉距油料等易燃物品应大于10m,距机场塔布应大于1.5m。

9?9?4寒冷季节施工,应有保温措施和取暖设施。

9?9?5禁止明火直接加热机油,及烘烤柴油机油底壳。

9?10特种钻探

9?10?1水上钻探应遵守下列要求:

a掌握工作区域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b通航河流或湖泊施工作业,应遵守航务、港监等有关部门规定。

c钻塔(架)地脚,应与钻探船牢固连接。

d钻探船四周,应设置牢固防护栏杆,平台铺设稳固可靠。

e禁止在钻探船上使用千斤顶及其它起重设备。

f钻探船舶平台拼装,应使用同吨位船只。

g钻探船舶地锚,应稳定、牢固可靠。

h钻探船舶,应配备足够数量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设备和消防设备,并经常检查。

i勘探船舶停泊作业,应设置信号灯或航标。

j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作业。

k浮筒、木筏作为钻探作业平台时,平台搭设,其基础和结构应稳定、牢固。

9?10?2坑道钻探应遵守下列要求:

a施工前,应进行场地安全检查和钻室支护。

b施工仰孔,应当有安全措施。

c遇含水层或涌水层时,应立即采用防水措施,禁止将钻具提出钻孔。

d坑道内,应能良好通风。

10坑探工程

10?1工程设计

10?1?1坑探工程应按照地质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坑探工程施工设计应有安全、职业卫生内容,并经地质勘探单位技术、安全部门审查批准。

10?1?2坑探工程施工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影响坑探工程施工因素。

10?2坑探工程断面规格与使用条件

10?2?1探槽长度应以地质设计为准,深度应小于3m,槽底宽度应大于0.6m。两壁坡度,应根据土质、探槽深浅确定:槽深小于1m的浅槽,坡度应小于90°;1~3m的深槽,结实土层,坡度应为75°~80°,松软土层,坡度应为60°~70°;潮湿、松软土层,坡度小于55°。

10?2?2浅井深度应小于20m。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按表2确定。

表2浅井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

深度(m)

断面规格(长×宽)(m2)

使用条件

0~5

0.8~1.0m(直径)

手摇绞车提升

0~10

1.2×0.8=0.96

不需排水,手摇绞车或者浅井提升机提升

1.2×1.0=1.2

吊桶排水,浅井提升机提升

0~20

1.3×1.1=1.43

吊桶或者潜水泵排水,浅井提升机提升

1.7×1.3=2.21

潜水泵排水,浅井提升机提升

10?2?3斜井长度应小于300m,斜井高度应大于1.6m,斜井倾角应小于35°。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按表3确定。

表3斜井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

断面规格(高×宽)(m2)

0~30

1.7×1.0=1.70

小型机掘

0~100

1.7×1.2=2.04

提升矿车

1.7×1.9=3.32

提升矿车,设人行道

0~200

1.8×2.4=4.32

提升箕斗,设人行道

0~300

1.8×3=5.4

双道轨,提升箕斗,设人行道

10?2?4竖井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按表4确定。

表4竖井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

1.6×1.0=1.60

不设梯子间,单吊桶提升

0~50

2.0×1.2=2.40

设梯子间,单吊桶提升

3.0×2.0=6.00

设梯子间,,单罐笼提升

>100

4.0×2.4=9.6

设梯子间,双罐笼提升

10?2?5平巷掘进断面高度应大于1.8m。运输设备最大宽度与巷道一侧的安全间隙大于0.25m。人行道宽度大于0.5m。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按表5确定。

