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卢国强)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数字,9月30日至10月6日,北京市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共接诊犬咬伤病例3148例。这个数字提醒我们,城市狗患不容忽视。而治理城市狗患,毫无疑问关键在人。
早在10年前出台的《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中,就有犬主出户遛犬时需拴犬链、应及时清理犬的粪便、不得随意遗弃犬、不得豢养大型犬和烈性犬等明确条款,10年来养犬管理部门免费发放的拾便器、犬链等不计其数。
然而实际情况呢?在北京许多高档社区、繁华街道,没有束缚的小狗们四处欢跳,犬的排泄物随处可见,各种大型犬、超标犬跟着主人悠然自得。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因平房拆迁等原因被遗弃的流浪犬也成为北京街头一“景”。
“我们家的狗,我想怎么养就怎么养。”“给狗拴链子它难受。”“清理狗粪便太脏。”经常可以听到犬主们这样的观点,一些犬主在养犬前甚至并未做好各方面的学习和准备,仅凭一时兴起,也造成了犬的无序繁殖、被遗弃率居高不下。
事实上,大部分犬主对宠物或陪伴动物的功能、习性只能算一知半解,而对于犬行为的放纵,则直接导致了城市卫生环境被破坏、犬伤人事件频发、狂犬病致死事件屡有发生。不可否认,这种放纵行为实际上体现了宠物主人责任感的缺失。
虽然各个城市先后出台了养犬管理的法规、条例,但实际上这些法规和条例对宠物主人的约束力并不高。例如,多个城市均规定了对不及时清理宠物排泄物的行为要进行处罚,但至今鲜有具体实施的案例。而在国外,对于不清理宠物排泄物、宠物扰民、宠物伤人等行为,均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一旦宠物主人违反,将可能面临重罚甚至牢狱之灾,经过多年的实施后,最终实现了宠物主人自觉的文明行为。
无论这些宠物具有多么乖巧的性格、多么高的智商,终究仍是动物,约束动物的行为,归根结底还是要它们的主人具有文明良好的习惯。在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宠物主人还没有形成主动的文明习惯,就需要明确的、严格的规则约束宠物主人的行为,以及“入脑、入耳、入心”的宣传教育,引导文明习惯尽早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