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交通部二零零一年七月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为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在总结近年来公路建设经验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一九八八年版)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第一条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的工作,是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主要依据。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建设项目(含长大桥梁、隧道等独立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小型公路建设项目可适当简化,具体实施细则由各省、自
2、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第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深度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公路网规划为依据;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为依据。预可行性研究要求通过实地踏勘和调查,重点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并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资金、经济效益等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编制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通过必要的测量和地质勘探,对不同建设方案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提出推荐方案,确定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投资估算,论证投资效益,编制研究报告。工
3、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即为初步设计必须遵循的依据。第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的现状及发展;交通量预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建设条件;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路线方案及工程情况;方案选定;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节能分析;实施安排等。预可行性研究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具体要求,分别详见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及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第五条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对所有可能的工程建设方案进行粗略比选论证,筛选出有比较价值的
4、方案(备选方案),进一步作同等深度的技术、建设费用、经济效益论证比较。二级及二级以上等级公路的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路线方案,必须分别在1:50000、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研究;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特殊工程困难路段和独立大桥(隧道)工程应在1:10000地形图上进行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与初步设计概算之差,应控制在上下浮动10%以内。第六条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和交通部颁布的技术标准、规范等。有关的交通量预测和经济评价工作,应分别按附件三: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和附件四: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办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中
5、主要图表,可参照附件五: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图表示例。第七条公路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按照交通部关于公路建设前期工作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委托持有与所承担公路工程等级相应资格证书的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工作必须客观、公正,不应有虚假说明、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应如实反映研究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保证报告的科学性,对报告的质量负责。多个编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时,应确定一个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应负责协调有关参加单位的工作,使各部分工作相互衔接,内容统一,不重复、不漏项。主办单位应对研究报告全面负责。第八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就后,经编制单位行政领导、
6、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签字后送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凡需中央政府审批的项目一般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进行预审,认为报告内容齐全,研究成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办法的要求,提出预审意见,才能上报审批,否则应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后,在未批复前若发现报告的基础依据有重大变化,建设单位应委托原编制单位进行修改或重新编制,补充报批。第九条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主报告及附件两部分组成。幅面尺寸:主报告采用297X210毫米(A4),附件采用297X420毫米(A3)。封面颜色: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淡黄色;工程可行
