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趋势及医疗美容类型医美APP发展现状分析[图]

生活美容指的是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皮肤护理、形象设计、化妆、膳食保健、健美运动等非医学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护理、美体塑身、SPA、化妆修饰等服务。与之对应的是医疗美容,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区别主要是真皮层是否破损。

医疗美容对人体有创伤性和侵入性的改变。根据卫生部的定义,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具有其他具有创伤性或入侵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或再塑。医疗美容可以继续细分为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美容外科中的项目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四级高等项目只能在三级整形外科医院或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才能开展。

全球医美市场近万亿规模,已经步入稳定增长阶段。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医疗美容总治疗项目量为2339万例,同比2016年的2347万例略有下降,其中手术治疗量和非手术治疗量分别为1077万例和1262万例,同比2016年分别增长5%和下降4%。,预计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7.2%,到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为1782亿美元,折合约为1.2万亿元。

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为1220亿元,2014-2018年复合增速为23.6%。中国在2017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亦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2018-2023年,中国医美市场仍将保持24.2%的高年复合增速,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国,成为医美第一大市场,于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3600亿元。非手术类项目的风险相对较低、起始花费较低,爱美人士的接受度较高,年复合增长率较手术类项目更高,达到26.3%。

医疗美容疗程渗透率以每千人接受医疗美容疗程为单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千人接受医美疗程为1.7,同比美国为12.6,巴西为11.6,韩国为8.9,渗透率对标成熟市场仍然有5倍的发展空间。以2017年世界银行数据为参考,巴西的人均收入为8839美元,是中国的1.3倍,医美渗透率达到中国5.8倍;与印度对比,印度的人均收入为中国的0.26倍,医美渗透率达到中国的0.35倍。根据数据测算,2019年中国内地医美市场渗透率有望从2009年的1.5%提升到2020年的3.6%。中国的渗透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还尚未匹配,仍然具有可提升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20167元提升到2018年的28228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7%。预测,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将维持7.7%的年复合增长率。世界银行资料显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美元之后,即进入到中等发达的小康社会,对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的需求预计增加10%左右,且每年预计将持续递增。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当前老龄化率水平已经达到17%,仍然低于欧洲和日本,老龄化率还将进一步提升。皮下注射填充和肉毒杆菌毒素等微整形项目能够丰满组织,修复因衰老而丢失的胶原蛋白,预计将催生更多希望通过医美减缓衰老的消费者。尽管医美的接受逐年提升,越来越多年轻00后和95后成为医美用户。

一、医疗美容类型

医疗美容主要分为两大类:手术类及微整形类(即非手术类)。手术类医疗美容按照部位又可分为五官医疗美容、美体医疗美容、皮肤医疗美容、口腔医疗美容、其他医疗美容等,比较经典的项目包括眼部手术、鼻部手术、胸部手术和瘦身等。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可分为微创美容类(注射玻尿酸、肉毒素等)、皮肤美容类(激光、热玛吉、磨皮等)等。

医疗美容分类

对于消费者而言,相比于手术类项目,非手术类项目的风险相对较低,创伤小,通常1-2天即可恢复,起效更快,且不具有永久性和不可逆转,价格更低,更容易接受。而对于行业经营者而言,非手术类项目操作更为简单,消费频次更高,且开设资质门槛更低,非三级专科或综合医疗机构即可设立。

医疗美容分为手术类和微整形类

预计2018-2023年复合增速达到26.3%。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微整形类医美的普及,原本属于高端消费品的医疗美容正逐渐进入普通人群的日常生活。香港地区医疗美容整体就诊人数将由2011年的318万人增高至2020年的880万,其中,微整形类医美的手术例数将由2011年的210万增加至2020年的1097万,增速远超手术类医美,两者的差距也预计将扩大继续扩大。而中国地区数据也同样能够观察到这一现象,非手术类项目案例数和市场收入占比均显著提升,增速超过手术类。根据新氧招股说明书披露,2018-2023年,中国手术类市场增速预计为22.7%,而非手术类则有望达到26.3%。

全球市场根据部位分类,主要可以分为牙科、面部美容、激光类美容和胸部植入,2016年市场份额分别为34.31%、34.13%、19.46%和12.28%。其中,面部美容主要是通过皮下注射填充玻尿酸和肉毒杆菌毒素以帮助减轻皱纹、眉间纹及复原面部皮肤等。德勤预计面部美容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提升,到2020年预计达到36.28%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一大细分。

玻尿酸作为美容填充剂广泛使用,用于微整形领域可作为隆鼻、下巴充盈、丰唇和抗皱等填充剂,或作为保湿水光针的注射产品。肉毒素则是一种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作用于横纹肌、内脏肌和胆碱能系统等,达到除皱的目的。与其他美容项目相比,注射类可以达到“快餐美容”的效果,价格便宜、起效快、不影响工作,且多数可逆转、玻尿酸天然保湿因子,安全性更高,受到广泛青睐。玻尿酸和肉毒素注射分别占据最受欢迎十大医美项目的“状元”和“榜眼”。

二、医美App

我国正规的医美机构约有9500家,其中小型民营诊所占据7成左右,而“黑诊所”则超过60000家。对机构筹建者而言,微整形类医美相比于手术类医美,所需软硬件成本低、行业发展迅速、潜在用户数量巨大,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同时,由于其获客成本高,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其营销成本占比达到50%,极大地挤压了其净利润,因此现阶段医美机构中,仍以小规模连锁为主,其易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获客成本,保证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微整形类医美服务运营所需成本投入小、运营门槛低,整个行业中不规范经营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这些不具有营业执照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美机构,规模小,隐蔽性强,监管成本高、监管困难,但其数目巨大,执业人员未经过正规、系统培训,所使用医疗耗材也多以次充好,达不到行业基本要求,以降低成本作为提升利润的主要方式,不仅使用户利益受损,也直接瓜分了正规医美机构的市场份额,使其运营成本间接增加。随着医美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逐渐增大,对整个行业的监管也必然将收紧。伴随着非法机构的减少及消失,正规机构获客成本有望降低,也将推动整个行业格局发生变化。

