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下外资企业治理结构调整合规要点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赋予市场主体以平等的地位,外资企业享有国民待遇成为必然。《外商投资法》的颁布结束了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双轨制,倡导外资企业在5年内依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调整其组织形式和机构。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司法》于2023年完成全面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制度,为外资企业营造了更友好的经营环境,必将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指引

《公司法》全面修订的背景及其对外资企业的意义

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与者的公司,其健康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公司法》于2023年进行了第二次全面修订,力图解决《公司法》以往实施中遇到的涉及公司设立、运营、治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如认缴资本制下部分公司注册资本数额畸高、出资期限过长,使注册资本无法体现公司的真正实力,超长的出资期限成为公司和股东逃避对外债务的工具;有限责任公司的小股东在受到大股东欺压时难以退出;监事会因其成员由股东委派难以对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使其监督职能被架空;公司董事及高管在督促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等方面未能承担应有的信义责任,甚至成为股东胡作非为的帮凶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公司法》本次修订集中在资本制度、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公司治理结构、董监高责任的加强等方面。

企业登记事项变更时有发生,不予办理登记事项虽然不是行政处罚,但仍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我国外资企业数量众多,虽然《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已于2020年1月1日实施,但仍有部分外资企业至今尚未完成公司化改制。鉴于过渡期即将届满,建议尚未完成公司化改制的外资企业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尽快按照新《公司法》完成组织形式和机构的调整并办理变更登记,为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公司法》全面修订给外资企业治理结构带来的影响

我国的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三类。在《外商投资法》实施前,三类企业分别依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实施细则设立和经营,其治理结构与公司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三资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因投资者单一,治理结构相对简单,按照新《公司法》调整治理结构的难度较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数量较多,其治理结构相对复杂,在外资企业中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作为重点进行分析。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治理结构

依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设股东会,其最高权力机构及决策机构为董事会,人数组成由合营各方协商,在合同、章程中确定,并由合营各方委派和撤换。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合营各方协商确定或由董事会选举产生。中外合营者的一方担任董事长的,由他方担任副董事长。

董事会的职权是按合营企业章程规定,讨论决定合营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活动方案、收支预算、利润分配、劳动工资计划、停业等。

(二)《公司法》修订前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结构

此次《公司法》修订前,有限责任公司的典型治理结构为“三会制”,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修改公司章程、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等重大事项享有决策权。

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对股东会负责,行使执行股东会决议、决定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公司内部管理机构和基本制度、聘任或解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职权。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主要负责对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公司利益。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1-2名监事,不设监事会。

(三)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针对长期以来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痼疾,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表现为:

关于股东会的职权,删除“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和“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两项内容,突出董事会的决策职能,有利于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董事会职权列举事项删除“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取消董事会成员最多13人的人数限制;鼓励公司吸纳职工代表成为董事;对于职工人数300人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不论是否为国有企业,除依法设监事会并有公司职工代表外,要求董事会成员中必须有公司职工代表,体现出对职工利益的保护;考虑到监事会/监事难以发挥应有监督作用的实际情况,建议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置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不再设监事会或者监事,同时鼓励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成为审计委员会成员。

关于监事会的设置,新《公司法》作出突破性的修改,使得监事会/监事不再是公司的“标配”,规模较小或者股东人数较少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监事会,设一名监事,行使监事会的职权;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也可以不设监事。

(一)股东会

有限责任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会,除投资方为单一主体之外,股东会是必设机构,享有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的权力。

在制定股东会议事规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33条规定,企业的重大事项(章程的修改,注册资本的增加或减少,企业的中止、解散、合并、分立),须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议。而根据《公司法》,该等重大事项仅需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即可通过。鉴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的外国投资者投资比例下限是25%,部分企业外方的投资比例为25%,若直接按照《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表决比例执行,企业的重大事项将由中方投资者单方同意即可通过,很可能与企业章程及合资合同的约定不符。

因此,这类企业在修改章程时,应当特别注意公司股东会对重大事项的表决规则,在必要时补充小股东的否决权,并将其明确约定在公司章程及股东会议事规则之中。

(二)董事会

新《公司法》关于董事会的特殊规定,不再以股东身份作为判断标准,转而以公司规模及股东人数作为考量因素,目的是在充分保护公司职工权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公司组织机构,降低公司的管理运营成本。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多数由中外投资者双方投资设立,属于股东人数较少的情况。因此,根据新《公司法》第75条,可以不设董事会而只设一名董事,行使董事会的职权。但是,与内资企业中存在单纯财务投资者不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中外双方投资者之间通常存在很强的合作和互补关系,都会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仅设置一名董事很可能无法满足双方的需求。因此,中外合资经营企业通常会设置董事会。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新《公司法》第68条,如果企业职工人数300人以上,除非该企业依法设置了监事会且监事会中有公司职工代表,否则董事会成员中必须有公司职工代表。同时,职工董事的产生也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即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三)监事会

当然,由于部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股东只有中外投资者双方,满足股东人数较少可以不设监事会的条件,因此,为实现中外双方投资者对董事及高管的平等监督,企业还可以选择根据新《公司法》第69条的规定,在董事会中设置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的职权,从而不再设置监事会或监事。此外,如果决定不设监事,须由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作者:

刘新波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发展预制菜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中国人寿换帅!蔡希良任公司党委书记

教育部: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让师范类专业“更吃香”

暑期消费新趋势丨“ChinaTravel”带来新增量,清凉消费迎“热浪”

“链”上湾企|广东日化行业龙头,立白是如何“链”成的?

