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身心健康管理同安全生产管理同样重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生产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改革发展。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对员工健康状况及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管控,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将工作环境对员工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积极采取措施提前预防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员工健康隐患,确保员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日常工作中来。提出如下身心健康管理的措施:
(1)工会参与员工身心健康管理。“企业关爱员工安全健康,员工心系企业发展”。各级工会要从落实创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企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参与和做好员工身心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自觉增强做好员工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针对发展建设中员工身心健康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维护员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工作的有效方法。一方面积极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把对员工安全健康权益维护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形成党委领导、行政重视、职能支持、工会运作、员工参与的安全健康工作格局。使员工安全健康管理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等活动与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同步进行。另一方面,搭建平台,加大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强化全员安全健康意识,落实员工安全健康责任制,提高员工安全健康参与力度;全方位的措施促使员工真正做到不违章,为企业负责,为他人负责,为自己负责。
(3)改善员工饮食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除了有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决定外,更重要的是后天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环境,积极完善相应的饮食生活条件,比如引进纯净水设备、提高饭菜营养搭配水平。同时,积极调动员工参与健康行动,提高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责任心;企业应对员工的饮食生活方式采取合理干预,促使员工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
(4)严格执行岗位劳动保护措施。企业劳动保护既是安全生产重要措施,也是员工身心健康基本要求。在员工工作过程中,因长期接触具有副作用的物质而造成身体或某个器官产生慢性病变,企业通过严格、有效的劳动保护杜绝员工身体产生这种病变,从而达到了对员工健康的有效管理。企业在采取劳动保护措施过程中,须坚持“严格落实、全面防控”的原则,积极为特殊岗位提供定向体检项目,为员工更为长期服务于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营造健康工作氛围。员工健康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的幸福。企业在完善各项员工健康管理举措的同时,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健康宣传。通过平时的会议、座谈做好健康提示,并积极利用体检的时机,加强员工对医疗保险和服务的利用,营造企业员工和谐、健康的良好工作氛围。
(6)完善心理健康培训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员工健康课堂”,内容,采取讲座、体验式培训、团体辅导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达到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习惯、倡导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目的。每季度一个主题、一项活动,为员工提供知识援助。可以根据不同群体需求不同的特点,开展女工讲堂、青年职工讲堂、父母讲堂、领导者讲堂、中老年讲堂等,并形成更加细致的培训体系。
3结束语
一、当前员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有一个常识,心情不好或心理不健康是很难做好工作的。目前员工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其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工作紧张带来的心理问题。在职场工作的员工,经常都要面临着淘汰出局、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压力,特别是一些流水线企业,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标准高,各种考核多,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容易对身心承受力造成重压,甚至积之成疾、聚之成患;有些企业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容易造成员工心身疲惫,出现畏难情绪,而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势必影响到组织效率。
二是管理不善引发的逆反、隔阂心理问题。企业决策失误,奖罚不当,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好,会使员工产生失望、失信和对立等情绪。
三是安全生产责任带来的心理问题。生产一线工作重,责任大,员工一方面怕出事故影响企业声誉和自己的发展,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心理、习惯性心理、从众心理和麻痹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这种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人为事故。
四是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员工由于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合作对象、同事或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影响。。
五是因情感与家庭导致的情绪问题。因感情、婚姻、家庭产生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张力迁移到日常工作中,虽然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却是会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是影响员工压力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当然,以上员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绝对的。这还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适应能力等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工会工作者要及时针对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研究,将员工心理问题的调适与缓解纳入工会工作体系中去。
二、企业工会解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制度,调节员工的情商。
1、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工会在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中,既有监督职责也有管理职能,一方面在工会的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在推行职业安全健康和员工健康管理过程中,依法办事,依制度办事,对企业在员工健康管理的工作进行多方位的监督,促使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从而给予员工一定的健康保障。另一方面应根据国家有关企业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安全健康等有关规章制度,以及ISO9000、SA8000等体系中关于员工健康安全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有关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保障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推进。
