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莉莉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规范的应用示范”(2020YFC2006100);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服务链’视域下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研究”(19SRB006)
一、研究背景
二、老龄健康产业的概念界定
三、中国老龄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老龄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摘要
(一)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为老龄健康产业带来巨大消费市场
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快速下降,使中国在进入21世纪初就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此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中国的老龄化水平已达到10.46%,人口年龄结构已由典型的成年型年龄结构发展成了老年型年龄结构,此后1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人,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18.7%。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使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迅速,并且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中高龄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随之而来,老龄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
(二)疾病谱系的发展变化带来健康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三)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当前,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面临的重要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对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影响。其中,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医疗费用开支的逐渐膨胀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寻求一条“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已成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不仅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更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于2016年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15年内“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战略,将发展健康产业作为其中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并于2021年11月18日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到老龄健康产业中,充分满足不同人群在晚年生活中的各类健康产品与服务需求,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内容之一。
(一)老龄健康产业定义
对于何为老龄健康产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学界使用较多的有“老年健康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康养产业”等,概念并不统一。从已有研究看,主要的概念和观点如下:
一是从老年人视角,认为老年健康产业主要是以老年人为中心。将产业内容由过去的老年医疗延伸至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更大的老年健康产业链,以老年患者社会完好状态、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生命周期全过程为产业链核心,服务内容包括护理、康复、急救、诊治、干预、评估及监测等(庞烨,2020)。将老年健康产业划分为老年医药服务、老年健康管理、老年保险服务、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保健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及其他边缘产业。
四是从康养角度,更大范围地看待老龄健康产业,将老龄健康产业拓展到康养产业。认为应该将康养产业的边界拓展至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以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康养为核心特色的服务供给、产品生产和信息传播,涵盖多领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产业。认为其产业链涵盖康养教育、康养技术开发、康养大数据、康养设备制造、健康咨询管理、医疗保健服务、中医药康养、康养护理、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康养旅游、康养食品、康养地产、康养会展、智慧康养等涉及众多产业领域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丁文珺等,2020)。
(二)老龄健康产业分类
(三)老龄健康产业特征
老龄健康产业具有明显的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产业融合性特征。
二是技术密集型特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老龄健康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将会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医疗卫生、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产业领域,对现代医学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增大,将越来越体现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三是产业融合性特征。从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来看,健康产业与健康事业密不可分。健康战略如果要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在一些市场性特点较为明显的领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但在公共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普及、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等领域,仍然会有部分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因此,这种产业性和公益性相融合的特点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存在。此外,老龄健康产业涉及产业领域众多,在老龄健康产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健康产业内部各个行业之间的交叉发展、融合发展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征将会不断凸显。
(一)老龄保健品市场
(二)老龄康复辅具市场
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印发,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对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进行顶层设计,极大地促进了康复辅具、医疗器械等市场的发展。许多企业纷纷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策略,积极拓展老龄用品市场,欧美、日本等海外企业也都开始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在助听器等技术门槛较高的市场,海外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据很大比例。但同时,我国在老龄康复辅助器具的技术研发、适老化设计、生产、销售等领域也迅速发展,许多国产康复辅助器具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肌电手、液压膝关节、智能集尿器、智能化上下肢康复训练设备等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此外,随着《全国康复辅具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等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国老龄康复辅具市场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养老、智慧养老等概念不断出现,诸多高科技产品和服务陆续出现,如各种服务机器人、智慧住宅等,已逐渐应用到老年人的居住设计以及生理功能的辅助和心理慰藉上。许多民族品牌也开始积极加大科研投入,参与市场竞争,同时,专门的老龄辅具、用品租赁市场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出了辅具清洗、消毒、处理等业务。
(三)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市场
(四)养老服务市场
