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做董事长,董事长改任总经理,可行吗?股权公司董事会

从发展混合所有制和健全资本市场考虑,既然我国公司的董事长事实上做着总经理的工作,那就不如直接让其改任总经理,同时使总经理承担起类似于国外CEO的职责,而由独董担任董事长,并且要坚决摒弃总经理改任董事长被视为升职的错误观念

文/高明华

现任董事长改任总经理,独立董事做董事长可行吗?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直接的原因是,我国绝大部分公司的董事长被视为或被明确为公司的“一把手”,从而做了本该是总经理的工作,而原本的董事长职责却极大程度地被扭曲了。那有没有可能直接让董事长改任总经理呢?

董事长“一把手”的定位导致自我监督

从公司治理规范意义上讲,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接受股东委托,负责对公司实施战略指导和对经理层(高管层)进行有效监督。这是《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明确表述,也是国际通行的公司治理规则,我国作为G20成员承诺履行该规则。我国目前正在修订的公司法也赋予了董事会监督职责。既然董事会负责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监督,就不难推导出,董事会必须与经理层分离,否则监督无从谈起,或者名为监督,实为自我监督,从而失去了监督的意义。在我国绝大部分公司中,董事长作为董事,决定了其承担监督者的角色;但其“一把手”的定位,却又决定了其具有经营者(即经理层成员)的身份。也就是说,董事长身兼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双重矛盾角色。考虑到董事长的特殊地位,其公司“一把手”的定位不仅强化了自我监督,还变得理所当然。

董事会作为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机构,无疑应该代表所有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而不能仅代表推荐董事的股东的利益。原因很简单,对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股东人数众多(甚至成千上万也不稀奇),不可能做到每个股东都能推荐代表进入董事会。这就容易导致未能有代表进入董事会的股东产生顾虑:有代表进入董事会的股东的权益得到了维护,没有代表进入董事会的股东的权益由谁来维护呢?或者说,董事会能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吗?从董事会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实践看,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随着董事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20世纪30年代前,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是合一的。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公司股东缺乏监督的动力,从而引发严重的管理层控制问题。20世纪30年代后,独立董事逐渐出现,人们希望通过独立董事代表股东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然而,由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仍居少数、执行董事(即经理层人员担任的董事)占多数,加上公司股东分散,难以都派出代表进入董事会,管理层控制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0世纪70年代后,一方面,为保护全体股东的权益,人们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呼声不断高涨;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加强,而不能仅仅满足股东的短期利益追求,因此董事会主要由独立董事构成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目前,标准普尔500强公司的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平均比例已经达到85%;绝大部分公司除了CEO作为执行董事进入董事会外,其他董事都是独立董事,董事长也由独立董事担任。甚至属于大陆法系的多数欧盟成员国的公司中,董事长也越来越多地由独立董事担任,独立董事占董事会多数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混合所有制改革、注册制改革要求董事长具有独立性

我国不断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已全面推行的上市公司注册制改革,更需要董事会尤其是董事长具备高度的独立性。

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论是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民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都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甚至希望海外资本参与进来。那么,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如何有动力参与进来?关键在于它们参与进来后,董事会能够有效地保护它们的权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减少股权董事和执行董事,推动董事会主要由独立董事构成,从而使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切实感受到董事会能够平等、公平地保护其权益。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的董事会主要由股权董事(国有股权董事严格说是股权代表董事)和执行董事(执行董事中的绝大部分也是股权董事或股权代表董事)构成。股权董事通常是大股东直接担任或其派出的代表担任,董事长一般来自最大的股东,总经理一般来自最大或较大的股东。在混合所有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中,由于不可能做到所有股东都能派出代表进入董事会,这意味着,谁能进入董事会,谁能有更多的代表进入董事会,谁就有可能控制董事会。于是,围绕董事会控制权的争夺就变得频繁、激烈甚至惨烈。这种对董事会控制权的激烈争夺以及对董事长职位的觊觎,大幅度降低了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信心和热情,除非它们能够作为大股东参与进来,但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对于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全资公司,董事会和董事长同样需要具有独立性。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如果董事(包括董事长)都由国资监管机构、母公司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派出,那么他们代表的是派出方的利益,而派出方的利益与全民利益难以完全等同。董事会如果主要由来自社会上的独立董事构成,尤其是董事长也由独立董事担任,其决策和监督就更能够偏重于全民利益。

