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团体标准?团体标准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社会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协调有关市场主体,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需求而制订的规范。社会团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社团。
02为什么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化改革创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我国标准化改革的目标是把政府供给为主的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就是团体标准。因此,团体标准是现阶段我国政府简政放权背景下标准化体制改革,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产物。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的要求。2018年实施的《国家标准化法》发布,正式确立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2019年国标委、民政部共同发布《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对团体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规定。2022年国标委联合16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十条意见。
近年来,我国团体标准呈迅猛的发展势头,2022年,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17675项团体标准。截至2022年底,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累计公布51078项团体标准。
04如何制定团体标准?社会团体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应当遵守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团体标准定制流程主要包括:立项、编制、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发布几项程序。
06企业采用团体标准时,是否需要征得发布该标准的社会团体同意?《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团体标准是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社会团体成员采用某项团体标准时,按照约定规则采用;非社会团体成员采用某项团体标准时,了解社会团体标准实施的有关规定,与该社会团体积极联系,确认标准采用制度和标准最新版本等有关事宜。
(2)其执行的团体标准的编号和名称;
(3)执行该标准的产品信息。
实施评估主要方面为:
——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包括在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民生发展等方面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包括在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减少污染、环境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