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将自己对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总结如下:
1.发现需求:
2.分析需求:
3.描述需求:
展开讲内容很多,简单以电商为例,通过数据发现需求很典型。电商最核心的数据是什么?转化率。很多都是要一层一层转化,从找到用户触达,到首页,到商品详情页,到付款。做产品的细节时要把每一层都细分下去。
这个方法也很实在。当你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怎么做的时候,你可以拿一个第三方物品进行联想。比如我是一个做手机的,不知道怎么做了,可以拿一张纸巾,看纸巾有什么特征。比如它是白的,颜色很纯,你也许会想到手机的颜色、外观是否可以有突破;比如它很软,易于折叠保存,质量好还防水,这些特征能不能在产品得到体现;再比如它很轻,手机能不能再轻几克?做产品实在想不出思路,就可以从第三方借鉴。
需求怎么来呢?通过以上各种思维方法开展头脑风暴。做头脑风暴要产生足够多的点子,重要的是得发散,不去批判别人,只做贡献,想到就写出来。最早要做加法,不要一个人提出来,别人就说这不行、那不行,先鼓励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构想,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来梳理。
当梳理完所有的需求的时候,哪些需求能满足“更”这个字,意味着先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将需求归纳为5大类,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互联网产品围绕这5大类需求,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互联网用户真正的需求其实就是一个字:更。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从基础的生理需求(吃、穿、住、性等),到安全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到更高层面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被满足。但人的需求没有止境,总是希望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需求的“贪婪”才是互联网用户本质的真实需求。
所以关于用户需求,我引用一个经典的例子,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说,如果在汽车时代早期(马车时代)询问客户有何需求,很多人可能都会回答说:“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于是很多人用这个例子证明,了解用户需求没有用,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福特按照用户的需求去做,怎么可能造出汽车,只可能想着为用户提供“跑得更快的马”。所以,用户需求是可以创造的,福特根本没有按照用户需求去做,因而才生产出了汽车。我认为这个例子,不是证明用户需求不重要,而是证明了找到用户真正需求更重要。当用户回答“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看似用户基本的需求是“马”,其实用户的真实需求是“更快”。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用户回复、行为、抱怨等现象,发现用户本质的真实需求。
在对用户需求进行排序时通过需求采集判断对用户需求的目的(问题)、行为和原因进行量化。在通过需求提炼完成需求的分析和排序。
通过4种需求采集分析方法,要验证需求是否存在,量化用户需求的目的、行为和原因。
一般我会按性质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定性是通过观察、交流的形式,主观进行用户需求总结;定量是通过数据的方式客观进行需求判断。从形式方面分为“说”和“做”,“说”是来自用户直接表达,“做”是来自用户行为的分析。
需求提炼
通过采集、提炼之后我们的思路也应该慢慢明确:
互联网产品和传统工业产品一样,产品设计也要明确定位,要衡量市场大小,要测试市场,要分析对手的实力。不同的是互联网产品更能顺着用户的需求来,不是整天想改变用户的行为,而是拼命想着更好地讨好用户,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以某视频下载产品为例:
用户需求驱动成立,产品决策可做。有一项不成立,要谨慎决策。
用户需求驱动成立后,再进行竞争分析、内部资源和其他因素的产品决策。
作者:木良非著名电商操盘手,中联达集团COO,自媒体人里的小学生,欢迎交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