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为王感知中原经济脉动丨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路径——河南省“三个一批”项目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河南日报课题组
2021年7月,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发出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明确要求各地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和鲜明导向,加快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和未来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全力以赴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迅即,“三个一批”活动在全省铺开,截至2022年12月,共开展6期,成效凸显。
实施“三个一批”项目意义重大
●在消费和投资两端发力,以项目建设扩大国内需求,能够更好发挥内需支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作用,稳住经济大盘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当前的项目建设奠定了未来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前的投资结构决定了未来的产业结构
●重大项目建设是赢得发展先机、促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为未来的发展蓄势赋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河南路径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经济呈恢复发展态势,但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我省正处于由大到强、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关口,重大项目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基本盘和发力点,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大要求
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实施十大战略、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健康,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均主要经济指标相对落后、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占比不高、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重大项目建设是赢得发展先机、促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发展离开项目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论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民生改善,都由一个一个具体项目构成。没有好项目,建设现代化河南就无从谈起,积极开建大项目、好项目,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推进现代化河南实践的具体抓手。奋力开创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局面,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为未来的发展蓄势赋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河南路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河南省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可支配收入偏低、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够均衡、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目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把资金项目向基层和民生领域倾斜,强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领域的项目建设,加大对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项目投入,适度提高公共领域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资比重,加大在补短板和锻长板方面的投资力度,着力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的成效特征
●总投资94139.51亿元
●“六新”项目长期占据“主角”位置、主导地位
●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速公路建筑、蓄能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充分体现了“未来”属性、“发展”属性
●初步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新项目、上好项目的新热潮、新气象
通过六期“三个一批”项目压茬推进、滚动实施,逐步形成了以抓项目来带动全省经济工作机制,一个个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一批批质量高、效益优、前景广的项目在河南各地开花结果,助力我省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为当前创造发展机会,为未来带来良好预期。
投资总量:投资规模大、招引质量高、带动力强
项目投资规模大。截至2022年12月,全省已滚动开展六期“三个一批”活动,项目共计13110个,总投资94139.51亿元,其中集中签约项目共计2823个、总投资24874.91亿元;集中开工项目共计5152个、总投资38919.38亿元;集中投产项目5135个、总投资30345.22亿元。分期看,全省“三个一批”项目数量从第一期的1337个增长至第六期的3394个;项目投资总额从第一期的13727亿元增长至第六期的25336亿元,呈现“量额稳步双升”的良好态势。分项目规模看,投资额在100亿元以上的超大规模项目共计31个,项目数量占比0.2%、投资额占比4.8%;投资额在50亿元以上、100亿元及以下的大规模项目共计135个,项目数量占比1.0%、投资额占比9.5%;投资额在30亿元以上、50亿元及以下的中等规模项目共计209个,项目数量占比1.6%、投资额占比9.6%;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30亿元及以下的中小规模项目共计1736个,项目数量占比13.2%、投资额占比31.0%;投资额在10亿元及以下的小规模项目共计10999个,项目数量占比83.9%、投资额占比45.2%,初步形成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新项目、上好项目的新热潮、新气象。
项目招引质量高。在六期“三个一批”活动中,各地纷纷引进一批头部企业、优质项目,重大项目已经成为全省各地强长板、补短板的重要手段。就大项目而言,一大批投资额度高、质量效益好的项目谋划落地,尤其是166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以1.27%的项目数量贡献了14.25%的投资额,这些项目大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速公路建筑、蓄能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充分体现了“未来”属性、“发展”属性,切实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就好项目而言,许多项目对于地方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例如,总投资50亿元的许昌远东汽车传动系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于年初落成,投产达效后可年产800万套传动轴以及200万套等速驱动轴,形成全国最大的传动轴生产基地;原阳县计划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2800亩用地用于建设国内首家预制菜全产业链工业园——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项目。
实施进度:投资进度加快、滚动压茬推进、产业项目提速
项目投资进度明显加快。“三个一批”项目投资完成率持续提升,去年前三季度大部分地市“三个一批”项目当年投资就已经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超过100%。从时序看,根据“三个一批”活动监测服务平台数据,2022年1—9月,全省“签约一批”项目投资完成率从15%波动上升至62%,“开工一批”项目投资完成率从28%波动上升至128%,“投产一批”项目投资完成率从57%波动上升至145%,投资进度明显加快。从地市看,截至2022年9月底,“三个一批”项目投资完成率127.1%,其中,“签约一批”项目中,新乡、驻马店、平顶山、信阳、焦作和鹤壁市投资完成率较高;“开工一批”项目,17个省辖市年度投资完成率均超100%;“投产一批”项目,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年度投资完成率100%以上。
扎实滚动实施压茬推进。全省前六期“三个一批”活动项目中,“签约一批”项目共计2823个,总投资额为24874.91亿元,投资额占比26.4%;“开工一批”项目共计5152个,总投资额为38919.38亿元,投资额占比41.3%;“投产一批”项目共计5135个,总投资额为30345.22亿元,投资额占比32.2%,签约、开工、投产项目源源不断,呈现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良好态势。从项目推进情况看,前六期“三个一批”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总体上呈逐期递增趋势。其中,六期“签约一批”项目占比始终维持在20%左右,保障了“三个一批”项目在中原大地育种培源;“开工一批”项目占比稳定在40%左右,支撑了重大项目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投产一批”项目占比始终维持在三成以上,特别是在第六期活动中,占比达到了48%,“三个一批”项目开始加速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从项目转化情况看,第四期“签约一批”项目开工率91.2%、较前三期提高1个百分点,“开工一批”项目投产率75.1%、较前三期提高7.9个百分点,“投产一批”项目达效率95.4%、较前三期提高1.4个百分点。从前六期“三个一批”项目进展看,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持续高位运行。
