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
(一)编制目的与依据
学位论文工作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承担专业工作的全面训练,也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加快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2023〕2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学位〔2020〕20号)》等文件精神,依据会计学科专业简介和学位基本要求,制定本要求。
(二)基本原则
学位论文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行业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反映出作者已掌握了坚实的会计、财务、审计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承担经济管理类专门技术工作或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范围
学位论文是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的具有学理性、系统性、建设性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应遵循以下一般要求:
5.学位论文应与“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定位相符。为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相区别,强调论文的实践导向。不提倡纯理论性研究,采用大样本实证研究的论文应具有显著的实践指导意义。
6.学位论文应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和会计行业(专业)特定的规则规范、道德规范。学位论文应使用规范的语言,规范使用或引用文献,不得抄袭、剽窃他人公开发表或已经完成的文字、图表、数据、方案、产品,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除产品设计论文外,论文字数一般3万字左右。会计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评价要素详见附录。
学位论文类型主要包括案例分析报告、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方案设计、产品设计等5种形式。其他形式论文或创新成果,各培养单位可以自行探索并制定相应标准,暂不编制统一的规范标准。
(一)案例分析报告
1.基本定位
案例是人们在实践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事件、事例、个案等。案例分析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方法或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2.选题要求
案例研究原则上以选择单案例进行研究为主,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多案例进行研究。
3.内容与方法要求
案例分析报告应对案例事件的全貌信息进行系统搜集、整理和处理,将案例信息进行结构化展现,体现可读性;尊重事例的客观性,采用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应运用专门知识、专业理论、法规政策、科学方法及分析工具对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逻辑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方法与对策建议;鼓励对会计专业领域的概念、理论、模型、会计处理、操作实务等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案例描述必须实事求是,尊重事例的客观性。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必须科学、严谨。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形成明确的结论,也可以形成开放性的结论。根据需要,对案例分析补充说明的内容作为附录附于正文之后。
4.规范性要求
(1)绪论:选题的理论背景、现实背景(实践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3)案例介绍:详尽叙述案例背景、案例主题、面临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做出的决策。要求呈现出案例发生、发展及现状的全过程。
(5)结论与政策建议:概括案例分析报告所应用或印证的主要理论,提炼本报告的创新观点,提出可以得出的启示,进一步揭示研究意义和价值;在政策层面提出延伸的建议;对未来提出展望。
5.创新与贡献要求
(1)案例分析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应具有典型性和可扩展性,研究结论与建议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2)鼓励作者对案例问题、案例分析结果、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进行理论反思和提炼,对会计专业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在会计专业领域有一定理论价值。
(二)专题研究类论文
专题研究是指对某一个特定领域或专业方向专门问题的研究,该“专门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对象,在不同对象之间亦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以是对特定组织管理的专门问题、或特定行业管理中的专门问题研究,也可以是对特定组织或特定行业中会计、财务、审计实践等专门问题所作的分析性、对策性研究。
专题研究类论文是对特定专门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应用研究型论文形式。会计专业领域典型的专题研究可以是针对特定企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典型的实践问题,也可以针对某个行业、某个地区的典型实践问题,或某个板块、某个层级的典型实践问题。
应突出会计专业领域实践性专题的特征,不提倡纯理论性或基本理论导向的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类论文应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写作工作量饱满、分析深入。正文一般包括:写作动机与问题的提出、制度背景描述、国内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问题成因、理论基础与框架、拟解决问题的初步解释框架或一系列研究假设逻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论证、对策建议与研究结论、参考文献等。具体内容结构如下:
(1)绪论: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3)研究对象叙述:详细叙述研究专题的基本状况,如历史沿革、业务背景、问题提出、影响因素等。
(1)专题研究类论文的研究选题、研究结论应促进会计专业领域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结合现实问题,对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验证和延展。
(2)鼓励作者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有益的创新,并对研究结论进行反思和提炼,使之对会计专业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在会计专业领域有一定理论价值、应用价值。
(三)调研报告
调研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
调研报告是以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最终形成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的调研报告的论文形式。
调研报告要求调研主题鲜明具体,应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及应用价值;问题聚焦且有一定深度、代表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学生结合实习实践,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研究问题,通过研究能够揭示若干具有指导性的思路、方法、方案、措施与政策等。
主要的调查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进行调查研究,要确保调研方法和程序科学合理,所收集的资料全面、准确、可靠、适用,并采用科学、合理、严谨的数据资料处理与分析技术,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调研报告应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写作工作量饱满、分析深入。正文一般包括:理论基础或框架、提出调研问题、调研方案设计、调研实施内容、调研方法、资料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调研结果描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或举措、参考文献等。根据需要,可将调研提纲、调查问卷、访谈清单等具体调研内容作为附录附于正文之后。具体内容结构如下:
(1)绪论:国内外现状及相应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调研的核心问题和主要内容等。
(3)调研实施:包括组织调研人员,采用有效调查方法,按照计划进度对调研对象实施调研,获取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
(4)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对调研获取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及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科学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5)调研结果与对策:基于调研主题,对调研对象存在的问题,进行翔实的分析和科学论证,得出调研结论,进而分析调研结果应用于实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或建议。
(2)鼓励作者对调研问题、形成的结论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和提炼,调研报告对特定领域、特定方面的会计专业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在会计专业领域有一定理论价值。
(四)方案设计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做出安排,并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部署。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对构思、材料、过程等因素进行系统整合的成果,如商业解决方案、管理咨询方案、项目优化方案、尽职调查方案、财务诊断方案(报告)、财务顾问方案(报告)、可行性分析方案(报告)等。
方案设计由“方案展示”和“方案设计报告”两部分组成。“方案展示”指对方案内容的阐述和展现;“方案设计报告”是对“方案展示”的具体分析、详细阐述和说明。
方案设计应运用专门知识、专业理论和方法,对方案的构思设计、创作过程、方案展示与验证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对被诊断对象的诊断过程及发现的问题,提供诊断过程的理论依据、提出诊断方案、改进方案和具体措施。方案设计一般包括设计要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原理方案设计等过程。不同的方案设计既具有共性方法,又具有特性方法。其中,共性方法,应结合方案设计类型合理选择。鼓励在方案设计基础上对会计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进行反思和提炼。
6.实践成果展示及评鉴
(五)产品设计
产品是生产出来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如工业品、手工产品、农产品等。会计专业领域的“产品”指通过作者的实践活动产生的具有实用性、独创性、科学性的智力成果,如会计工程产品、信息系统(如财务软件)、人工智能产品(如财务机器人)等。
产品设计是从制订出新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设计出产品样品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
产品设计由“产品展示”和“产品设计报告”两部分组成。“产品展示”指对产品内容的展现。“产品设计报告”是对“产品展示”的分析、阐述和说明。
产品设计报告应运用专门知识、专业理论和科学方法,对产品的构思设计、研发或创作过程、成果展示与验证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对本专业实践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
产品设计方法一般包括组合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组合设计(或模块化设计)是将产品统一功能的单元,设计成具有不同用途或不同性能的可以互换选用的模块式组件,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的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来完成产品和工序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设计是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之间转换的设计方法。
(1)一般应独立完成。若涉及团队工作,应为团队主要成员(前2人)、且能清晰认定属于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产品设计报告字数2万字左右。
(1)产品设计报告的结果应对会计实践工作、尤其是对实现会计工作的自动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本要求的宣传推广、解释、迭代更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