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演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遗传进化与发育、重大疾病灵长类动物模型、疾病机理与药物研发、病毒感染免疫等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研究所设有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发育中心、灵长类中心、资源利用中心4个研究中心,拥有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P3实验室)、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动物种质资源分库)、天然活性多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天然活性多肽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野生动物细胞库、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西南)、昆明动物标本库等国家或院级科研与技术平台,以及云南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监测站和云南大山包黑颈鹤监测站2个野外观测台站,与云南省共建昆明动物博物馆,馆藏标本95万余号。
研究所现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动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培养点,并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授予。现有博士生导师48人。
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直博生学制为6年。2024年预计招收博士生42人(含与云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2人),其中硕博连读生约20人,普通招考约22人。同时,部分研究方向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简称“少干计划”)考生。普通招考博士生实行“申请-考核”制,少干计划考生仍实行国科大统考(具体招生专业方向请点击下载“2024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一、培养目标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2024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证);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获得本科毕业证但未获得学士学位证者不予认可;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硕士结业证书且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体检要求。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及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须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后方可正常报名并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四)我所部分方向接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该专项计划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的招生原则,主要面向少数民族考生,2024年整个国科大普通少数民族考生指标预计为10名,请考生慎重确定是否报考。报考该专项计划的考生,除了需具备上述第(一)款中各项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审核同意报考。
2.保证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其中,在职考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考生派遣回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毕业研究生档案转回原工作单位、就业单位或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3.未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在职研究生原工作单位同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和服务期内不得报考博士研究生。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在职研究生原工作单位同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和服务期内可报考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并签订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定向协议书,毕业后服务年限按新协议重新计算。
4.国科大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硕博连读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含普通博士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不得以硕士应届生身份报考国科大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但在征得定向单位所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后(在职考生还须征得工作单位书面同意)可以在毕业时作为应届硕士毕业生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考,经初试和复试考核合格拟录取后须重新签订三方协议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博士毕业后须按协议规定回定向省份就业。
(五)被确定接收的直博生,必须参加全国推荐免试研究生网上报名,无需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招生网报。硕博连读转博报名另行通知。
(七)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的书面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3.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九)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十)在网报前,考生要与拟报考的导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整个博士招录过程中,若导师认为本人不适合指导某学生,导师有不录取该学生的权利。
所有考生必须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网报前,请考生务必仔细阅读中国科学院大学和研究所的招生简章及网上报名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网上报名方式:
3.网上报名成功后,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研究所研究生处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博士报考材料目录(下载样表)
(2)202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生个人简历及自述(下载样表)
(3)网上报名系统生成打印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信息表;
(4)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2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其中一位应为考生硕士阶段导师,硕士阶段导师专业技术职务非教授的,再增加1封教授专家推荐信)的专家推荐书(推荐书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由推荐专家填写后寄至研究生处,也可密封后由考生转交);
(5)本科及硕士课程成绩单(授课单位或档案管理单位盖章)、最后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
(6)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件);
(8)英语等级证书及成绩单复印件,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
(10)在职人员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须注明报考类别:定向或非定向)。
(11)往届毕业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交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报告。
(12)报考申请-考核制考生还需提交一份用英文撰写的研究计划:包含对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认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兴趣及研究计划。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除了提交(1)-(10)项材料外,还须提交由原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审核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按本简章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及报考单位的要求提交其它有关材料。
硕博连读转博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及研究所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详见后续通知)。
四、普通招考考试方式
我所普通招考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申请考核制考生考试科目应分别选择:第一单元(1006申请-考核制外国语)、第二单元(2001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一)、第三单元(3001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二)。
五、少干计划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六、“申请-考核”制招生办法
(一)材料审核
材料审核分为形式审核和学术审核两部分。
1.形式审核:研究生处负责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包括对报考材料进行真实性、完备性、规范性等方面审核。符合要求的申请人材料进入学术审核。
2.学术审核:重点审查考生的专家推荐书、学习成绩单、学位论文、论文评议书和学位答辩决议书、发表的学术论文、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报告、专利、获奖情况以及考生的科研经历、研究兴趣、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等,全面衡量考生的能力和培养潜力。学术审核分为导师审核、专家组审核两部分,学术审核成绩=导师审核成绩×30%+专家组审核×70%。导师审核不合格的考生不能进入后续考核环节。
(二)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采用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笔试安排一门综合能力考核。面试时考生须准备不少于15分钟的PPT报告,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硕士期间学习和科研情况、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所报考专业前沿研究的理解,以及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开展研究的设想等。面试小组对其报告内容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分。
(三)申请考核总成绩
总成绩=学术审核×30%+综合考核笔试分数×10%+综合考核报告分数×30%+综合考核答辩分数×30%
七、体格检查
体检由研究所组织进行,费用考生自理。
八、录取
1.招生工作小组根据考核成绩结合当年招生计划及体检情况进行录取。导师审核、综合考核答辩成绩不及格(即低于百分制的60分)的考生,不得录取。政审或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也不予录取。
2.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在录取前须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录取数据上报后不得变更录取类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全部属于定向培养。
3.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普通招考考生,录取时必须转考生档案。未能将考生档案转至培养单位的,取消录取和入学资格。
5.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截止2024年9月1日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博士入学资格。
6.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为直博生的,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截止2022年9月1日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者,或者不能提供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博士入学资格。
九、收费及待遇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继续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的所有博士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和住宿费,同时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按学年收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同上。
硕博连读转博考生经考核录取为博士的,入学时按博士身份缴纳学费。直博生入学时即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缴纳学费并享受对应的奖助体系。
十、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研究所招收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形式为全日制。
1.博士生学制为4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
2.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博士阶段学制为4年,包括硕士阶段在内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十一、违纪处罚
十二、就业
非定向博士生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时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
十三、其它
1.考生因报考博士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导致研究所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或复查不合格取消录取资格(入学资格)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