产业项目建设提质加速。产业项目作为“三个一批”项目的“主战场”,无论是数量还是投资额,都是最高的。根据省项目推进中心统计,截至2022年9月30日,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产业类项目共计5288个、总投资3.8万亿元,分别占全部项目的77.2%和76.7%,其中“签约一批”项目开工率85.6%、投资完成率64.2%,“开工一批”项目投产率84.1%、投资完成率134.6%,“投产一批”项目达效率94.2%、投资完成率145.5%,当年完成投资额以及投资完成率相较于其他项目均处于较高水平。
细分领域:“六新”占主导、基建作支撑、民生补短板
“六新”项目占据主导地位。在“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项目长期占据“主角”位置、主导地位。从领域占比看,据财立方智库数据显示,前六期“三个一批”活动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创新驱动提升等领域“六新”项目共计10396个、占比79.30%,总投资额73840.01亿元、占比78.44%。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最多,共计6650个,总投资40425.43亿元,投资额占比42.94%;其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计1996个,总投资17663.61亿元,投资额占比18.76%;然后为现代服务业,共计1131个,总投资11143.68亿元,投资额占比11.84%。从行业占比看,前六期“三个一批”活动中,制造业项目无疑是重中之重,共计8218个、占比62.68%,总投资额51753.59亿元、占比54.98%,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总投资额均占到了半壁江山以上,符合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此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项目投资亦有较大规模,形成了良好的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支撑。
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强力支撑。前六期“三个一批”项目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共计772个、占比5.89%,总投资额8207.42亿元,占比8.72%,项目平均投资额10.63亿元,是除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类产业项目领域之外投资额度最大的领域,也是所有项目领域中项目平均投资额最高的。该领域投资额在100亿元以上的超大规模项目10个,投资额在50亿元以上、100亿元及以下的大规模项目23个,主要分布在郑州市(含航空港区,下同)、平顶山市及信阳市,投资额最大的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项目总投资额为528.50亿元。数量众多、项目平均投资额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了对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力支撑。
区域分布:经济大市领跑、区域有所分化、行业相对集中
服务保障:系统谋划、合力推进、全程服务
外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做法与启示
●全面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致力于形成系统化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追求重大项目集群化发展
●各级政府靠前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
●奖优罚劣,完善重大项目建设激励机制
现在的投资结构就是未来的经济结构,现在的项目质量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质量。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意义重大。全国各省市都十分重视重大项目建设,并以重大项目增量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引导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例更加均衡,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做法。
统筹协同推动,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力度
改善招引方式,提高重大项目集群浓度
优化政府服务,加快重大项目落地速度
科学评估督导,提升重大项目建设效度
强化要素保障,增强重大项目要素密度
持续深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突出前瞻性,凸显高站位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引育一批头部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将产业链招商与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度融合,积极吸引专精特新、核心技术、重点环节、关键配套企业入驻
●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延链补链招商,聚焦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进行扩链强链招商
●积极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重大产业项目集中集聚,不断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以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
我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到了由大到强、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关口,到了可以大有作为、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时期,应持续深化“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促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聚焦产业链群培育,打造经济发展引擎
合理规划项目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科学精准谋划筛选,形成发展强大支撑
突出“引育留用”,强化项目人才保障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项目生根发芽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项目高效建设
改善全链工作方法,深化项目建设成效
统筹协作,提升实施保障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高站位、高标准推进项目全周期建设
●合理安排项目建设的时序、资源要素的投入方向,提升项目建设的科学性
●把高质量招引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精准对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国内统一大市场重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实践表明,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是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举措。我省应坚持系统观念,高站位、高标准推进项目全周期建设。
强化整体统筹,确保项目谋划高起点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我省面临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多领域战略平台融合联动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的局面,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切实增强发展的确定性和成长性、切实保障民生发展,在重大项目建设时,就要高站位、高标准统筹谋划,立足基础条件,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系统考虑国内和国际、政治和经济、历史和现实、物质和文化、发展和安全、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区分重点和一般、近期和长远、优势与潜力,合理安排项目建设的时序、资源要素的投入方向,提升项目建设的科学性。
优化招商方法,确保项目招引高质量
招商引资是优化经济结构的主动力,是产业转型、动能提升的重要抓手。项目建设的重点是招商引资的方向,项目谋划和包装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助推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持续推进“三个一批”,要把高质量招引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以更加科学的招商方式,更加务实的招商举措,精准对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国内统一大市场重构,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提供坚实有力支撑。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集聚。创新开展股权招商、并购招商,定期组织面向产业基金的推介活动,促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组织开展专题对接招商。
强化多方联动,确保项目建设高水平
抓好责任落实,确保项目推进高效率
加强宣传引导,确保项目建设高共识
要把宣传思想工作与项目建设工作深度融合,明确项目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使“项目为王”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共为和自觉行动,增强项目建设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资金投向和市场动态的宣传,为各地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参考,增强项目谋划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加大对项目前期谋划、建设进展、活动组织、创新举措和工作亮点的报道,全面展现河南新时期项目建设取得的工作成效,打造河南干事创业最亮品牌。加强对先进地区好的做法的宣传报道,多方了解、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完善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