养老服务市场是目前我国老龄健康产业中发展最快、需求最大的产业内容。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国家在养老服务产业的扶持与引导力度不断增强,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市场领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目前养老服务市场在规模上正在由大型养老社区向适度规模的专业机构转变,在服务内容上正在由强调综合向强调专业上转变,在服务对象上正在由全部老年人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转变,在投资主体上由中小型民营企业向大型集团企业转变,在运营模式上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由注重国外经验引进向本土化模式创新转变,同时国企、央企进军养老服务产业的趋势更加明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此外,在实践发展中养老服务产业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的运营模式,如以专业护理为特色的连锁型机构,以“保险+养老”的金融产品与养老实体服务融合发展的模式等,以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建民营模式等。同时,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放管服”的改革力度不断增强,政府着力发展基本养老服务,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力度进一步增大,特别是在服务业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环境更加优化,“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格局更加明显。
(五)医养结合服务市场
医养结合是近两年我国政策着力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目前医养结合服务市场的发展来看,一种是以养老机构为主,在政策的指引与扶持下,养老机构或内设医务室,或内部成立医疗机构,或与医院进行服务合作,不断拓展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与便利程度,以此来满足入住老年人以及辐射地区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另一种是以医疗机构为主,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转型过程中,大都通过增设老年科,增设护理区,拓展养老服务内容,甚至直接建立护理院、养老院等方式来拓展医养结合服务。第三种则是在社区层面,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服务的衔接、融合来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但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标准以及社区层面的服务发展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养老服务本身发展较弱,医养结合所面临的问题更多。
(六)康复护理服务市场
康复护理市场是我国老龄健康产业中刚性需求最大的领域。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高,且大都集中在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等慢性疾。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康复护理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大。从目前的康复护理服务市场来看,仍然是以医疗机构为主,2018年全国3.2万多家医院中,仅有800余个康复医院,所占比例仅为2.5%。许多心脑血管或疾病急性期过后的老年人主要是在医院或专门的护理院进行康复,在短暂的医疗机构康复期结束后,主要是回归家庭进行康复训练。随着我国老龄健康服务市场的发展,政府开始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康复服务市场,并鼓励一、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同时,大部分养老机构特别是中高端养老机构开设康复中心,甚至开办康复医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康复服务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矛盾。
(七)健康休闲娱乐市场
健康休闲文化娱乐服务也是我国老龄健康产业中的重要内容,并且随着低龄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老年人对个人生活品质与晚年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老龄健康休闲娱乐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在老年教育市场,国家已在加快推进社会办老年大学的力度,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针对老年教育娱乐需求的企业。老年旅游市场已渐成市场规模,成为许多旅游产业的主体消费力量,市场服务也更趋规范化、适老化、品质化以及多样化。此外,在老年人健身体育市场,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身体育市场进一步发展,中老年人的健康休闲娱乐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八)智慧健康服务市场
(一)健康需求将呈现众多新变化
(二)保健品行业整体淘洗,未来趋势向好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特别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引下,老年保健品市场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趋好。随着人们保健、养生意识的提高,保健品行业的受众逐渐年轻化,保健品刚需属性进一步加强,消费潜力逐步得到释放。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保健行业的市场环境不断规范,行业将迎来整体淘洗,未来趋势向好,特别是在养生/抗衰类产品、老年病术后康复/保健药品/食品、保健器具类等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三)中医药产品与服务市场迎来重要机遇
(四)老龄用品制造产业将快速发展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在此转变过程中,我国的老龄制造业也将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已经就有多年发展基础的康复辅具制造产业,将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品质、产品品牌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老年群体需求层次的不断升级,老年人的健康监测、家庭护理、康复理疗、辅助出行等产品的更新换代将进一步加快,普适化的产品设计将更受欢迎。
(五)健康管理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从目前政策导向来看,加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和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发展已成为明显趋势。未来,以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营养膳食、健康体检等为主要产业内容的健康管理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即将催生出巨大市场,在老年健康营养膳食产品/代餐/保健食品研发等市场、体检后续持续性的健康管理与咨询服务等市场都蕴含着非常多的市场机遇。
(六)社区居家老龄健康产业将厚积薄发
(七)深度医养结合创新业态新模式
深度医养结合已经成为老龄健康产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已有的医疗功能配置需要更加深化和落地,而不是多停留在宣传“噱头”上;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层面加大力度,通过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医疗坐诊等方面进行医师等资源的共享配置。此外,越来越多的公立和民营医院、护理院开始不断加大医养结合的模式探索,包括成立专门机构、专门康复区,并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同时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也开始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康复训练、慢病预防等开展老龄健康服务。未来,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将进一步深化已有医疗功能配置;医院、护理院将加大医养结合模式;基层医养结合服务市场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八)康复护理服务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养老服务市场,“以有效供给比例提高”为目标的供给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后市场供给重点,康复护理服务市场将迎来进一步发展。目前,各医疗机构纷纷拓展康复/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致力于提升专业康复护理服务水平,且民营康复医院/康复机构发展迅速。从整个市场状况来看,刚性需求进一步释放,民营康复护理机构将加快发展,基层/社区康复护理服务也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九)智能化老龄健康市场将加速发展
(十)老龄体育文化娱乐休闲产业潜力巨大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
制作维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信息与技术研究所邮编:100088电子邮件:crca20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