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专家也指出,辐射确实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例如,过量辐射可能对骨骼发育造成直接影响,导致发育畸形等问题;还可能抑制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甚至增加白血病的风险。此外,辐射还可能对视力、生育能力以及其他身体系统造成损害,长期大剂量辐射还可能对人体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伤害,诱发心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其实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比如机场、地铁安检仪、家庭装修用的建筑材料等,甚至水、食物、空气、土壤以及宇宙射线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但是这些天然本底辐射(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辐射)水平对健康没有影响。”王琳霞解释道。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地球上每个人每年受到的天然辐射平均约为3mSv(mSv,毫西弗),只有遭受大于100mSv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防护措施的日益完善,影像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放射工作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到的辐射剂量安全范围控制在25mSv,最大不超过50mSv。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他们对于射线较为敏感,应该尽量避免接触人工辐射。
一般来说在放射科能做的检查包括:
X线、乳腺钼靶、CT、核磁共振(MRI)等,除了MRI检查外,其余检查项目均具有一定辐射性,但是这些影像检查项目又各具优势,相互之间不可完全替代。
X线检查:基本非常安全
对于较常见的X线检查,拍一张胸片的辐射剂量大约是0.1mSv,相当于一个人在10天内受到的自然辐射剂量,而拍一张四肢X光片的剂量仅为0.01mSv。
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辐射量较低
一般是0.2-0.4mSv,也就是说,做一次乳腺钼靶至多相当于做1/25次CT;
CT检查
CT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但是常规的CT检查对于普通人群是相对安全的。常见的CT检查辐射剂量大致如下:
核磁共振(MRI)检查:不具有辐射性
常规一次胸部正位吸收的射线量为0.12mSv,与坐一次飞机差不多,成年人常规体检及检查不必过度担心。
出于谨慎,专家建议,如果需要备孕,建议尽可能避免放射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