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白肺”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成为热词。很多呼吸病患者担心自己患上“白肺”,纷纷前往医院检查。而检查是否患了“白肺”的重要途径就是做胸部CT。但是,对于备孕、怀孕的女性来说,CT检查会不会对她们有影响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CT?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用X线束对部位进行扫描,再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说得通俗点,我们平时做的X光相当于将人“压扁”了去观察,核磁共振则是将人“摇一摇”再去观察。CT则要强大很多,它是直接将人进行“切片”,然后一片片去观察。这样一比喻,你也许就知道ct到底有多准确了。
做一次CT
对人体伤害有多大?
电离辐射剂量的单位是mSv,做一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2mSv-15mSv,10mSv以上的剂量可以视为高风险。
看到这,你是不是开始担心了?其实不然,因为医生在决定患者是否进行CT检查时,已经权衡过利弊了。只有在无其它检查手段可行的情况下,才会要求患者行CT检查。
虽然CT检查存在风险,但是做好防护措施,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不必过于担心。
事实上,人们每天都在接受大小不一的辐射,例如乘坐飞机20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0.1mSv;照一次胸片约为0.2mSv;胸透一次剂量约为1.1mSv;每天吸1包香烟,每年约接受辐射为35mSv;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约<0.01mSv。每个人每年所接受到的天然背景(本底)辐射剂量为2mSV左右。
我们再做一下排序,让大家更为清晰:
·B超、磁共振成像(MRI):没有辐射,绝对安全;
·X光摄影(平片):0.1MSV,剂量很小,完全安全;
·CT:2-15mSv,辐射较高,但是辐射量处于安全范围,不用过于担忧;
·核医学检查SPECT:0.1-5.2mSv,剂量不大;
·核医学检查PET/CT:PET与CT辐射剂量叠加,最大仅有15mSv。
从整体上来看,影像学检查所产生的辐射都属于安全的范围,受检者不用过度担忧!
妊娠期应用辐射性影像学检查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2021年欧洲的研究认为,妊娠期使用辐射性影像学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短期确定性风险和长期随机风险。
短期确定性风险包括产前死亡和器官发生期间的细胞死亡一一导致生长迟缓、畸形和神经系统影响(小头畸形、智力或发展迟缓)。
2020年中华围产学会在《妊娠期应用辐射性影像学检查的专家建议》中提出导致不良结果的风险大小和程度取决于暴露的孕周及暴露的剂量,这篇建议中提出的是临床上,造成胎儿不良结局的最低辐射暴露剂量通常为50~200mGy,造成出生后严重智力障碍的最低暴露剂量是610mGy
就和药物毒性一样,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无稽之谈!
1.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单次辐射性影像学都不足以超过100mGy,因此不推荐作为终止妊娠的医疗指征。
2.但是如果在孕期,尤其是早孕期间,因为一些病情需要,多次进行辐射性检查或特殊类型的检查,导致累积的暴露剂量超过500mGy的话,须告知胎儿出现严重损伤的可能性较大。
3.若是介于100~500mGy之间的话,国内的专家建议及国外指南,均建议:充分告知风险,包括近期及远期的风险,参考法律法规,由孕妇及家属做决定。
目前,无论是国内外,妇产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在孕产妇是否可以进行辐射性影像学检查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相似的认知。但是对于近、远期影响,以及阈值的划分还是存在较大的争议,还需要后续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我们现在能够做到的,就是不要过于惧怕辐射性影像学检查,大部分的X射线和CT的检查,并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当面对患者的疑问的时候,可以按照本文综合孕周、检查项目、检查部位等多方面考虑,降低孕妇及家属的焦虑。
不论医护人员还是普通患者,都应该学习一点防护辐射的知识。我们应该掌握CT检查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知识,非特别需要,尽量用非辐射方法或拍片解决,防患于未然,减少辐射对人类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