表5平巷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

1.8×1.2=2.16

手推车运输

1.8×1.5=2.70

矿车运输

2.0×1.8=3.60

铲运机或者矿车运输

0~500

2.0×2.2=4.40

机械化掘进作业线

0~1000

2.0×3.0=6.00

10?3探槽掘进

10?3?1人工掘进探槽时,禁止采用挖空槽壁自然塌落方法。

10?3?2槽壁应保持平整,松石应及时清除。槽口两侧0.5m内不得堆放土石和工具。

10?3?3在松软易坍塌地层掘进探槽时,两壁应及时进行支护。

10?3?4槽内2人以上同时作业时,相互间距应大于3m。

10?3?5探槽满足地质要求后,应及时回填。

10?4浅井掘进

10?4?1井口应设置防护围栏,井口段井壁应支护。

10?4?2在井壁不稳定砂砾层、含水层掘进时,应采取止水、降低水位、加强支护措施。

10?4?3井下爆破,应采用电雷管。禁止采用导火索起爆。

10?4?4提升吊桶时,井下应有安全护板。木质护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

10?4?5作业人员升井、下井应配挂安全带。禁止乘坐手摇吊桶(筐)或者沿绳索攀登、攀爬井壁升井、下井。

10?4?6在山坡上掘进浅井时,应清除井口上方及附近浮石(土)。上、下均有井位时,应先完成下部浅井后,再掘进上部浅井。

井口5m内不准堆放工具、物料和石碴等。

10?4?7拆除浅井支护时,应由下而上,边回填边拆除。

10?4?8在满足地质要求后,浅井应及时回填。

10?5平巷、斜井、竖井掘进

10?5?1平巷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a坑口岩石应完整、坚固。

b地处道路上方或者陡坡坑口,应有防护措施。

c交通干线下部坑探施工,坑道上方覆盖岩体厚度应大于15m。

d坑道穿过铁路、公路时,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10?5?2斜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a运输斜井应设人行道。

b运输物料斜井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应设置隔墙。

c斜井井口应设挡车器、阻车器。

10?5?3竖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a梯子间梯子倾角小于80°,相邻两梯子平台距离小于6m,梯子平台长、宽分别大于0.7m和0.6m。

b井口应设围栏、井口盖,井下应设护板。

c使用吊桶升降人员,吊桶上部应有保护装置。

d井下作业人员携带工具、材料应装入工具袋。

e在井架上、井筒内或者吊盘上作业,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拴在牢固的构件上。

f竖井掘进应遵守《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GB16424─1996)规定。

10?6凿岩作业

10?6?1凿岩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坑探工程应采用湿式凿岩,并有防噪声、振动危害措施。

b凿岩前,应“四查”、“四清”(检查和清除炮烟、残炮;检查和清除顶、帮、工作面浮石;检查和清除盲炮;检查和清除支护不安全因素)。

c禁止戴手套扶钎子,禁止肩扛钎杆,禁止站在凿岩机钎杆下方。

d流砂层或者突然涌水等地段凿岩,应制订安全措施。

10?6?2风动凿岩应遵守下列规定:

a操作者应站在后侧面,一脚在前,一脚在后。

b凿岩时应随时观察和检查压气胶管接头、机械联结部分。

c储气罐、高压水箱安全部件(压力表、安全阀等)应灵活可靠。

10?6?3电动凿岩应遵守下列规定:

a巷道有瓦斯或者煤尘,应选用防爆型电动凿岩机。

b电动凿岩机绝缘电阻应大于50ΜΩ,并安装漏电保护器。

c凿岩机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手套、绝缘胶鞋。

10?6?4禁止在坑道、浅井、巷道使用内燃凿岩机凿岩。

10?6?5钎头修磨应遵守下列规定:

a砂轮机或者磨钎机应安设防护罩。

b操作者应佩戴防护眼镜。

10?7爆破作业

10?7?1放炮后,工作面应通风、处理浮石、检查支架,并处理完残炮、盲炮后,方准进行其他工序作业。

10?7?2贯通爆破,测量人员应及时提供两个贯通工作面间距离数据。两工作面间相距小于15m时,应停止一方掘进,并封闭一侧,设立明显标志。

10?7?3沼气、矿尘或者煤尘爆炸危险工作面放炮,应使用导爆管、瞬发电雷管、煤矿安全炸药。

10?7?4爆破作业地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

a有冒顶或者顶帮滑落危险。

b通道不安全或者通道阻塞。

c爆破参数或者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d距工作面20m内风流中沼气含量大于等于1%,或者有沼气突出征兆。

e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者炮眼温度异常。

f危及设备或者建筑物安全。

g危险区边界上未设警戒。

h光线不足或者无照明。

10?7?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采用导火索起爆:

a浅井、竖井、盲井、倾角大于30°斜井和天井工作面。

b有沼气或者粉尘爆炸危险工作面。

c需借助于长梯子、绳索和台架点火的爆破。

d深井爆破。

10?8通风与防尘

10?8?1井巷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氧气应大于20%,二氧化碳应小于0.5%。