7、性研究报告采用墨绿色。第十条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行。一九八八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同时废止。第一条本办法由交通部组织制定与颁布,并由交通部规划研究院负责解释。附件:、公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二、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三、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四、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五、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图表示例。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交通部零零一年七月圭寸面格式XXX公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年XX月扉页格式(1)XXX公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办单位:XXX(盖章)设计
8、证书等级XXXX发证机关:XXX证书号:XXX参加单位:XXX(盖章)设计证书等级XXXX发证机关:XXX证书号:XXX扉页格式(2)主办单位:XXXX单位负责人XXXX(签章)总工程师:XXXX(签章)部门负责人XXX(签章)项目负责人XXX(签章)参加人员:XXX(职称)XXXXXXXXX参加单位:XXX单位负责人XXXX(签章)主办人:XXXX(职称)参加人员:XXXX(职称)XXXXXX目录格式1.XXXXXXXX-XXXX-附件:XXX内容要求1.概述1.1编制依据1.2研究过程及内容1.3主要结论2.现状、发展及建设的必要性2.1研究区域概况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发展沿
11、项目与其他交通衔接情况4.2工程环境影响4.3技术标准4.4建设方案4.4.14.4.24.4.34444.4.5建设项目起迄点论证方案主要控制因素及可能的路线方案建设方案比较推荐方案工程概况和建设规模建设项目实施意见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1投资估算5.2资金筹措6.经济评价6.1国民经济评价6.1.16.1.26.1.36.1.46.1.5参数选择与确定费用调整效益计算评价指标及计算敏感性分析6.2财务评价6.2.16.2.26.2.36.2.46.2.5资金构成及条件养护、大修、管理费的测算收费标准的确定及收费额的计算评价指标及计算敏感性分析7.问题与建议7.1存在的主要
13、量表项目影响区公路网现状图项目影响区0布点图XX年(基年)项目影响区现状OD表XX年(基年)项目影响区机动车出行希望路线示意图X年(未来各特征年X年(未来各特征年X年(未来各特征年X年(未来各特征年)有、无拟建项目路网图)项目影响区距离0D表)项目影响区0D表)分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表2.132.14车辆营运成本要素经济价格测算表2.15国民经济评价效益费用流量表(全部投资)2.16国民经济评价效益费用流量表(国内投资)2.17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表2.18财务现金流量表2.19财务现金流量表2.20财务现金流量表2.21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自有资金)(中方投资)(外
14、方投资)2.22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表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交通部二零零一年七月圭寸面格式XXX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年XX月扉页格式(1)XXX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主办单位:XXX(盖章)设计证书等级XXXX发证机关:证书号:参加单位:(盖章)设计证书等级XXXX发证机关:XXX证书号:XXX扉业格式(2)单位负责人XXXX(签章)总工程师:XXX(签章)部门负责人XXXX(签章)项目负责人XXXX(签章)参加人员:XXX(职称)XXXXXXXXX参加单位:XXX单位负责人XXXX(签章)主办人:XXXX(职称)参加人员:XX
15、XX(职称)XXXXXX目录格式1.XXXXXXXX-XXXX-附件:XXX内容要求1.概述3.3.1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3.3.2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概述3.4交通量预测3.4.1特征年路网1.1编制依据1.2研究过程及内容1.3主要结论1.3.1建设理由1.3.2交通量预测结果1.3.3技术标准1.3.4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1.3.5工程环境影响1.3.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含人工及主要材料数量)1.3.7工期安排及项目经济评价结果1.3.8节能分析结果1.3.9问题及建议2.现状及发展2.1研究区域概况2.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2.2.1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发展概况
17、生成-模型标定-未来交通增长3.4.3交通分布-模型标定-未来交通量分布344诱增交通需求及其它运输方式转移量预测-预测方法-预测结果3.4.5交通分配-分配方法分配方案-分配结果及分析(所有备选方案)4.技术标准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公路网发展规划、结合交通量预测和通行能力分析,并考虑新建项目与其他工程衔接状况等因素,论证项目所在公路通道的车道数。5.备选方案拟定5.1建设条件5.1.1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5.1.2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5.1.3社会环境5.1.4拟建项目与其他交通衔接情况6.2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6.2.1对生物环境可能的影响5.2备选方案选定5.2.1建设项目起终点论证建设
18、项目前后衔接情况与城市衔接的关系5.2.2建设项目与沿线主要城市的连接方案论证连接城市的进出口规划互通立交的位置和数量连接道路的技术标准5.2.3控制方案主要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沿线重要城镇规划-其他因素5.2.4所有可能建设方案-走向及控制点-标准规模-优缺点值得进一步比较的备选方案6.工程环境影响分析6.1沿线环境特征6.1.1生物环境:土壤植被、水土保持、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情况6.1.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一般情况(沿线村镇、人口、学校、医院等);文化资源概况(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6.1.3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6.2.2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623对土地利
