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强调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
讨论。本刊以公司法修订的理论应对与实践挑战为题,邀请专家展开笔谈。
公司法修订的理论应对与实践挑战(笔谈)
到实践展开了全方位探讨。宏观方面围绕我国公司法的制度体系、立法因应、立法目的展开讨论,
微观方面围绕本次修订的核心内容,对五年限期认缴制、审计委员会、董事无因解任、未届期股权
转让后出资责任、异议股东回购等具体制度展开讨论。西南政法大学赵万一教授、张才华在《从公
司法修订看中国式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提出,法律制度的每一次重大修订都是在时代主题
与发展趋势的深刻变革下接续创新而成,本次修订是一次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修订,同时也是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历史征途中进行的一次修订。应时代之需,本次修订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纯化公司治理理念等作为目标,以因应中国式法律体系的建构
要求。中国政法大学李建伟教授、郑浩凌在《ESG在中国公司法立法的因应》一文中提出,从现
实来看,信息披露是形成ESG投资市场的前提,应区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进而构建“强制披
对可持续性利益的追求,并通过建立ESG委员会、细化董事会职权,进而推动公司治理稳定与可持
续发展。西南政法大学汪青松教授在《新公司法立法目的扩展彰显以人为本》一文中提出,新公司
法大大扩展了公司法立法目的涵摄范围,可以从“规范”“保护”“完善”“弘扬”“维护”“促
进”六个关键词来加以把握,并呈现出严谨有序的逻辑结构。其中规范与保护表达了立法目的的微
观层面,完善与弘扬表达了立法目的的中观层面,维护与促进表达了立法目的的宏观层面。北京大
学刘凯湘教授在《五年限期认缴制的解释与适用》一文中提出,新修订的公司法对有限公司和股份
公司的股东认缴期限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强制性规定,在适用上,公司和公司债权人才是法定
最长认缴期限制度的监督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作为其辅助制度,向公司和公司债权人等
社会公众作出违反法定最长认缴期限制度的警示。中国人民大学叶林教授、张冉在《新公司法下监
事会制度的变革与挑战》一文中提出,新公司法采用了“原则上应当设置监事会或监事、在法定例
外情形下不设监事会或监事”的崭新立场,出现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模式、监事和监事
会任意设置模式、监事和监事会法定设置模式等多种模式。职工利益保护模式发生了转型,职工民
主在形式上失去了职工监事的保护载体,却加强了公司的行为义务,从而创设了一种行为规范和组
织规范相结合的新型保护模式。在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上,仍需要进行精细化作业。清华大
学梁上上教授、袁崇霖在《董事无因解任规则的校准与限制》一文中提出,股东会对于董事的解任
权是公司权力坐标系中调节平衡的砝码,真正需要配置它的是公司及其股东,而非立法者。公司法
第71条第1款规定的董事无因解任规则依本质应属任意性规范,将其作为默认规则,可以发挥提示
投资者的作用,并有利于减少纠纷,维持公司经营稳定。股东通过股东会行使无因解任权,应受到
来自公司正义原则的实体和程序限制。南京大学王建文教授、汪辰光在《新公司法背景下未届期
股权转让后出资责任的法律适用》一文中提出,对于未届出资期限股权转让后的出资责任承担问
113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题,新公司法第88条第1款规定对认缴制的应用漏洞作出了填补。对于股权转让后出资责任的法律
适用,首先应明确保护债权人利益为首要原则,其次应兼顾公司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