10?8?2井下作业点空气粉尘含量应小于2mg/m3。入井风源空气含尘量应小于0.5mg/m3。

10?8?3井下风速:工作面应大于0.15m/s;巷道应大于0.25m/s。井下使用柴油运输设备时,工作面应大于0.5m/s;巷道大于0.6m/s。

10?8?4井巷施工应采用机械通风。

10?8?5风筒口与工作面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a压入式通风不得超过10m。

b抽出式通风不得超过5m。

c混合式通风时,压入风筒不得超过10m,抽出风筒应滞后压入风筒5m以上。

10?8?6项目施工单位,应配备气体、粉尘检测仪器,定期检测井下空气尘毒含量。

10?9装岩与运输

10?9?1装岩作业前,应敲帮问顶、三检查(检查井巷与工作面顶、帮;检查有无残炮、盲炮;检查爆堆中有无残留的炸药和雷管)。

10?9?2运输巷道应凿设避让洞,避让洞间距20~25m。

10?9?3机车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

a瓦斯或者矿尘爆炸危险坑道,应使用防爆型电瓶机车。

b使用内燃机车时,应有尾气净化装置。

c采用架线式电机车时,电线悬挂高度应大于2m,电线与顶板或者棚梁距离应大于0.2m。

10?9?4斜井和竖井提升应遵守下列规定:

a提升装置,应有齐全的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

b提升系统应设定明确的声光信号。

c斜井和竖井提升应遵守《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GB16424─1996)规定。

10?10支护

10?10?1坑口应进行支护,支护体在坑口外部分应大于3m。

10?10?2破碎、松软或者不稳定地层掘进,应及时支护。

10?10?3架设、维修或者更换支架时,应停止其他作业。

10?10?4回收平巷支架应由里向外进行,回收井框及斜井支架,应由下而上进行。

10?10?5坑口及交叉处支架应采取加强措施。

10?10?6在松软破碎岩层喷锚作业,应打超前锚杆预先护顶。在含水地层喷锚作业,应做好防水工作。

10?11防排水

10?11?1坑口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水位1m以上。坑口上方应有排水沟或者修建防水坝。

10?11?2井巷排碴应避开山洪。

10?11?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接近水源可疑地段,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则。

10?11?4在掘进工作面或者其他地点,发现有“出汗”、顶板滴水变大、空气变冷、发生雾气、挂红、水叫等透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出所有井下人员。

10?11?5排水应根据水文资料和施工情况进行设计,确定排水方法和排水设备。

10?11?6斜井、竖井、浅井掘进,应使用移动式水泵排水。

10?11?7涌水的井下巷道,应在井底开凿泵房和水仓。

10?11?8瓦斯或者爆炸性粉尘井巷,应使用防爆型排水设备。

10?12井下供电与照明

10?12?1井下供电电压,应小于380V。

10?12?2井下供电应采用不接地电网,电气设备禁止接零。

10?12?3井下配电箱应设于无滴水、无塌方危险地点。

10?12?4井下电缆敷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a竖井井筒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

b平巷和斜井电缆悬挂应设置在风水管路另一侧。

c电缆接地芯线不准兼作其它用途。

10?12?5明火照明只准用于无瓦斯、无矿尘爆炸危险的井巷。使用明火照明的井巷不准堆放易燃物料。使用电石灯照明时,井下不得存放电石桶。

10?12?6电气照明,运输主巷照明电压应小于127V,工作面照明电压应小于36V。

10?12?7运输巷道,应每隔10~15m安装照明灯。

11地质实验测试

11?1基本安全要求

11?1?1实验室位置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和环保等要求。

11?1?2实验室建筑材料和室内采光,应符合消防和职业健康设计标准。

11?1?3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应有通风、降毒处理等措施。

11?1?4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11?1?5禁止实验室操作间内进食、吸烟、加工和存放食物。

11?1?6金属器皿不得直接在电炉上加热。

11?1?7精密仪器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11?2粉尘作业

11?2?1碎样、选矿、缩分、切磨片,应在通风柜(罩)内或有通风、防尘措施下进行。

11?2?2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应每季检测一次。

11?2?3废弃矿样,应集中处理。

11?3危险化学品管理、储存和使用

11?3?1危险化学品仓库,应符合防火、防潮、防盗要求。

11?3?2危险化学品入库前,应检查登记;发放时,应按最小使用量发放;库存,应定期检查。

11?3?3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应分库存放。

11?3?4剧毒物品应使用保险柜储存,实行“双人双锁”、审批使用管理制度。

11?3?5高剂量放射性药品、标准源,应在铅室中存放。

11?3?6取用或吸取酸、碱、有毒、放射性溶剂及有机溶剂时,应使用专用工具、器械。

11?3?8使用高氯酸、过氧化物等强氧化剂时,禁止和有机溶剂接触。

11?3?9有机溶液实验操作,应通风条件下进行。

11?3?10有毒试剂、挥发性试剂实验测试,应戴口罩、橡皮手套,防止溅洒沾污。

11?3?11汞测试实验室,应设置局部排风罩,排风罩应安装在接近地面处。汞测试实验台,应有捕收废汞设施。

11?3?12稀释放出大量热能的酸、碱操作,应边搅拌,边将酸(碱)倒入耐热器皿中。

11?3?13搬运大瓶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时,应检查容器是否有裂纹,外包装是否牢固。