19、用可能的影响6.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6.3.1路线方案的对策6.3.2借方和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6.3.3绿化恢复植被对策6.3.4其他对策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1投资估算7.2资金筹措8.经济评价8.1国民经济评价8.1.1参数选择与确定8.1.2费用调整8.1.3效益计算8.1.4评价指标及计算8.1.5敏感性分析8.2财务评价8.2.1资金构成及条件8.2.2养护、大修、管理费的测算8.2.5清偿能力分析8.2.3收费标准的确定及收费额的计算8.2.4盈利能力分析8.2.6不确定性分析9.1燃油节约量的计算9.2节能分析9.节能评价通过燃油节约总量和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等指标对项目的
20、节能水平进行分析、评价。10.综合选定10.1建设方案选定综合考虑工程、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节能、建设资金等因素选定推荐方案。10.2推荐方案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10.3推荐方案的规模、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4推荐方案工程概况10.4.1路基10.4.2路面10.4.3桥涵、隧道10.4.4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10.4.5交通工程(含收费方式、人员、服务)。11.实施方案11.1实施方案分析工程的施工条件和特点,研究制约整个工程工期、质量、造价的关键环节,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11.2建设工期安排与实施计划。12.问题及建议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5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主要图表地理位置图图幅
21、范围按路线影响区范围确定。比例尺1:5000001:2000000(本图置于报告正文第一页)1.工程部分1.1路线平纵面缩图平面缩图应示出路线(包括比较方案)起讫点、控制点、地形、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简明示出大桥、隧道、主要路线交叉(互通)及沿线设施(服务区、停车场)等位置。比例尺用1:500001:200000大桥、隧道及纵断面缩图绘于平面缩图之下,简明示出主要地名、哑口、河流、主要路线交叉等位置、名称与高程。水平比例尺与平面缩图相同,或与其长度相适应,垂直比例尺用1:50001:100001.2路线平纵面图(1:10000)1.3路线方案比较图二级及二级以上
22、公路应在1:10000(平原区可小于1:10000)地形图上示出路线平纵面对应的全线推荐方案及其他备选方案1.6路基土石方数量估算表1.7不良地质地段表1.8路面结构方案图1.9路面工程量估算表1.10桥梁工程量估算表1.11涵洞数量估算表1.12典型大桥桥型布置图1.13隧道方案比较图1.14隧道工程数量表1.15互通立体交叉表1.16分离立交表1.17典型互通立体交叉平面布置图1.18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估算表1.19公路用地估算表1.20筑路材料料场调查表1.21筑路材料运距示意图1.22总估算表1.23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比较表2.经济评价及交通量预测部分2.1项目影响区划分图2
24、要投入物影子价格调整表2.17车辆营运成本及构成要素影子价格测算表2.18国民经济评价效益费用流量表(全部投资)2.19国民经济评价效益费用流量表(国内投资)2.20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表2.21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2.22财务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2.23财务现金流量表(中方投资)2.24财务现金流量表(外方投资)2.25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表2.26资产负债表2.27借款还本付息表2.28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表2.29损益表附件三: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讨论稿)交通部二零零一年七月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第一条公路交通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需求的反映,其发生和发展
26、四阶段预测法”。“四阶段预测法”的工作步骤详见第十九条。第四条对于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工作可适当简化或采用其他预测技术。1.经济欠发达,路网简单地区的非高等级公路的公路建设项目;2.具有重大政治、军事意义,而短期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的公路建设项目;3.功能单纯的各类专用公路(如机场专用路),以及为大型工矿项目或新建开发区服务的配套公路;4.地方集资建设的县乡公路项目;5.其它不适宜采用“四阶段预测法”的公路建设项目。第五条公路建设项目预测交通量一般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其他运输方式转移交通量组成。趋势交通量是区域交通需求在正常发展条件下,预测的建设
27、项目交通量。诱增交通量是建设项目实施后,诱发了区域交通需求增长,据此预测的建设项目交通量。转移交通量是由于建设项目的实施,引起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而使其它运输方式与公路建设项目间相互转移的交通量。在进行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时,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宜分别预测。第六条交通量预测的路线范围为包括建设项目本身的相应交通走廊路网。同时应进行无拟建项目条件下的交通量预测。建设项目交通量包括分公路路段的断面交通量和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第七条各类公路建设项目,除必须进行汽车交通量预测外,还应进行混合交通量的预测。第八条为了深化交通量预测工作,高速公路或收费公路宜进行分车
29、项目0表。对于不符合第四条规定,又无可利用0D调查数据的建设项目,则宜进行0D调查;工可阶段必须进行OD调查。3.预可阶段不要求分车型预测交通量,也不要求预测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工可阶段则应按第八条规定执行,同时应进行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预测。4.预可阶段的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收费对交通量影响预测,可根据其它类似项目情况,结合专家经验确定;工可阶段则应符合第十六、二十七和二十九条的规定。5.预可阶段只要求做推荐建设方案的交通量预测;工可阶段则应分别对推荐建设方案和其它交通量可能发生变化的备选方案进行交通量预测。交通调查分析第十二条交通调查是进行项目交通量评价的基础。交通调查包括交通方
