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7.15河南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D)
A生物安全柜B防护服
C口罩D缓冲间
2.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B)
A规范操作B戴眼罩
C加强人员培训D改进操作技术
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A)
A城市铁路B飞机C专车D轮船
4.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B)
A2004年12月1日B2004年11月12日
C2005年1月1日D2005年6月1日
5.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C)
A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
6.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B)
A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B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C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
D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7.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B)
ABSL-1BBSL-2CBSL-3DBSL-4
8.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的(B)
A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
B因其体积大的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
C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
D消毒液后的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
9.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D)
A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
B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
C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
D以上都是
10.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B)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11.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A)
A噪声B气流量
C负压在正常范围D风速
12.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B)
A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B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C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D真菌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13.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B)作生物指示物
A嗜热脂肪杆菌芽孢B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C短小芽孢杆菌D粪链球菌
14.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D)
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法C75%酒精浸泡D紫外线照射
15.接收感染性物质标本应由人进行(B)
A1B2C3D4
16.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A)
A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
B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
C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
D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
17.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D)
A送排风系统B三区两缓布局CUPS电源D自动闭门系统
18.生物安全柜内少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属于(B)
A严重差错B一般差错
C一般实验室感染事故D严重实验室感染事
19.全自动高压灭菌器的使用哪项是正确的(B)
A同类物品装放一起
B液体和固体物品分开存放
C敷料与器械同时灭菌时,应将敷料放在下层
20.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的常见原因(C)
A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性生物因子的气溶胶
B被污染的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玻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
C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
D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40分,答题时在()内打√或打×)
2.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通过规范的设计建造、合理的设备配置、正确的装备使用,标准化的程序操作、严格的管理规定等,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伤害,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实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从而实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进行重新修订(√)
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所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均可以在二级实验室内操作(×)
5.带有血凝块的废弃标本管可直接进行消毒处理(×)
6.危险等级第二类的病原微生物是指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的病原微生物等感染因子,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7.和BSL-3和BSL-4级实验室建设一样对实验室选址方面有特殊要求,BSL-1和BSL-2级实验室在选址和建筑物间距方面也有特殊要求。(×)
8.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
9.在实验室内运输感染性物质时,应使用金属的或塑料材质的二层容器。(√)
10.为了使实验室空气流通,生物安全柜可以放在与门或窗相对的位置。(×)
11.用显微技术检测固定并染色的血液标本时,涂片等物品因为病原体已经被杀死,因此可以直接丢弃(×)
12.开启菌种管先在手里垫一块酒精浸透的棉花再握住安瓿,以免扎伤或污染手部。(√)
13.装有感染性物质的安瓿可浸入液氮中进行低温保存。(×)
14.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都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
15.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将病原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
16.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17.杀死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滤过除菌法(×)
18.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只要有生物安全柜,个人防护就不重要了(×)
19.进入BSL-1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应穿防护服,戴上帽子和口罩(×)
20.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所在单位应该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实验室差错或事故的判定及制度的制定,意外事件的专家咨询,以及事故调查的组织和报告(√)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BSL-2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有哪些,有哪些使用的基本要求
1、生物安全柜,放置在人员走动少,离门较远的位置,与墙保持30cm。
2、高压蒸汽灭菌器,按期检查验证。
3、洗眼器,靠近出口处。
(2)进入BSL-2实验室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应穿工作服,外加防护服
2、戴口罩、帽子,戴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后再次使用。
3、微生物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外面时应该有防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等。
(3)病原微生物根据危害不同分为几类,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以分为4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4)感染性材料洒溢处理的一般原则
1、戴手套和防护服
2、用布活纸巾覆盖
3、倒消毒剂
5、再次消毒
6、污染材料放置在废弃物处理容器中,并通知有关部门。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分)
1、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菌(毒)株所需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参见卫生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规定。