事关户籍管理、自动驾驶、网号网证等,公安部最新披露

南财智库简介

营商环境周报(第128期)|中央发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国常会审议通过2024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营商环境周报(第127期)|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商务部将推出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举措

观酒周报|飞天茅台批价连续回升;澳洲葡萄酒进口量额飙涨;618白酒数据显著增长

《20款手游APP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测评报告(2024)》焦点一览

THE END
1.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示:相似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3~15分钟获得解答! 立即提问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咨询我 黄明律师 盟 服务地区-广东深圳·电话-134-1883-0180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核心,负责决策与监督。依据《公司法》,董事会设董事...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771855.html
2.央企董事会建设进一步深化!到2029年中央企业应建立科学理性...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到明年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和二级子企业董事会建设要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董事会制度更加健全、运行更加规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到2029年中央企业集团和各级应建董事会的子企业应全面建立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 https://www.cnpre.com/list/newsshow.php?id=1843383
3.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履职实务线上培训课程第二讲:外部董事制度在完善治理中的作用与意义(4课时) 1、外部董事制度实施推进现代企业制度 2、外大于内的政策依据和规范公司治理 3、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作用 4、完善战略决策机制防内部人投资冲动 5、依法选人用人推进经理任期制契约化 6、规范薪酬管理改革分配制度激发活力 ...http://www.chinadsjs.com/?c=articles&a=show&id=1203
1.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免费法律咨询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通过其决策、监督和管理等职能,对公司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367421.aspx
2.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上篇)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研究独立董事,离不开对董事会结构和功能的考察。关于董事会的作用,部分理论认为,董事会有效的减少了控制权与管理权分离引起的代理成本。 董事由股东选举出来,用以监督经理执行公司管理事务,独立董事的演进和董事会结构的变化密不可分,大型的(美国语境下是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需要怎样的董事?在1950年代,董事会构成通常...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935810
3.政府信息公开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代会作用的发挥,制约着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制度的重要意义,主动适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加快改革发展的同时,要切实做好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制度的各项工作,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和谐发展。https://sxgz.shaanxi.gov.cn/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1001453&chid=100072
4.掌握股东进入与退出机制的关键要点内部审核: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审核。 工商登记:通过公司内部审核的股东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股东资格的备案登记。 公示与确认:公司对股东资格进行公示,接受其他股东或社会公众的异议,无异议后由公司确认股东资格。 发放股权证明:最后,公司向股东发放股权证明或其他证明材料,正式确认其股东资格。 https://blog.csdn.net/weixin_28999139/article/details/142614441
5.朱大明:公司法立法指导原则的研究——以日本公司法现代化改革为中心3今天的这部日本公司法凝聚了日本对于公司制度百余年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作为日本公司法百年以来最耀眼的作品,4虽然其成色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检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日本公司法现代化改革为日本打造的这部全新的公司法,将会对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6729
6.12月4日9:30,一中院召开涉公司高管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通常以劳动合同中的约定作为劳动报酬的标准并无争议,但公司法对公司高管的报酬作出了特别规定——董事会决定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由于公司高管的劳动报酬涉及劳动法、公司法等多个部门法,因此,平衡不同法律部门保护法益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公司高管的劳动报酬认定的标准也是审判中...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0/11/id/52663.shtml
7.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有哪些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还能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优化配置,而且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https://m.jy135.com/guanli/160587.html
8.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6篇企业通过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可以促使其内部财务工作的实施以及财务政策的制定更加规范化,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建设。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前我国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有企业都为企业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数据提供了参考依据。而...https://www.yjbys.com/zhidu/4145885.html
9.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写法参考(范文五篇)因此,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可以给刑事责任的认定提供人性的标尺,使刑事责任认定更加合乎情理、充满人性,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并且在刑事司法方面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对现实许多疑难、争议案件可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更容易实现我们司法公正与合理的目 标。https://m.588k.com/bgzj/ktbg/501837.html
10.王子一公司治理语境下股份回购资本规制的反思与重塑董事信义义务与法律责任被视为公司股东与管理层利益冲突治理的关键机制,其完善程度会影响立法者对回购决策主体的选择。英美国家公司法拥有较为深厚的董事信义义务的土壤,相应地给予了管理层在回购事项上更多的权力和信任。而我国未形成关于董事信义义务的完整理论构造,与债权人保护关系甚切的勤勉义务规定仍停留在原则性条...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71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