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与CMM的比较分析一、简介
本文讨论下列经常问到的问题,包括:
·遵循ISO9001的机构将处于CMM模型的哪一个等级
·第2(或第3)等级的机构可以被认为遵循了ISO9001标准了吗
·软件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能力应该基于ISO9001标准还是CMM模型吗
二、ISO9000标准概述
制造业:
(1)ISO9001质量体系是在软件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维护时的质量保证的参考文件。此标准应用于所有软件产品和满足各种技术需求的软件维护活动中。它是评价软件质量的首要标准。
(2)ISO9000-3是对ISO90001进行改造后,将其应用到软件工业中对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活动的知道文件。
(3)ISO9004-2是指导软件维护和服务的质量系统标准。它指导和支持软件产品的维护。
(4)ISO9004-4是近年公布的很有用的附加标准,是用做改善软件质量的质量管理系统文件。
三、ISO9001标准条款到CMM模型的映射
表1ISO9001与CMM模型映射
1、管理职责履行的承诺软件项目规划软件项目追踪和监督软件质量标准履行的能力实现矫正软件质量管理
2、质量体系实现矫正软件项目规划软件质量标准软件产品工程组织工程定义
3、合同评估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规划软件子合同管理
4、设计控制软件项目规划软件项目追踪和监督软件配置管理软件产品工程软件质量管理
5、文档和数据控制软件配置管理软件产品工程
6、采购软件子合同管理
7、客户-供货产品的控制软件子合同管理
8、产品确认和追踪软件配置管理软件产品工程
9、工程控制软件项目规划软件质量帮助软件产品工程定量工程管理技术改变管理
10、检查和测试软件产品工程伙伴审查
11、检查控制、度量和测试设备软件产品工程
12、检查和测试状态软件配置管理软件产品工程
13、不合格产品的控制软件配置管理软件产品工程
14、矫正和预防措施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缺陷预防
15、处理、储藏、包装、保存和分发软件配置管理软件产品工程
16、质量数据控制软件配置管理软件产品工程、伙伴审查
17、内部质量审计实现检验、软件质量保证
18、培训履行的能力、培训计划
19、服务
20、统计技术度量和分析机构过程定义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理
四、遵循ISO9001与CMM模型的关系
乍看,获得ISO9001认证的机构将处于CMM模型的第3或第4等级。事实上,一些第1等级的机构也以获得了ISO9001认证。这种差异的一个原因是ISO9001的高度抽象性,导致审计员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如果审计一个经过TickIt培训的机构处于第3等级,ISO9001的设计评估将直接映射到CMM模型的对等评估。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审计员都对软件开发很熟悉。TickIt的优点在于它培训审计员理解怎样在软件行业应用ISO9001。
我们可以注意到:
在这个基础上,一个被评估为第1等级的机构可以被认证为遵循了ISO9001。然而,那个机构必须具有第2等级的重要过程实力和一定的第3等级过程实力。如果一个机构遵循ISO9001的精神,它将接近或超过第2等级。然而,机构在基于CMM模型的评估时可能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而在ISO9001审计是却没有发现。
五、结论
下面是本文开始所列的三个问题的回答:
(2)一个第2等级(或第3)等级的机构将能被认为遵循ISO9001,但是即使是第3等级的机构也需要保证它恰当地解决了ISO9001关于分发和安装的4.15条款,它还将考虑到ISO90003中关于所使用软件产品的6.8条款。如果考虑到这些,处于第2或更高等级的机构,将相对很容易地获得认证。
企业取得ISO认证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均会遇到客户对制造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的问题。评估内容中,考察供应商是否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的认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取得ISO认证已逐渐就在了客户的要求,很多客户将其看作是一种给予他们信心的质量标准。ISO认证已变成了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出口业务的产品护照。
●ISO9000质量系列标准的建立给企业提出了进步的目标,它能改善和促进公司内各部部门之间的接触和合作,如何坚持原则按标准去做,逐步摒弃“我们以前就是那么做的”、“客户以前都接受的”、“零件还能工作”之类的借口和观念。因为在ISO9000质量系列标准中,这些回答都是不能接受的。ISO9000所推行的是一个标准,建立的是一个系统,争取达到的是一个目标。ISO9000质量系列标准的认证价值在于提高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是企业的自身需要。
如何取得ISO认证?
●需申请认证的组织根据ISO的标准,建立完善的程序文件,按照文件规定运行2-3个月,由已取得资格的内审员进行内部审核,确认整套体系正常运行以后,申请外部审核,审核通过后,获得证书。
内审员简介
随着质量认证事业的发展,各企业单位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谋求获得第三方认证注册的资格。同时各企业在内部都制订了内部质量审核的程序,经常开展质量审核工作,不断自我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产品质量。从事该类工作的人就称为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简称内审员)。
内审员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对本单位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即所谓第一方审核,内审员也常常担任对分承包方的质量体系进行第二方审核。因此内审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审员的素质。可见内审员的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在组织内与质量管理有关的部门中选择一批熟悉组织的业务、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有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有交流表达能力和正直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成为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内审员要有一定的数量,足以应付例行的特殊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业务,还要考虑派往本组织的供方去作第二方审核。人员的分布也要适当分散,不可全部集中在质量管理部门。因为当审核到质管部门时,这些质管部门中的内审员均不得参与,因此必须从其他部门派遣内审员。一般情况下最好在采购、销售、技术、检验和生产部门中均能培养若干名兼职内审员供工作需要之用。所有内审员需经一定的培训,由权威机构评估、审核合格后,由组织领导正式任命,授予进行审核的权力。
内审员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质量体系的运行需要持续地进行监控,对质量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
二、在内部审核时,对质量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
三、内审员在内部审核中与各部门的职工群众有着广泛的交流和接触。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与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
五、内审员一般在企业的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