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1.07
黎药门诊“登堂入室”,进入正规医院,圆了数千年走出大山的梦想
2020-08-1318:47
作者海军山
前不久,黎族医药门诊“登堂入室”;正式进入海南省某三甲医院,数千年来黎族的黎医黎药“走出大山”的梦想一朝实现了,这对海南“南药”及黎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
据媒体报道:8月6日上午,海南省某医院的黎族医药门诊正式开诊。这是海南省内首个由三级公立医院设置、完全基于黎族医药诊治经验且服务功能较完善的黎族医药特色门诊。该黎族医药门诊聘请资深黎族医药专家坐诊,砭石、棒、藤灸等黎族医药器具一应俱全,目前已开展砭石疗法、棒打疗法、活体动物疗法等十余种特色项目,同时门诊还有黎家药浴包、黎茶等特色产品。
正规医院内,新开设的黎药门诊外观装饰
“社会与视界”认为,究其原因与黎族生活习俗、语言文字与黎族人口基数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海南岛只有千万人,黎族只占了十分之一左右;同时黎族几千年来并没有产生自己的文字,缺少了文字记录,对一个民族的医学传承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容易让医方、疗法等失传。
而藏族、蒙古族有自己的文字,所以藏族、蒙古族的医学传承要便利很多。苗族虽然也没有自己的文字,但苗族人数多,有1300多万人,10倍于黎族;其居住的地域与范围更广,不像黎族绝大部分长期局限于海南岛上;所以苗医的传承与发展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二)
长期以来,黎族局限在海南中部山区,黎医黎药的影响也局限在当地热带雨林地区。古代黎族经济、交通、生活发展水平长期滞后,没有自己的文字,对既往的医疗实践缺少文字上的总结、提炼与记录,黎医黎药的传承非常困难。
黎族
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还有中文吗,为什么不用中文对黎医黎药进行记录与传承?这是因为黎医黎药长期使用黎语“师徒口口相传”。而古代海南岛上传统的汉区与黎区基本上是相互隔绝的,汉语与中文远没有在传统黎区内普及,过去根本无法胜任将所有黎医黎药都转译为中文记录的重担。直至现在,转译与挖掘性的保护性工作依然困难重重。
南部山区槟榔谷中的黎族船型屋
另外,过去完整的黎医黎药传承,都掌握在黎族头人族领家族,或者是负责祭祀、驱邪的世袭的贵族手中。能学习黎医黎药的人,或者成为能看病的医师,只有从黎族头领及巫师家族的后人中选出与诞生,所以不是族里什么人都可以学的,这是由身份与世袭地位来决定的。
这造就了黎医传承选人困难,一些罕见病疗法或者极少用到的疗法,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自然容易失传。
海南中部的五指山
尽管黎药中大部分中草药都与中医药的用法相近。但对中草的黎语称呼与中文完全不同,以致古代学习黎医的难度非常大。有志于从事黎医的族人,从小便要开始跟随师父、长辈上山采药、炼药与行医。
海南中部的黎母山山区
解放以后,虽然学习黎医没有了身份与地位的限制,但西医与中医的普及,学习较为容易,因此黎族后人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学习令人望而生畏的黎医与黎药。海南黎医黎药传承很快趋于式微,传承一度有消失的危险。
(三)
黎医的制药、用药、治疗等,也与中医有不少差别。比如中医治病时,一般采用多种中草药进行配伍,以方剂煎水内服为主。而以外用、针炙等治疗手段为辅。有一套完整的急、慢症;内外伤的治疗手段。
黎医更讲究单一的生鲜药草、动物活体性药材等的内服外用,比如黎医独特的“蜂毒疗法”,更是通过活体的蜜蜂对人体穴位进行叮咬,给人体注入蜂毒,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等病症。黎医治疗时多使用单剂型的药材,药效更为直接与纯粹。
同时,黎医黎药更擅长于外伤、虫蛇咬伤、与热带雨林中的常见病、地方病的治疗为主。其善于借助不同当地特殊的材料与外部的介质,以帮助、加速药力的传导,比如黎医中常见的有:砭石疗法、药酒内服、药膏外敷、草药熏蒸等疗法。
尤其是治疗蛇类咬伤中毒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古代黎区有名的黎医师在这方面极为擅长,外面中医师解决不了的热带雨林中的毒蛇咬伤病症,有经验的黎医师则可能“药到病除”。
另外,黎药制作中各种膏剂、酒剂等都有自己古老的独特治疗经验与实践。对诸如急慢性腰扭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更擅长。在人体保健、康复等方面,黎医与黎药也独特的价值,丰富了以“南药”为主的医疗与保健实践。
黎族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瑰宝”之一。近年来,海南省卫生部门加大了黎医、黎药的研发与扶持力度。对民间黎族医药的传承进行挖掘整理,出版了三卷《黎族药志》、一卷《海南黎族民间验方集》和一部《海南黎药》等书籍,为探索热带地区与地区常见病、疑难杂症等提供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