11?3?14矿物熔样、酸溶液加热,应在通风柜中进行。

11?3?15危险化学品管理、储存、使用,应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11?4压力容器管理。

11?4?1压力容器使用、运输和储存,应遵守压力容器安全规定。

11?4?2压缩气体、液化气体钢瓶,应有明显标签,并存放于安全、阴凉处。禁止不同性质气瓶混合存放。

11?4?3禁止氧气瓶与油脂接触;乙炔钢瓶应有防回火装置。

11?4?4一氧化氮气体使用,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

11?5放射性防护

11?5?1从事放射性矿石制样、分析测试、鉴定、选冶试验等,应遵守国家有关放射性工作安全规定。

11?5?2产生放射性粉尘、气溶胶和其它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应有通风、净化过滤装置。

11?5?3产生X射线、电磁辐射的仪器、设备,应有防护装置。

11?5?4放射性矿样、选冶尾砂、废物和污染物,应集中处理。

THE END
1.新先达建材放射性检测仪CIT3000F系列4、配备的标准铅室(内径200mm,壁厚110mm); 5、液晶320×240图形点阵显示,36按键输入 ; 6、RS-232C,通用串行接口 ;性可存贮谱线10000条 ; 7、:各项指标优于国标GB 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之标准 ; 8、24小时内峰位漂移不大于1% ;在能量区50Kev—3000Kev内本底计数率不大于6s-1(cps) ; ...https://m.hi1718.com/company/1547/products/201011892653321.html
2.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报价/价格/性能参数/图,高能科迪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KD4096型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由低本底NaI探头,程控集成多功能卡,计算机,铅室等设备组成,主要用于γ发射体的放射性能谱核素鉴别及活度测量。系统软硬件配置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566-2001《建筑https://www.bio-equip.com/show1equip.asp?equipid=563703
3.水样品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的比对与评价测量时探测器置于内腔φ230 mm× 350 mm的圆柱型复合屏蔽超低本底铅室内,铅室为厚15 cm的老铅。测量24 h,30~2 000 keV能区的积分本底为53计数/min。采用配套的Genie 2000软件进行分析。新购置的水标准源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5年9月6日制备的φ75 mm×70 mm圆柱型塑料样品盒水标准源,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http://www.cjrmp.net/html/2017/9/20170913.htm
4.二路低本底α/β检测仪放射性检测仪射线检测仪辐射检测仪用精选“老铅”作成厚铅室屏蔽外来辐射。因此,该放射性检查仪检测灵敏度高、本底低。能量响应好,对14C低能β射线的探测效率≥40%。优于半导体、闪烁体为探头的同类检测仪。LM系列检测仪采用计算机数控操作,不外设开关旋钮。通过程序控制可以自行检测计数管的坪特性,设定计数管的工作点,自行检测仪器本底计数率,并在...http://www.gkong.com/products/pro_content.asp?products_id=1096365
5.担心石材放射性?请选择A类石材因此,要求测定石材放射性时,应将被测的对象放在厚度约为100mm的铅室内(铅室用来屏蔽外来射线的干扰)才有可能对被测对象的放射性水平进行科学、准确测定。然而,近期有些单位或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配备一台简易的仪器,声称进入百姓家庭进行所谓的石材、地砖是否超标测定,其检测结果是令人怀疑的。因此,需要提供检测...http://www.lingbishizi.com/shicaizhishi/307.html
6....施朗特电磁辐射检测仪核辐射检测仪放射性检测仪·铅室:铅当量厚度10cm,内腔直径22cm ·γ能谱仪主机一台 ·Φ75高灵敏度射线探测器一台 ·FYFS-2002F系统操作软件一套(带CD一张) ·活性炭测氡系统(活性炭+样品盒+分析软件)选配 ·镭、钍、钾标准源各一枚或标准混合源一枚 ·放射性标准样品盒10个 ...http://www.shilangte.com/productShow-323.html
1.放射科汇报材料(通用9篇)(1) 用4个已知含量的标准物质:O模型 (铅室本底) 、K模型、Th模型及Ra模型去标定仪器。 (2) 仪器定量标定后, 应敞开铅室上部分0.5d后 (或清洁铅室后) 才能进行定量分析。样品处理的要求:样品破碎、磨细至粒径不大于0.16mm, 定量称取样品, 将取得的样品放入标准样品盒中存放、密封, 待样品达到放射性平衡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rg8otn.html
2.γ辐射核素放射性活度测量标准装置该装置仅适用于γ射线发射体的活度检测,采用的是一种放射性活度相对测量方法。它由充以2.0MPa氩气的4πγ高气压电离室、小电流测量系统和镭参考源组成。电离室置于10cm厚的全封闭屏蔽铅室中的典型本底电流为0.066±0.003pA。用17种放射性标准溶液刻度该装置,给出在此参考标准装置上,参考源对于每一种标准源的当量...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YZJS405.009.html
