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IVD领域最大最赚钱的细分领域,免疫诊断市场基本占了整个IVD的4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中2022年我国化学发光在免疫诊断细分市场占比已达88%。对于众多IVD企业而言,近些年陆续逐鹿免疫诊断赛道,可见,免疫市场,不管对于行业而言,还是企业而言,都是香饽饽。然而国内传统的大型化学发光设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市场格局初定,产品竞品激烈。如何在免疫诊断市场分一杯羹,小发光给出了一个方向。但是单是有小发光这类仪器的厂家就有几十家,而且一家公司中还不仅只有一款小发光仪器,小发光竞争这么激烈如何突破重围,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的道路呢?
01
找准定位,小发光市场大有可为
小发光是将化学发光方法学,在与POCT应用场景的持续深入交互中,催生了这一概念。首先是从仪器体积上,与大型化学发光,甚至流水线区别开。可以在患者身边实现化学发光即时检测,并快速取得检验结果,大大拓宽了应用场景:
1.
立足急诊检验,补充中心实验室
中大型医疗机构的中心实验室一般都配置有传统的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甚至是生化免疫流水线,对于小型化学发光需求不大。但对于空间更为局促、仪器种类繁杂、人员更加紧张的急诊检验而言,无疑更适合小型化学发光发挥优势。中心实验室免疫项目中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激素和传染病检测份额合计占比超70%,对于急诊检验而言心肌炎症等危重症项目需求大、要求高(下图为肌钙蛋白I和NT-proBNP在2023年EQA品牌占比),小发光特色项目可以补充中心实验室。
2.
满足门诊需求
相比于住院患者,门诊受医保政策影响相对较小,未来门诊检测需求可能增加。门诊在感染、慢病和心肌标志物等项目上的检测需求也是小型化学发光未来潜在的发力点。
3.
拓展临床科室机会
4.
补充基层不足
在广阔的中国乡镇,有着几十万数量的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极度匮乏,却有着最为直接的医疗需求。操作简单、检测项目丰富结果准确的小型化学发光设备投入将直接提升当地的诊断水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和分级诊疗逐渐落地,把患者留在基层的倾向愈发明显。门急诊和社区居民的检测需求不断增长,这既是基层检验发展的机遇,同样也是挑战。因为检测量和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对自动化程度更高的POCT设备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02
理想的小发光该是什么样
正因为小发光独特的产品定位,理想的小发光往往需要考虑这几个要求。
其次,操作要便利。考虑到使用场景,仪器要能够全自动。半自动和需要手动加样的小发光,显然满足不了要求。样本最好是兼容全血(原始管上样),患者来了可以直接全血上样,省时省力。其中全血检测还是很有挑战的。不管是分离红细胞(例如机内离心、全血过滤),或者裂解/沉降红细胞(例如各种处理液),或者HCT校正(例如电阻抗法、库尔特法等),都是厂家需要攻克的难题。
还有,加样的方式最好选择Tip头,这样仪器就少了清洗液,也可以避免样本的携带污染问题,优势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