2、定期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评估,通过组织员工填写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和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掌握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掌握员工的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等情况,分析查找员工心理问题的原因,完善员工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及早发现员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对较轻心理问题的员工通过交谈、疏导,帮助其重建认知,而对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员工,进行心理方面的康复治疗,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运动。让员工“迈开腿”,利用工作的间隙“见缝插针”,运用身边的器械行动起来,根据各自的爱好及身体素质,做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到外面去转转,回来后再想想,也许就觉得原先那些烦恼的确没什么“意思”。所以,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能使员工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所得,有助于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养身心,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因此,工会要为员工创造发展业余爱好的各种条件,鼓励与要求员工,每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种以上的爱好。
[关键词]企业;高效管理;必要性
一、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管理的意义
在当前企业中,开展内部高效管理已经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共识,企业内部实现高校管理的意义在于:
1.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多数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从长期的发展来看,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是依赖狠抓内部管理而实现业绩告诉增长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主要依赖于企业内部改革来进行,通过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改革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为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3.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的发展除了依靠有效的资本运营之外,内部管理已经成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要想快速健康发展,必然要实现高效管理。
二、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的措施
企业内部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要采取全面管理的方式
企业的内部管理对象包括了企业所有的部门,要想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就要针对不同部门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保证内部管理的全面性。对企业采取全面管理方式,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件大事,由于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众多,在职能部门行使权力的时候,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权力,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促进职能部门的有效运行。因此,要想实现企业内部高效管理,就要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2)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管理措施。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把握全面性,需要针对企业内部管理环节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以达到实现企业内部高效管理的目的。所以,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管理措施,是实现企业内部高效管理的保证。
(3)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案。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管理,必须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只有充分发挥了内部控制的作用,才能使企业内部高效管理成为可能。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案,保证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2.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要采取全员管理的方式
企业内部管理的最基本对象是员工,企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员工,因此要想实现企业内部高效管理,必须要发挥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需要激发员工的参与精神,因此,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需要采取全员管理的方式。采取全员管理的方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激发员工的参与精神,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员工,只有激发每名员工的参与精神,才能使企业内部管理措施得以推广和实行,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把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下去。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促进作用。
(3)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企业员工是企业管理的对象和推动者,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员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企业内部要想实现高效管理,就必须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成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决定因素。
3.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要采取全过程管理的方式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职能部门、管理环节众多,管理过程复杂,要想加强企业内部高效管理,必须采取全过程管理的方式。采取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1)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采取全过程管理方式的时候,需要对现有的内部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在保持现有管理方法优点的同时,要对企业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保证企业内部管理高效化。
(3)提高过程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整体提升。提高企业过程管理效率,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高效化的重要手段,只有企业过程管理效率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内部管理效率提升才能得到保证,因此,要下大力气,提高企业过程管理效率。
三、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管理不但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所以,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管理对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管理是极其必要的。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往小一点说,可以推动企业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法。往大一点说,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管理是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
参考文献:
[1]刘贵兰.简述企业内部高效管理的必要性[J].商业文化,2010年08期
关键词:
化工企业;职业病;卫生监管;防治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1对职业病的预防和危害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下,化工企业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常常会忽视员工的健康,而员工也缺乏对职业病的认识,防范意识不足,预防措施也不到位。
1.2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不力职业病的危害很大,它会严重威胁员工的健康乃至生命。如果企业对职业病的危害宣传不到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忽视这方面的内容,一旦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1.3企业对员工职业病监控不到位从目前情况来看,化工企业不太重视员工体检这项工作,《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规定落实得也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对岗前体检和离岗体检的要求不严格,所以,很少有化工企业建立职业病检查室。
1.4员工受职业病危害的种类较集中在化工企业中,职业病主要是指化学药品散发进入人体后对身体造成的损坏。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粉尘、噪声、高温和有毒物质5类。在化工企业中,这些危害品比较集中,员工患上职业病的概率也比较大。
1.5企业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不乐观大多数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不太好的化工企业,舍不得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而且也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员工的防护设备、企业的化学设备等,企业能省则省,更新周期比较长,导致一些设备的安全性降低,起不到保护作用。
2原因分析
2.1企业决策者的素质较低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决定了其对职业病的防治力度。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益,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鼠目寸光,面对企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视而不见,对企业内化学物品的防护也只走形式,能省就省,卫生检查力度也不够,在职业病防治技术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防护设备更新换代慢,严重威胁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2.3政策短板部分地方经济建设政策为职业病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本地区的经济效益,在政策上给予化工企业一定的优惠,吸引了一大批化工企业入驻此地。虽然部分企业会排放高污染的化学有毒物质,严重危害企业员工和当地老百姓的健康,但是,政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监管企业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起不到良好的监管作用。
3建议
3.3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建设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同时,要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或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法人任组长,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下属的子公司都要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有效的机构和管理网络。
3.5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就是做好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企业要做好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在完成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时,政府部门对化工企业要严格把关,安检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增加检查次数,依法惩处和关闭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同时,政府部门要鼓励企业做好环保和化学废品的回收利用工作,降低化学有毒物质造成的危害。另外,还要淘汰落后的设备和技术,鼓励创新,更换设备,减少有毒物品的排放,减少对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
4结束语
一、白领女员工职业心理不健康的特征
从心理角度看,凡是不能与工作环境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和行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征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失调。白领的工作多是要求高,节奏快,人员流动周期短,所以有些女员工因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引起。神经衰弱的异常心理表现是:经常头痛、头晕、烦躁、既易兴奋又易疲劳、夜间难于入睡、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情绪激动等。
(二)忧郁
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性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易疲倦,有的外表略有驼背姿势。
2.认识与动机方面的消极反应。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缺乏进取心。
3.情绪的消极反应。如心情沮丧、情感淡漠、爱哭、多忧伤。
4.觉得自己的存在没什么价值,有妄想、自杀的意念。
(三)焦虑
焦虑是由在工作中受挫折,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引起。表现为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在危害自己,常常发生职业恐慌心理,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而经常心烦意乱和坐立不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躯体症状,如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等。它严重困扰白领女员工正常工作情绪,使工作效率下降。
(四)心理疲劳
常年快节奏工作的压力,使不少白领女员工出现了莫名的疲惫感,这种来自心理的疲劳感引起心理活动失调,工作效率下降,患得患失,也会削弱自身发展的竞争力。
(五)寂寞无助
白领女员工变得越来越敏感,更容易被人际关系问题、文化与价值观冲突问题、情绪问题所困扰,渴望将工作中的烦恼向人倾诉,以寻求心理依靠。可是这些工作上的问题又无法向亲戚、朋友诉说,也不是吃药可以解决的,所以寂寞无助,心情苍凉。
二、加强白领女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管理
(一)采集和管理个人的健康信息,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企业要建立保健室,由专人负责进行白领女员工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为每个人建立档案。实行个别辅导和咨询制度,及时了解员工心理动态。提供突发事件干预的全套方法和策略,帮助员工尽快走出工作中的阴影。
(二)加强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采用讲座形式传达心理健康信息、建立心理健康观念、印刷发放小册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白领女员工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掌握情况,成绩可计入年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表现优秀的女员工给予适当奖励。白领女员工应该学习如何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职场冲突。在职场上,女员工要主动地融入职场文化,学习男性同事身上所具备的优点,更加果断、理性地处理事情。同时,也要接受并发挥女性的优势,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女性可以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更好地理解他人,同时也争取他人对自己更好地理解。
(三)定期进行职业心理健康测评
通过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有目的的对白领女员工进行心理解压和疏导。
(四)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的、健康的工作软环境
通过改变一些人事政策来实现,如改善组织内的信息沟通、工作再设计等,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塑造温馨、和谐的良好工作环境,对缓解白领女员工的心理压力会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