董事长的正确定位以及作为“一把手”的后果

董事长作为董事会的关键角色,他的定位直接关系着董事会独立性能否实现。那么其正确的定位是什么?是公司“一把手”吗?是公司高管吗?回答都是否定的。

既然混合所有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实践要求董事会高度独立,那么首先就需要董事长高度独立。这就决定了董事长不能做公司的“一把手”,否则他就变成了事实上的高管人员,他作为监督者的独立性就名存实亡了。

而且,从公司治理规范意义上讲,董事长也不是公司的“一把手”,而是董事会会议的召集人和股东会会议的主持人之一,因为董事会的决策机制是一人一票,任何一位董事都没有凌驾于其他董事之上的权力。在董事会中,所有董事都是平等的,没有身份的差异,董事长是可以轮值的。这就类似于国际组织的会议,各国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只有轮值主席国,没有特权国。我们经常看到,国际组织的会议通常都是圆桌会议,以突出各国相互间的平等地位。

那么,公司中是否应该存在“一把手”?应该存在,但只存在于经理层中,而且只限于经理层经营范围内,这个“一把手”就是总经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经常称之为CEO。但总经理或CEO进入董事会,就不是“一把手”了。相反,在董事会中,总经理或CEO是被董事会质询的对象。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公司的总经理和西方国家公司的CEO还是不同的:西方国家的CEO是一个公司的灵魂,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经营权,但受到具有独立性的董事会和透明市场的强约束;我国公司的总经理对董事长的“附庸性”比较突出,独立性很差。有人说,我国公司的董事长事实上承担了西方国家CEO的角色,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尽管我国公司的董事长确实做了西方国家公司CEO的工作,但我国公司的董事长是缺乏独立的董事会和透明市场的约束的,即权力很大,约束较弱。

把董事长确定为公司“一把手”意味着董事长变成了高管,其后果是:

1.董事长作为“一把手”,又是大股东委派的,身份不独立,极易导致对其他股东的侵害,从而破坏公司治理层的契约关系和法律权利平等原则;

2.董事长的“一把手”地位,可能使其独断专行,增加董事长犯罪的风险

3.总经理没有独立的经营权,动力受挫,其潜能难以充分发挥;

4.由于日常决策失误的责任由总经理承担,但决策又往往是董事长干预或参与所致,因此,总经理不情愿做“附庸”或“二把手”,他会极力谋求董事长的职位,甚至可能铤而走险,从而增加总经理犯罪的风险。

当然,董事长很重要,需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咨询能力、规划能力,但不能干预总经理的经营管理,也不能让其他董事服从于自己的意志,这直接关系着董事会的有效性。董事长最需要做的,是调动和发挥每个董事的能力,以作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并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

因此,从发展混合所有制和健全资本市场考虑,既然我国公司的董事长事实上做着总经理或总裁的工作,那就不如直接让其改任总经理或总裁(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可以同时兼任党委书记)。同时,让总经理或总裁承担起类似于国外CEO的职责,而由独立董事担任董事长,并且要坚决摒弃总经理改任董事长被视为升职的错误观念。这样做,首先,董事会的独立性将大大提高;其次,董事长没有降低自己的身份,也容易接受这种安排;再次,也是更重要的,社会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有望增强,因为他们看到董事会尤其是董事长可以平等对待他们,这对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发展中吸引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尤为重要。

如何实现董事会和董事长的独立性

有人会问,董事会主要由独立董事构成,董事长由独立董事担任,独立董事有足够的能力和动力吗?

独立董事来自这样的经理人市场,意味着其原本的身份是经理人。经理人被选聘担任独立董事,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所谓荣誉,是指只有成功的经理人才会被聘为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激励也主要源于经理人市场的声誉机制,而非因担任独立董事而获得的报酬。所谓压力,是指如果担任独立董事后不尽职或违规履职,那会直接影响其担任的职务,其结果是,或者薪酬大幅下降,或者被辞退。因此,这样的经理人市场,也会成为选择忠诚、尽职的独立董事的平台。

如果董事长由独立董事担任,那他无疑同样受到来自经理人市场的强激励和强约束影响,这必然促使其公平、公正履职,平等对待所有股东。

目前,这样的经理人市场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由独立董事担任董事长还不具备条件呢?回答是否定的。一方面,我国公司的董事长本就做着总经理的工作,改任总经理只是回归其本位,是名正言顺的;另一方面,由独立董事担任董事长,能让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看到董事长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并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的诚意,而董事长作为董事会的关键角色,也会带动董事会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并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当然,如果有了上述的经理人市场,那么董事长和董事会的独立性将会真正实现。其实,在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只要政府重视,建立上述的经理人市场并不困难。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

