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该组织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非政府间国际标准化机构,成立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及有关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贸易的交流和服务,并发展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的合作,以促进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ISO组织制定的各项国际标准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该组织的100多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验证一个企业或组织是否有能力稳定的提供给需求方产品和服务重要依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质量框架,全球已有161个国家/地区的数百万家组织正在使用这一框架。该认证适用于任何企业及组织,包括传统制造、汽车、电子、食品、服务、IT软件、建筑行业等各行各业,是现代企业发展之根本。
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作用
1.改进绩效
可提高利润率,实现销量增长,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达到资产最大化。
2.竞争优势
提升品牌美誉度和企业竞争力,在竞争中胜出,远超没有认证的竞争对手。
3.节约成本
可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资产回报率上升,从而节省资金节约成本。
4.吸引投资
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促销和吸引投资的工具,证明企业实力。
5.管控风险
可更好地管理营运风险,改善沟通,规避法律风险。
6.国际通行证
获得ISO9001可消除贸易壁垒,提升客户满意度,节省第二方审核的费用
三、质量管理体系七项原则指南
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的理论基础,新版标准继续沿用这一模式。本次标准修订时重新评估了这些质量管理原则,将其中的原则之一“管理的系统方法”合并到过程方法。因此,2008版所应用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现在变成了7项质量管理原则。
从名称和次序来看,这些质量管理原则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实际上已经对每一个质量管理原则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既有对过去的修正和补充,也有一些全新的表达。
相对于旧版标准对于质量管理原则的简短说明,ISO9000:2015对每一个质量管理原则的阐述更加详细、具体和实用。每一个质量管理原则都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1)简述
2)基本原理
3)关键收益
4)典型的措施
对这些质量管理原则的理论、基本意图、以及如何实施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来解释这些原则,说明这些原则对于QMS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理解、应用和有效实施ISO9001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在其它的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同样有效。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去学习和深入理解这7项质量管理原则。
2)理论依据
3)获益之处
潜在的获益之处是: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度;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4)可开展的活动
可开展的活动包括: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的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交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二)领导作用
1)简述
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且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以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2)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3)获益之处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4)可开展的活动
—在整个组织内,就其使命、愿景、战略、方针和过程进行沟通;
—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创建并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平道德的行为模式;
—培育诚信和正直的文化;
—鼓励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履行对质量的承诺;
—确保各级领导者成为组织人员中的实际楷模;
—为人们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资源、培训和权限;
—激发、鼓励和表彰员工的贡献。
(三)全员参与
—通过组织内人员对质量目标的深入理解和内在动力的激发以实现其目标;
—在改进活动中,提高人员的参与程度;
—促进个人发展、主动性和创造力;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增强整个组织的信任和协作;
—与员工沟通,以增进他们对个人贡献的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整个组织的协作;
—让员工确定工作中的制约因素,毫不犹豫的主动参与;
—赞赏和表彰员工的贡献、钻研精神和进步;
—针对个人目标进行绩效的自我评价;
—为评估员工的满意度和沟通结果进行调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四)过程方法
当活动被作为相互关联的功能连贯过程系统进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始终得到预期的结果。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其体系和绩效。
—通过协调一致的过程体系,始终得到预期的结果。
—通过过程的有效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职能交叉障碍的减少,尽可能提升其绩效。
—确定体系和过程需要达到的目标;
—为管理过程确定职责、权限和义务;
—了解组织的能力,事先确定资源约束条件;
—确定过程相互依赖的关系,分析个别过程的变更对整个体系的影响;
—对体系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管理,有效和高效的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确保获得过程运行和改进的必要信息,并监视、分析和评价整个体系的绩效;
—管理能影响过程输出和质量管理体系整个结果的风险。
(五)改进
1、简述
成功的组织总是致力于持续改进。
2、理论依据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业绩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3、获益之处
——改进过程绩效、组织能力和顾客满意度;
——提高对内外部的风险和机会的预测和反应的能力
——增加对增长性和突破性改进的考虑;
——通过加强学习实现改进;
——增强改革的动力。
4、可开展的活动
——促进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建立改进目标;
——对各层次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懂得如何应用基本工具和方法实现改进目标;
——确保员工有能力成功的制定和完成改进项目;
——开发和部署整个组织实施的改进项目;
——跟踪、评审和审核改进项目的计划、实施、完成和结果;
——将新产品开发或产品、服务和过程的更改都纳入到改进中予以考虑;
——赞赏和表彰改进。
(六)循证决策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