3.天然放射性核素11篇(全文)(HPGe) γ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可达到2KeV左右, 完全可以满足测量要求, 而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较低, 所以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探测效率越高, 测量灵敏度就越高, 所需测量时间就越短, 除此之外应选择与所用探测器相配套的谱分析仪、谱处理软件和低本底铅室, 样品盒也应选择采用低放射性材料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77pggku.html
4.低本底α/β放射性样品检测技术化工仪器网用专门设计的屏蔽计数管与测量计数管进行反符合,以降低周围环境放射性对测量的干扰。用精选“老铅”作成厚铅室屏蔽外来辐射。因此,该仪器检测灵敏度高、本底低。能量响应好,对14C低能β射线的探测效率≥40%。优于半导体、闪烁体为探头的同类检测仪。该测量设计尤其满足测量水中放射性,效果特别好。https://m.chem17.com/Tech_news/Detail/62000.html
5.Berthold德国伯托LB200便携式γ放射性活度测量仪品牌:Berthold公司地址: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130号楼1801室 进入商铺收藏商铺 型号:LB200 分辨率:1 品牌:Berthold 测量精度:2 货号:1 加工定制:否 电源电压:2 规格:2 重量:2 测量范围:1 外形尺寸:1 伯托LB200便携式γ放射性活度测量仪 标准配置: LB200探测器部分包括放大器及高压单元,电子学系统部分包括电源、储存和屏蔽样...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24624023.html
6.放射性石材[1] 放射性石材主要是指石材中含有的镭、钍、钾三种放射性元素在衰变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为“氡”气。按1993年国家建材局发布的《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来看,目前80%的石材样品属于可以在任何场合使用的A类石材。天然石材常被误认为室内唯一的“污染源”而遭拆除。事实上,地面土壤放射的氡也是室内...https://baike.sogou.com/v19053037.htm
7.水中放射性检测新闻为进一步适应核电站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贯彻学习最新发布实施的食品和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检验国家标准,规范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食品和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检测与风险评估能力培训班”于2018年4月24至26号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放射性核素检测仪器的国内知...https://www.instrument.com.cn/zhuti/361484/news.html
8.4πγ电离室标准装置在放射性活度测量领域,由于4πγ电离室具有长期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大等优点,被各国计量研究机构用来建立放射性活度标准,用以保存和传递γ核素的绝对测量结果。 本项目投标的标准装置4πγ电离室活度测量标准装置主要由辐射探测器、电离电流测量电路和标准参考源三部分所组成。辐射探测器采用井型结构的4πγ电离室,电离...http://www.jinghe-tech.cn/productinfo/1185202.html
9.超低本底铅室我们不只提供好的产品,也提供好的服务。 ?搜索 首页?实验室测量设备?超低本底铅室 ? ? 10cm和15cm两种标准规格的超低本底铅室,采用原生态低本底老铅,顶开门/侧开门 铅室内腔尺寸:28cm直径×40cm高 在正常放射性环境下系统本底:小于2.8cps,或者更低 ...https://www.bjweihekeji.com/productinfo/1008566.html
10.北部湾近海某海域主要海产品放射性水平分析份巴浪鱼样品中232Th 比活度为 23.2?Bq/kg(折算为 5.71?mg/kg), 超出国家标准限值(3.6?mg/kg),巴浪鱼采样区域海底底泥及海水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检测结果均在文献的范围值内,人 工放射性核素放射水平均低于仪器的探测下限.巴浪鱼样品放射水平异常原因不明,需进一步调查并长期对该区域 海产品放射性...http://www.zgfsws.com/E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7300
11.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全身计数测量方法ICS 13.280 C 57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584—2017 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全身计数测量方法 Methods for measuring radionuclides in the human body with whole body counts 2017-10-27 发布 2018-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WS/T 58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https://wjw.bozhou.gov.cn/upload_bz/download?siteId=28&id=1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