33、下几点:1.0D调查点的布设,应以能够全面掌握项目直接影响区与间接影响区之间、直接影响区内各小区之间以及小区内部等各主要路线交通流情况为基本原则;0D调查设点主2.与拟建公路项目平行或具有竞争关系的公路,应是要考虑的公路路线;3.为掌握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应在与拟建公路项目交叉的主要公路上布设0C调查点;4.应在稍远离城镇的公路上布设0D调查点,以避免市内或短途交通的影响;应选择路基较宽,线型较直(视距250米以上)的路段布设0D调查点,同一离;0D调查点的上行与下行两个调查处之间应留有不少于150米的距为核实日常交通量观测值和掌握昼夜交通量的比例,在有典型代表性的路段上,可
34、同时设置几个12小时和24小时交通量的观测点。第十七条交通分析是交通量评价的重要环节。交通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区域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特点分析,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结构分析、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分析、现状公路网交通运行质量分析及0D调查数据分析。第十八条0调查数据分析是交通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0D调查数据的整理、编号和录入数据库,同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以消除调查或录入时的误差;2.利用数据库对0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车型比例、运输效率等指标;3.各0C调查点年平均日交通量0D表的制作,其公式如下:QijkVijk式中:Qjk
35、-第K个0C调查点i区到j区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jk-第K个0D调查点i区到j区的样本交通量;12小时调查的样本扩大系数,如果车辆被全部调查,则=1;=12小时观测交通量/Vk或=1/抽样率;日昼比,即全日24小时观测交通量与白天12小时观测交通量之比;1月交通量不均匀系数。1=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2周日交通量不均匀系数,2=周平均日交通量/观测日交通量。1、2、可从项目直接影响区或邻近地区的连续式观测站取得。4.项目影响区0D表的合成。项目影响区0D表的合成,一般分两个步骤:是构筑影响小区的交通出行集,小区的交通出行集由所有从小区向外放射的公路上距小
36、区最近的OD调查点(一个路径上只能有一个0D调查点)组成。交通出行集的个数等于影响小区的个数。二是合成小区的发生到达交通量,方法是把交通出行集内所有的0D调查点的0D表有关小区的交通发生到达出行进行累加。具体为:式中:n1%V,小区I与小区J间的交通出行量;VIJK第K个调查点的小区I与小区J间的交通出行量;调查点序号;交通出行集内的调查点个数。每一次的累加过程解决一个小区与其它小区间的交通集中发生量的合成,所有小区都进行这样的累加过程后,项目影响区0D表的合成就完成了。交通量预测第十九条“四阶段预测法”的工作步骤为:首先,进行社会经济的分析,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其次,预测小区
40、量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模型形式如下:丫a。aiXia2X2anXn、aia2an丫a。XiX2Xn式中:Y区域集中(发生)量;X1Xn区域社会经济指标;a。an回归参数。本模型适用于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差别不大,经济与交通参数收集比较齐全的地区。3.强度指标法强度指标法是通过研究单位社会经济指标产生的小区交通出行量,预测将来集中、发生量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强度指标有:人均交通出行量;单位经济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等)交通出行量;单位运输工具交通出行量;各类土地单位面积交通出行量。强度指标法具体模型如下:T卫EidEoi式中:T未来预测特征年i区交通出行量;Toi基年i区交通出行量;
41、01Eoi基年i区社会经济指标;01Ei特征年i区社会经济指标;d交通出行强度指标修正系数。第二十二条交通量分布预测是根据集中、发生交通量推算各小区间交通出行分布的过程。交通量分布预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现在状态法,二是综合模式法。1.现在状态法现在状态法是由现在OD表推算将来交通出行分布的一种方法。现在状态法主要有均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底特律法(DetroitMethod)和弗雷特法(FratorMethod)等几种模型形式,其中费雷特法应用较为广泛。弗雷特法的具体形式如下:QjQoijGjLiLj2GjQajQoajQpiQopiLiQopin(QoijGj)j
42、1LjQoajn(QoijF)i1式中:Qij未来某预测特征年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Qoij基年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OijGjj区交通集中量增长倍数;Fi区交通发生量增长倍数;Qaj特征年j区交通集中量;ajQoaj基年j区交通集中量;oajQpi特征年i区交通发生量;piQopi基年i区交通发生量;Li区对于所有j区的位置系数;Ljj区对于所有i区的位置系数。2.综合模式法综合模式法是利用区域经济活动质量和交通出行阻抗情况,预测将来交通出行分布的一种方法。综合模式法主要的模型形式是基本重力模型及其变形。重力模型基本形式如下:PA.QijKjD.ij式中:Qji区到
44、路网描述参数以及线路阻抗模型使两者基本吻合。常用的交通量分配方法有:全有全无法、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多路径概率分配法等。1.全有全无法全有全无法是根据路线阻抗,寻求i区到j区的最短路径,将分布交通量Qj次分配到最短路径上的预测方法。全有全无法仅适用于路径阻抗显著优越或单个路线的情况。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的思路是将分布交通量2.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法分配法Qj分割成若干份,按照全有全无法进行多次交通量的路线分配,所不同的是下一次的分配,要根据上一次的分配结果,重新计算路线阻抗,寻求新的最短路径。3.多路径概率分配法多路径概率分配法的分配步骤与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
45、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每一次分配时,需要根据路线阻抗,寻求i区到j区包括最短路径与次短路径在内若干路径,然后按照一定概率把分割后的分布交通量分配在这些路线上。每条路线的分配概率可由下式确定:Pkexp(tk)"mexp(ti)i1式中:Pk第k条路径的交通量分配概率;0分配参数;ti第i条路径的路线阻抗;tk第k条路径的路线阻抗;m可供选择的路径数。第二十四条分车型交通量预测有两种预测方法,即基于分车型车辆0D表的交通量预测法和基于客(货)流0D表的交通量预测法。1、基于分车型车辆0C表的交通量预测法基于分车型车辆0D表进行交通量预测,首先预测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