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遇到反复发热原因不明或发现血常规有明显异常时,临床医生可能会跟患者家属谈“骨穿”,那么到底什么是“骨穿”,“骨穿”后对人危害大吗?
一、什么是“骨穿”?
二、那么哪些情况需要做“骨穿”?
(1)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和可疑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骨髓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2)可疑疟疾、黑热病等寄生虫病。
(3)不明原因反复发热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
(4)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
(5)骨髓液的细菌培养。
(6)已经确诊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经治疗后,判断疗效时。
三、哪些情况不适合做“骨穿”?
(1)血友病患者禁止行骨髓穿刺;
(2)有出血倾向时,操作时临床医生会特别注意,并做好防护措施。
四、“骨穿”部位都有哪些?
(1)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
(2)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
(3)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
(4)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五、“骨穿”对人体有危害吗?
(1)“骨穿”是血液肿瘤科常见的有创性操作,一般来讲穿刺前临床医生都会在穿刺部位行局部麻醉减少疼痛,骨髓穿刺一般10-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可能需要延长。在正规的操作下,一般没有后遗症。
(2)“骨穿”是一种基本的诊断评估手段,有些患者或家属误以为抽取骨髓液会损害人体的精髓,不愿进行检查,实际上骨髓检查所需的骨髓液是极少量的,一般为0.2ml左右,部分疾病可能会抽取5-10ml,而成人骨髓液往往超过2000ml,因此骨髓穿刺检查时所抽取的骨髓液与人体总量相比是极其微量的。另外骨髓再生能力很强,少量抽取后会很快生成,所以对患者健康没有危害。
六、“骨穿”之后需要注意什么?
(2)穿刺后需注意穿刺部位清洁护理,一般三天内不沾水以避免感染。(科普作者: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周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