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我国也散发流行此病,沿海地区发生的频度大于内陆地区。
(一)病原钩端螺旋体在分类上属螺旋体科,细螺旋体属。病原体的形态特征:纤细螺旋状,两端柔软弯曲有钩,常呈C、S等形状,长6~20微米,粗0.1微米,螺旋体弯曲规则而恒定,宽0.2~0.3微米,距0.3~0.5微米,有运动性,有时也会由于受到动物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形态发生异常,形成折光率高的团块,或凝集成蜘蛛状,这些在暗视野显微镜均能见到。媒染法最清晰,镀银法次之,姬姆萨染色较差。
抵抗力:钩端螺旋体在一般的水域、池塘、沼泽和淤泥中,可生存数月或更长,这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生长的最适pH7.0~7.6,对热极为敏感,56℃10分钟即可杀死,60℃只需10秒;在干燥的环境和直射日光下容易死亡。对酸碱特敏感,0.1%的各种酸类,均可在数分钟杀死。常用的消毒药,如0.05%升汞、70%酒精、2%盐酸、0.5%石炭酸等,在5分钟内即可杀死。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70℃下速冻的培养物,毒力可保持数年。
(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该病不分年龄和性别,但幼龄动物最易感,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最高,幼貂病死率达80%以上。
2.传染源病貂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鼠类和野生动物,可构成自然疫源。家畜和毛皮动物又构成传染链。
3.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经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由于本病病原最终定位于肾脏,所以尿液在本病的蔓延扩散上有重要作用。如尿液接触破伤的皮肤和黏膜就可以感染,如尿液污染了饲料和水源也能造成本病的传播。此外,配种时通过阴道也能感染。
4.流行特点本病虽然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发,而以7~9月最多发。地面积水是促成本病的流行条件。不同地区常呈现不同的流行形式,如:
(1)稻田型是我国南方水稻地区的主要流行形式,传染源主要是野栖的鼠类。带菌鼠粪尿污染田水,人、畜接触污染水时最易感染发病。
(2)洪水型是北方流行的基本形式,传染源主要是猪。多在夏秋季节洪水泛滥后,洪水冲刷带菌的猪粪尿污染水源,人、畜接触污染水,而感染发病。山东省文登县丁家洼大队貂场,就是因喂暴雨后洪水淹没了在水库里脱盐的咸鱼头饲料,而引起貂群暴发流行此病。
(3)雨水型多发生连日阴雨或降水量集中的低洼地区。南、北方都可发生,猪及犬是主要传染源。雨水将带菌的粪尿扩散而使人、畜感染。
(三)发病机制钩端螺旋体经消化道或外伤进入机体,通过血液侵入器官组织内繁殖,主要在肝脏积聚和肾脏定位。菌体进入血液、组织,并在其中繁殖,形成菌血症。钩端螺旋体的代谢产物引起动物体温升高,血糖降低,红细胞被破坏崩解等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发烧、体温升高、贫血、黄疸等。病原体在肝脏增殖,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胆红素蓄积,发现黄疸。在肾脏定位增殖造成肾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出现血红蛋白尿。
(四)临床症状急性病例,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发病死亡。
慢性病例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强、狂饮,体温升高,心跳加快,排黄色稀便。有的出现呕吐、呼吸加快,反应迟钝,两眼睁的不圆,倦怠,后躯不灵活,眼结膜苍白。口腔黏膜亦有此变化或黄染,有的有坏死或溃疡灶。病的后期体温不高,贫血明显,可视黏膜黄染、不洁,表现出血性素质。严重的后肢瘫痪,尿湿,排出煤焦油样稀便,转归死亡。
(五)病理解剖变化尸体可视黏膜苍白,发绀、污秽黄染。内脏器官充淤血,或有出血点,肺脏最为明显,肝脏肿大呈黄土色,皮下组织亦黄染,肾脏肿大,有出血点,胃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或出血性肠炎变化。
(六)诊断单靠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可以初步诊断,最终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如下:
为了提高检出率,在发病初期应采取血液、无热期或病的后期应采取尿液或脑脊液,以及腹水,死后采肝、肾等病料。
(1)血液直接镜检采发病初期(体温升高时期)的血液抗凝,3000转/分离心30分钟后,吸取沉淀物,制成压滴标本进行暗视野检查,可见到活动的钩端螺旋体。但应注意与血液中的正常丝状体相区别。
(2)脑脊液直接压滴标本检查在高烧期菌血症时脑脊液中有菌体。采取脑脊液可与血液同样方法处理,制成压滴标本,进行暗视野检查。
(3)尿液压滴标本检查取尿液少许制成压滴标本镜检。如果将尿液离心集菌,其检出率更高。
(4)肝、肾组织悬液直接镜检取肝、肾组织制成1:5~1:10悬液,经1500转/分,离心5~10分钟,取沉淀物制片检查。
①直接镜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材料采集后,应尽快检查,一般不得超2小时;②集菌处理的材料检出率高;③中性或弱碱性尿液,阳性检出率高;④血液和脑脊液仅适用于菌血症时期。
(八)预防1.加强卫生防疫制度,场内不能过于潮湿和积水存在。
2.做好防鼠工作,老鼠的危害不仅是毁坏谷物饲料,而且更重要的是携带很多疾病和传染病,钩端螺旋体老鼠就是带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