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墓地的收费价格单。(作者:孙令正)
海口网4月5日消息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人们会到坟前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但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不少海口市民都感叹,殡葬业收费“有点乱象”,“去世消费也是很高的”,让人感叹真的是“死不起”。那么,海口殡葬市场究竟收费如何呢近日,记者对海口市殡葬业市场进行了一次暗访。
单墓起价也要4800双墓价格倍翻
3月30日上午九点多,记者一消费者的身份来到位于海口市华龙区义龙后路的颜春岭安乐园管理处。
记者假称准备要在该处购买一块墓地,颜春岭安乐园工作人员立即非常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多种墓地的价格,有单人、双人及合葬骨灰安葬公墓;另外还有单人、双人棺木葬。几千元、几万元的不等价格,“要看你们选什么价钱的墓地。”
该处一位工作人员还给记者列出了一张价格表,其中单人墓地“起价为4800元,地势好的当然会更贵。”其中单墓主要有几种价格:4800元、6000元、9000元及12000元。而双墓价格就更高了:10800元、15000元、18000元及27000元这几种“型号”。
而工作人员称,这个价格只是“墓地价格,还不包含其他费用。”
殡仪馆收费项目也不少。(作者:孙令正)
综合费用最低也要12000
据颜春岭安乐园工作人员列出的价格表,除了墓地,如果在该处购买一块墓地并安葬死者,花费还远远不止这些。
根据所列价格表,哪怕是最便宜的单墓,除了墓地费4800元,还要管理费250元,办证费100元,建墓费2100元,服务费1500元,运输费100元,寿棺(棺材)2500元,香炉300元,白灰、纸500元,还有寿衣等其他费用。据这份价格表,一套消费下来,哪怕是最便宜的也要12000元,而价格高的则要47000多元。
这只是单人墓地,如果是双人墓地,价格也高出将近一倍以上,而最贵的双人墓地一套下来也要74000元。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海口市龙昆北路某大夏的吉荫贤管理有限公司。
在此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两种墓地价格,只算墓地费、管理费、办证费和建墓费这四项费用也达上万元,这还要看建墓时所用的石料也有不等的价格。五平方米墓地的价格要在三平方米墓地的基础上贵3000元左右。这样看来基本的费用也要万元以上,还没有包括运输费、服务费等其他费用。
墓地管理方“有本事从医院太平间拉走尸体”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假称“家里老人是一位国家干部,如今在海口市人民医院里,可能过不了两三天了,但担心死后被强制火化,不知道怎么办。”
当天下午,记者就殡葬费用等有关问题,也随机采访了海口部分市民。不少市民表示,在安葬逝者方式上,他们的心里也很矛盾,墓地费、殡仪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想节约但又怕逝者“走”得不体面。
殡仪馆的项目收费单。(作者:孙令正)
火化也不便宜一个骨灰盒最高5.8万元
3月31日上午十点,记者来到海口市殡葬管理所。此时的殡葬所在蒙蒙的烟雾中显得有点空旷,因清明将至,部分市民都已经提前来到这里缅怀逝去的亲人。
在殡葬管理所办公室,不少市民在为自己刚过世的的家人选择骨灰盒,并跟殡仪馆工作人员进行价格方面的了解。
记者在殡仪馆中看到,大屏幕上的“海口市殡仪馆服务项目收费表”,其中列出的项目就有二十多种。基本的收费有火化费1700多元(其中包括运输费、消毒费、服务费等),穿衣、化妆400多元,衣服200元,花圈180元一个。当然,这些价格是“服务最简单,最便宜的”。因为不一样的服务要有不一样的价格,比如死者穿的衣服,便宜的有200元,最贵的有800多元。
如果死者家庭条件好,想要为逝者办一次“规格高一点”的葬礼。那么,很多收费就会呼之而至:如死者要开追悼会,必须要用殡仪馆的大厅,租用一次最贵的2500元,最便宜的400元;守灵时租用一天最贵的2500元,最便宜的600元……当然,这些还没有算追悼会大厅的装饰物品。
而记者也发现,殡仪馆大厅放置的展柜中陈列出来的骨灰盒及价格,一般价格都在五六千元,最便宜的是陶瓷骨灰盒650元,稍贵一些的“流芳千古”骨灰盒价格在12600元,最贵的则是一款“紫袍玉凤纹棺”骨灰盒,价格高达58000元。
质量好点的骨灰盒也要上万元。(作者:孙令正)
死亡消费项目多市民直呼“死不起”
4月1日,记者就海口目前殡葬业的价格随机采访了部分海口市民。其中大多数的市民都认为,目前殡葬业市场“有点混乱”,价格不便宜。
市民张先生说,目前如果按照一款最便宜的殡葬仪式打理家里两个老人,光是墓地及建墓费,就花将近三万元,如果“要像别人一样再搞一点上规格的活动”,费用至少也要6万元。而这6万元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而市民吴先生却说,像张先生这种是最“保守的预算”,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市民一般不会挑选最便宜的殡葬。所以,“很多人都说不好死,死也不易啊”。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在安葬逝者方式上,他们心里也很矛盾,墓地费、殡仪费等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很多人都想节约”,但又担心逝者“走”的不体面,也担心“被活着的人取笑”,只能随波逐流,不然面子上也过不去。不过在采访中,也有市民表示赞成推崇既节约又环保的安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