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床(是一位肝病损切除术术后3天的患者)
55床(是一位全脾切除术术后11天的患者)
话题:
57床患者今天中午做了一个复查CT,55床患者对着57床患者说:“做CT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做一次被辐射一次,搞不好就会致癌,特别是增强CT,那个增强就是从血管里面打进去一种药,方便医生看的更清楚,但是这个药有毒!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刚做完CT,要多喝点水,起码要喝3000ml,要把毒排出来,唉,医院也真是的,一边治着一边伤着......”
57床刚做完检查回来很疲惫,听了55床的话后并没有回复,此刻正在闭目养神。(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心电监护仪上面的心率从80次/min变成102次/min)
Ps:谈到CT辐射,明显还是紧张了。
对于这类相似的场景相信大家的日常工作中不会少见,关于55床患者说的一段话,先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也并非一字不对全无道理;但是很多患者都喜欢把自己在网上搜到的片段和电视中看到的片段固执地当成自己片面的见解,一言不合就百度,但不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只知其中的一二分,不知另外的的八九分,自然也就得不到最全面最正确的认识。
首先那段话里面有三点是正确的:
vCT对人体有辐射
v增强CT需要注射增强剂可以看的更清楚
v增强CT做完喝水可以帮助代谢碘对比剂
其他不正确的下面一一为大家解答...
做一次CT对身体的辐射到底有多大?
什么是辐射?所有的辐射都对人体有伤害吗?
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
每天吸20支烟每年0.5-2mSv
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0.01mSv
每个人每年所接受到的天然背景(本底)辐射剂量为2mSV左右
我国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剂量限值是50mSv
五年内每年接受的平均辐射上限是20mSv
所以说,在安全辐射剂量范围内是没那么恐怖的,致癌就夸张了。
增强CT伤害是不是也增强了?
“增强剂真的有害吗?”
CT的扫描方式分为分:平扫(plainCTscan)和增强扫描(contrastenhancement,CE)
平扫是指不用造影增强的普通扫描,一般CT检查都是先做平扫。
增强扫描是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
所谓增强剂也就是造影剂,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法,离子型常用的是泛影葡胺,非离子型常用的是碘海醇。如果说CT是黑白的,那么增强CT就是彩色的,总之一句话,增强CT不仅看得更清楚,而且辐射剂量与CT的辐射剂量是一样的。在做增强CT之前,都会先给病人做碘过敏实验,而且一般24小时就会完全代谢完,所以说,碘对比剂没有毒。
身体各部位CT检查平均辐射剂量
受益于科技发展,现在有一种CT检查也可以达到非常小的辐射剂量,就是双源CT。举例说明:
*心脏低剂量
全心扫描完成0.13秒,最低可低至0.1mSv左右(达到DR胸片水平),较常规CT辐射剂量降低90%。
*肺部筛查
自由呼吸,0.4秒完成,0.06mSv(相当于拍了3张胸片),其辐射剂量甚至低于乘客坐一次国际航班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头颈心一站式
0.7秒完成,1mSv
*胸腹大范围血管检查
0.8秒完成,2.0mSv
*冠脉检查
常规CT一半甚至更少的造影剂用量即可完成,大幅度降低了造影剂肾脏毒性及过敏反应的可能。
不用疑惑为什么明知有辐射还一定要去做,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CT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虽然有辐射,但是CT检查效果对临床各个方面的有着特殊的诊断价值,应用广泛,这些价值与辐射比起来那绝对是益处更多的。所以说医院也并不是一边治着一边伤着...
有没有办法减少辐射?
电离辐射的防护有三大原则:
②距离防护
③屏蔽防护
检查前摘除金属物品
事前做好检查准备
在进行胃CT检查时候,建议多喝水,让胃部充盈,提高检查效果;在进行空腹肝胆胰脾CT时,一定要禁食,
CT检查时,医生会提出一些要求,需要患者配合,比如提示需要吸气和憋气,一定要配合。
检查完之后
我们可以通过喝绿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胡萝卜、橘子、西红柿和苹果等,还有海带、紫菜、黑木耳等具有抗辐射作用的食物,来降低辐射的影响。
增强CT,检查完可以通过小便代谢,碘对比剂会随着尿液排出,一般24小时就会完全排空,喝水的话根据自身的病情掌握一个度,禁食患者切不可违背医嘱大量饮水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