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如果采取适当的防护和正确的操作,完全可以做到安全、无害的开发利用核科学技术。
前面已经讲过,电离辐射包括α,β,γ,X射线和中子等。α射线是高速氦粒子流,带正电,质量大,射程短,一张纸就可以挡住。βˉ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质量小,一般可用几毫米厚的金属铝片挡住。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光子,不带电,穿透力强,要用很厚的混凝土墙才能挡住。中子是质量与氢原子相近的粒子流,不带电,穿透力很强。X射线和γ射线性质差不多,但产生的机制不同,γ射线是核衰变释放出来的,X射线则是高速电子轰击金属靶等原因产生的。
1、外照射可阻挡
工程师根据辐射类型和强度,设计了有足够安全系数的屏蔽层。为了不影响观察操作情况,人们采用铅玻璃作窥视窗。钴源房平时把钴源藏在深井中,使用时提升起来,为了防止人员误进入,设计了迷宫式连锁控制措施。对于操作强放射性物质,人们采用热室,用机械手或机器人遥控操作与检修活动。
2、内照射有设防
内照射是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产生的照射。控制内照射的基本原则是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放射性核素吸入、食入或通过伤口、皮肤渗透作用进入体内,由于射线对细胞的电离作用引起的伤害大,α射线的内照射损害是最大的。内照射以吸入途径可能性最大,所以通风降低空气中的放射性浓度,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必要时,要采用密封手套箱,在手套箱中进行操作,甚至让整个房间或设备保持负压。这样,只能让外面的空气进到里面去,里面产生的放射性气体、气溶胶不会跑到外面来。如果空气中气溶胶浓度比较高,就要求戴呼吸保护器,或者要穿戴防护气衣,呼吸用的空气由输气管送入气衣,必要时,要经过多级过滤,气衣内保持正压、防止作业场所α气溶胶进入气衣内部。
3、辐射防护执行三原则
辐射防护已建立世界共识的基本原则: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和剂量限值。
实践正当性是指进行任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之前都必须作出判断,确认所获得的对社会的整体利益,要超过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经济、健康、环境、心理和社会影响)。
辐射防护最优化,要求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条件下,所有辐射照射都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个人剂量限值是辐射所造成的剂量不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限值(剂量限制原则)。
我国的辐射防护也是遵循和执行着这三原则。(摘自《走进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