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求助,她妈妈被推销员推荐了一款重疾险,4千多,缴14年,保额6万。
她觉得家人被推销员忽悠了,来问我的建议。
我给她介绍了不同保险的功用,帮她厘清了50多岁的人面临什么风险,然后,她也就知道什么保险是必需,什么保险是不必要的。
53岁,是离退休非常近的年纪,同时也是疾病和意外发生概率增加的一个年纪,所以,保障规划是重中之重。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这是一张简单归纳不同人群必备保险的图,虽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这张图也是适用于大部分普通人。
50岁介于中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稍微有点尴尬。
意外险和医疗险是家庭常备,这个几乎是行业共识。我也已经不厌其烦地重复过很多次,保费低,杠杆高,花小钱,保大风险,无论多困难,意外险和医疗险都应该配置。
可能有争议的点,集中在重疾险上。
有部分人认为,50岁开始,患重疾的概率会升高,有一个保障总归是好的。
话是不错,有保障总比没保障好。
但是,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同样一笔钱,不同的规划,解决的问题不同,效果也相差很大。
我们先说说,重疾险的功用。不了解保险的人,经常把重疾险和医疗险搞混,以为重疾险就是保看病治疗的,对医疗险没什么概念。
而重疾险,不能覆盖所有疾病,只有达到保险合同中定义的疾病状态,保险公司才会直接赔付相应的金额。
医疗险需要事后报销,而重疾险是直接赔一笔钱。
重疾险被设计出来,主要是为了覆盖3~5年的收入损失,以及重疾过后的护理费、康复费用。
而快退休的人,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占比较少,而且退休后,躺着就可以领退休金,不涉及「收入损失」,所以,必要性大打折扣。
另一边,临近退休的年龄,重疾险杠杆很低,甚至出现保费倒挂。
以这位网友妈妈为例,销售员给她的方案是每年4440元保费,缴费14年,总保费6.2万,然而保额才6万。
倒不是说这样的产品就完全没价值,如果在缴费期间发生风险,这份保单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只不过,意义不大。
首先,保额低,只有6万,真正生重病的时候,起不了多大作用。
其次,这位大姐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收入损失」谈不上,看病有医疗险报销就够了。
再从性价比来看,杠杆太低,收益不高。如果14年内没有发生风险,不如存银行。
那是不是50多岁的人就完全不用考虑重疾的风险呢?反正有医疗险和意外险,大部分风险已经覆盖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虽然我个人不支持50岁买重疾,但是凡事无绝对。如果有家族病史,自己感觉风险较高,那么趁自己还健康,买一份重疾还是很有必要。
对于大部分人,我们需要换一个规划思路会更好。
53岁买保险,14年内会出险吗?概率比较低。但14年后,乃至终身,概率就高得多,因为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以每年保费4000,缴费15年为例,假如用来买增额终身寿,15年存完,年化单利就超过银行,85岁时现价翻倍。
这笔钱早期不一定用得上,但是一辈子能用上的概率比较高。尤其是,现在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到2035年,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85.1岁,而北京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最高,达到92.6岁。
可以把它当做给自己准备的一个小金库,万一遇上风险,可以救急。假如一辈子都没用上,临终前可以取出来,或者免税传承给孩子或者家人。
我们买保险,是为了买安心。不同的保险,解决不同的问题,而不同的人群面临的场景和风险也不尽相同。所以,决定买产品之前,一定要先厘清需求,确认需求,再去考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