THE END
1.目前,存在哪几种不同风格的董事会?它的特点是,一般在召开董事会时往往有很多仪式。关于公司的传奇经历和神话常常出现在董事会会议上。董事会会议总是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在历数完公司的传统之后,就是歌功颂德,创新受到压抑,这些董事会往往存在于一些成立较早、成绩斐然的公司中。在这种董事会治理下,公司治理实际上有高管层在操作。http://www.zhangzhou.gov.cn/cms/html/zzsrmzf/2024-08-05/876188084.html
2.董事会成员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研究董事会成员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研究,作者:鲁昱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欢迎阅读《董事会成员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研究》,读书网|dushu.comhttps://m.dushu.com/book/13457824/
3.国外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综述(三)关于董事会行为的研究。Nikos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关于董事会研究的内容,他检验了董事会的行为强度(用董事会的会议次数加以表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联系,并指出董事会行为的强度是一个可以选择的、与公司价值具有相关性的董事会特征。 除了上述研究之外,一些研究还指出,董事的名誉资本和报酬计划也会影响董事们的行为。https://www.xuexila.com/lunwen/finance/gongsiyanjiu/1787.html
1.公司董事会特征是什么公司董事会特征是什么 问题相似?推荐使用下方服务 专业律师在线解答 严选律师极速响应 马上提问 您好,若您的问题未解决,可直接提问,平台严选专业律师为您实时在线解答。 3分钟前 广西-南宁用户使用了在线咨询服务 1分钟前 河南-濮阳用户使用了在线咨询服务 1分钟前 云南-楚雄用户使用了在线咨询服务 2分钟前 广东-...https://m.66law.cn/v/wenda/383188.aspx
2.董事会特征(精雅篇)董事会特征 篇1 一、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 许多研究都认为大规模董事会更能提高公司的绩效, 因为大规模董事会提供了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决策咨询, 帮助董事会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帮助企业获得必要的资源,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建立企业良好的外在形象, 降低CEO控制董事会的可能性从而能有效的减少...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0vp0gn.html
3.如何高效召开董事会会议?最全董事会指南在这里董事会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按公司或企业章程设立并由全体董事组成的业务执行机关。具有如下特征: 董事会是股东会或企业职工股东大会这一权力机关的业务执行机关,负责公司或企业和业务经营活动的指挥与管理,对公司股东会或企业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股东会或职工股东大会所作的决定公司或企业重大事项的...https://boardmix.cn/article/boardmeetings/
4.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人数特征及职权?以上就是今天律图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人数、特征及职权,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的职权需要独立的行使,公司的董事会的设立与公司的日常经营和重大决策计划的实施确定密不可分,是股份有限公司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更多有关我国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问题欢迎大家来咨询律图网站,这里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https://www.64365.com/zs/714076.aspx
5.今日财经期刊佳作关注董事会财务专业性对业绩承诺协议方式与方向...而相比于CEO等行使执行职能的高管,董事会在企业经营中的职能设定是监督与咨询,即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纠偏”,从而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因此,本研究认为,将财务经历具体到董事会这一高管团队时,对企业的影响应是有益的。综上,本文从并购方董事会特征的角度出发,参照Xie等(2003)[13]所提出的董事会财务专业性这...https://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tocard/553748109?courseId=90690442
6.公司社会责任范文12篇(全文)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以及领导权结构这三个公司治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来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关系的。 2.1 董事会特征 公司治理理论和董事会职能分化理论认为, 公司董事会结构中独立董事的设置是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企业的决策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Robert...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t9qwoxf.html
7.公司治理这样可以降低中小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成本,减少中小股东因放弃行使权利而导致大股东更方便控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公司经营的情况。 ?案例3:只有董事长一人参加的股东会议 第四章董事会的建设 ?一、董事会的职能和构成 ?二、董事会的特征、模式和运行 ?三、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作用和决策参与机制 一、董事会的职能和...https://www.360docs.net/doc/2e621981b9d528ea81c7792a.html
8.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形成机理制度特征与动态演变(豆瓣)图书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形成机理、制度特征与动态演变 介绍、书评、论坛及推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667796/
9.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效果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大陆桥视野二、董事会秘书特征因素对履职的影响 公司高管的背景特征会对董秘行为决策产生影响,如背景经历、社会资本、性别、年龄、任期等。但有学者研究认为董秘的个人特征对于信息披露等职能的履行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实际操作中,信息披露尺度的把握、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高效性同董秘自身的特质和管理风格紧密相关。 https://www.dlqsyzz.com/?p=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