一方面,大型连锁民营机构在门店地理位置的设置上,分布范围广,优先布局具有支付能力、需求旺盛的北上广深,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也会设立分院机构。另一方面,大型连锁医美机构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的、附加值高的医疗美容服务,从上游采购到下游口碑都形成较好的规模效应。大型连锁有利于吸引优秀的医生资源,具有与国内外领先机构合作的资金能力,可以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仪器,提供高质量的医美服务。同时,通过管理能力和精细化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用户粘性。

不考虑小红书、美团点评等综合交互平台,目前专注于医美的平台APP的竞争格局已初露雏形。6个品牌app已初具规模,分别是新氧、更美、美黛拉、悦美、美黛拉、美呗、美丽神器。通常衡量医美APP的规模主要有2个指标,一个是该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比如医生专家咨询量、合作机构规模以及整形社区日记量,另一个是积累的消费者规模,即用户量。当前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新氧和更美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主流医美App平台

《2025-2031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2025-2031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投资前景,2025-2031年中国医疗美容企业投资战略分析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THE END
1.医疗app行业前景分析.pptx医疗app行业前景分析CATALOGUE目录医疗app行业概述医疗app市场现状医疗app用户需求分析医疗app技术发展医疗app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医疗app行业未来展望医疗app行业概述CATALOGUE01医疗app是指专门为医疗行业开发的应用程序,旨在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定义医疗app具备多种功能,如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健康管理、药物查询等,方便用户获取医...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9935217.html
2.移动医疗App产品分析报告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国家医改政策的深入,移动医疗市场发展逐步成熟,移动医疗在未来3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易观智库统计分析,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30.1亿元,同年增长52%,预计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内外移动...http://www.meiwen.com.cn/subject/teipcttx.html
3.移动医疗细分行业研报系列:牙科App产品的竞品分析(1)牙友app功能框架图: 创始人:周林,从事口腔外贸5年,深圳。 三、企业当前目标分析 在本研报中, Dr.2主要从市场策略角度分析以上四家企业,判断其当前的目标。详见表二: 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三个不同的产品目标:成长性目标,盈利性目标以及保持性目标。综合判断,这四家企业均属于移动牙科领域的初创型企业,产品均处于...https://www.36kr.com/p/213731.html
4.LED市场研究报告20252025-2031年中国LED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运营趋势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https://www.cction.com/report/202411/472097.html
5.艾媒咨询: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研究报告(附下载)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0.72亿人,2015年移动医疗用户规模将达1.38亿人。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移动医疗市场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到移动医疗的浪潮中,不断推出各种具有竞争力的移动医疗产品,吸引了大批用户。 https://www.iimedia.cn/c400/39477.html
6.医疗陪诊APP平台定制开发陪诊app产品经理以下是关于医疗陪诊APP平台定制开发的更深入探讨: 一、市场分析 研究当前医疗陪诊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了解潜在的市场需求和机会。 例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对陪诊服务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分析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和陪诊服务的供需情况。 调查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市场份额和营销策略。 https://blog.csdn.net/byccqinqin/article/details/140495596
7.就医陪诊预约挂号就医陪诊陪护APP医疗小程序定制开发以下是对就医陪诊市场的分析: 市场规模: 全球市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医疗服务和陪护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市场规模日益扩大。2022 年全球陪诊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 7.75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有望突破 8 亿美元。其中,北美约占 38.19%,欧洲约占 29.68%,亚太约占 26.45%。 http://guangzhou0433487.11467.com/news/9160516.asp
8.2020年医美行业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来了!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推出《2020年度医美行业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以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分析时段,在传播大数据视角下对我国医美行业发展背景、行业关注度、品牌关注度、用户画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行业品牌、消费者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以下为报告详版。 https://www.caimei365.com/info/detail-6757-1.html
9.2020年我国医疗行业网络安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医疗网络安全形势严峻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18949260755222
10.医微客移动医疗app功能需求调查分析和趋势判断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Abstract(摘要): 本文结合去年移动医疗app行业发展和我们进行的“医疗app的功能需求”的调查,用数据和事实,从宏观到微观简要阐明目前移动医疗app产品功能的现状,对用户需求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总结,尝试进行前瞻性趋势判断。 https://www.ewitkey.cn/cms/show-3344.html
11.慢病管理玩法升级,看智云降如何打造生态闭环界面新闻·JMedia更大的市场应该还是在患者端,医院端的业务和C端业务有很强的协同性,就算医院端的业务只要能做到覆盖成本,其带来C端业务增量也能跑出利润。 互联网医疗牌照加持,打通医疗服务闭环 爱分析:收购电商是出于什么考虑? 匡明:不是要往电商方向走,其实更多的是要走通闭环,从慢性病患者治疗的角度来说,治疗场景分为医院内...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311169.html
12.十大移动医疗APP有哪些智慧医疗网上医院问诊平台有哪些2024年移动医疗平台十大排行榜最新发布,十大移动医疗APP排行榜前十名有平安健康、京东健康、微医、阿里健康、好大夫在线、妙手医生、春雨、医联、微脉、人民好医生。十大移动医疗公司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移动医疗APP有哪些。https://www.maigoo.com/maigoo/8545ydyl_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