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不仅是促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的有效载体,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职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行业的重要举措。所以,发挥好群众性技术创新优势,不能只重视在口头上、文件上,更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激励措施上,为企业行稳致远提供充沛动能。
群众性技术创新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依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和不足,只有找准症结,认真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加以解决。
企业对群众性技术创新摆位不正。一些企业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缺乏内生动力,从而影响了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延缓了发展脚步,阻碍了企业发展。
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不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有些企业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主体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尤其是对好的群众性技术创新项目奖励力度不够,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导致职工创新信心和动力不足,创新工作长期徘徊不前。
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好。一些企业只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发展大计,群众性技术创新开始搞得轰轰烈烈,过后便偃旗息鼓、无人问津,成果利用率不高,转化不好,使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成为形式和摆设,制约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既是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泉。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能较好地解决现场安全生产技术难题,进而产生新动能,创造新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职工以创新托起中国梦。企业要树立大局观,增强广大职工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职工力量、创新方式方法、融入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培养选树更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创新宝贵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敬业风气,引导职工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创造美好生活。
拓展建功立业载体,引导职工谱写新时代奋斗者之歌。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广大职工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最大限度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汇聚推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围绕生产实际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引导广大职工以奋力拼搏的干劲、奋勇当先的闯劲、奋发有为的钻劲创造一流业绩。
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先进性。要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持续推进职工队伍建设改革,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根据职工需求健全职工在岗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提高企业培训实效,为职工素质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创建良好的大环境是促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应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提高技术创新人员待遇。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各种人才大量外流,使企业陷入人才短缺的困境。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留人、育人、用人等问题,提高技术人才的福利待遇。一是在政治上提高待遇。要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在政治上优先培养,在年终评先、职称晋级、学习进修、职务提升、外出培训上优先考虑,让他们亮起来、留得住、用得上。二是在经济上提高待遇。要将“核心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作为人才评价标准,明确各等级技术人员工资系数,让有技术的人有活力、有激情,无技术的人有压力、有自卑感。要积极实行首席聘用制,增加专业津贴,让有技术、乐奉献、肯吃苦的人实实在在享受到应得的待遇。三是在生活上提高待遇。要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生活质量,企业领导要经常与技术人员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所思,并从细节管理入手、从小事做起,努力为他们办好事、解难题,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调动他们爱学习、爱企业的积极性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