2、尽管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存在各种潜在感染的风险,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及实验室设备设施条件的改善,防范感染事件发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将会减少或避免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3、二级实验室适用于进行我国危害程度分类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活动。
4、二级实验室在一级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安全设备。
5、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三级实验室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整个平面布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液体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蒸汽能够进入。7、BSL-2实验室操作规范:
(1)人员进入二级实验室,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经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方可进入;
(2)进入实验室后,应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记录;
(3)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内容,在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并穿戴好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应穿上鞋套,穿防护服或反穿式隔离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根据操作内容可戴上防护眼镜;戴帽子时,不应___________________;
(4)二级实验室内,各种可能产生___________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或其他物理保护装置中进行;
(5)将实验所需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如果是两个人进行操作,相互应配合,但不能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产生的'废物,应该放在生物安全柜内的废物盒里;
(7)实验结束后,首先撤出主要实验材料,随后再撤出剩余实验用品,实验废物应放在废物处理桶中并在二级实验室内进行灭菌;
(8)撤离结束后,对安全柜内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实验废物放在废物桶中,还要对生物安全柜进行消毒处理;
(9)实验产生的废物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灭菌;
(10)整个实验结束后,在实验室出口处脱去个人防护装备,脱去手套,脱去防护服,脱下防护眼镜、口罩,摘掉帽子,最后脱去鞋套;并仔细_______________;
(11)在离开二级实验室之前,需要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感染性物质的公路运输,需要申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送往目的地。注意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运输过程中感染性物质泄漏,以便紧急处理。
9、消毒和灭菌方法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法主要以化学消毒剂为主,根据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种类和效果,可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戊二醛,中效消毒剂包括________、________,低效消毒剂有氯己定。
使用消毒剂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配制的期限;必要时需要定期更换、交替使用,避免微生物出现_______________。
10、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_______________,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_______________,传播风险_________,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_______________,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11、请填写以下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及各种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
12、试剂技术部样品制备实验室最高只能进行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操作需要BSL-3实验室的SARS冠状病毒除外)。
1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区需经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审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5)妊娠期。
15、实验人员在第一更衣室进行个人防护,进入实验室前和实验操作完毕后需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件2)(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项需详细记录。
答案:
1、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标准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各种菌(毒)株所需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参见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有关规定。
2、尽管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存在各种潜在感染的风险,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及实验室设备设施条件的改善,防范感染事件发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和个人防护装备、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措施,将会减少或避免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3、二级实验室适用于进行我国危害程度分类为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活动。
4、二级实验室在一级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了。
5、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三级实验室由三部分组成。整个平面布局为清洁区→缓冲区I→半污染区→缓冲区II→污染区。
6、液体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能够进入。
7、BSL-2实验室操作规范:
(1)人员进入二级实验室,需经过,并经
(2)进入实验室后,应做好、等记录;
(3)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内容,在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并穿戴好装备;通常情况下,应穿上鞋套,穿防护服或反穿式隔离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根据操作内容可戴上防护眼镜;戴帽子时,不应把头发漏在外面;
(4)二级实验室内,各种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或其他物理保护装置中进行;
(5)将实验所需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如果是两个人进行操作,相互应配合,但不能影响生物安全柜内气流;
(6)实验产生的废物,应该放在生物安全柜内的废物盒里;
(9)实验产生的废物放在中进行灭菌;
(10)整个实验结束后,在实验室出口处脱去个人防护装备,脱去手套,脱去防护服,脱下防护眼镜、口罩,摘掉帽子,最后脱去鞋套;并仔细清洗手部;
(11)在离开二级实验室之前,需要做好;
8、感染性物质的公路运输,需要申请单位护用品,防止运输过程中感染性物质泄漏,以便紧急处理。
9、消毒和灭菌方法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有、灭菌、高效过滤器(HEPA)过滤除菌等;化学法主要以化学消毒剂为主,根据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种类和效果,可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中效消毒剂包括乙醇、碘氟,低效消毒剂有氯己定。使用消毒剂时,注意在有效期内使用,注意配制的期限;必要时需要定期更换、交替使用,避免微生物出现抗药性。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12、试剂技术部样品制备实验室最高只能进行可能含有微生物的未经培养的样本的检测(此操作需要BSL-3实验室的SARS冠状病毒除外)。
1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区需经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审批:
(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2)患发热性疾病;
(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二、问答题(共60分)
1、二级实验室的基本结构?(4分,第一句0.5分,后面每条0.5分)
答案:二级实验室除满足一级实验室的设计要求以外,增加以下内容:
(1)实验室的门上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实验室的门带锁,能自动关闭,有可视窗;
(3)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通风设备,但可以设置有通风系统;若无,窗户应该能够打开,并安装有纱窗;
(4)实验室内配备有II级生物安全柜,安装在离门和空调送风口较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