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病人和家属们对于影像学报告经常是懵逼的
经常把报告往医生办公室一交,问过一遍似懂非懂
查查某度还是似懂非懂
等教授查房在片子上指点江山,一整个屋子的病人家属凑在一起
轮到化验单画风就大大不同了,病患问完医生还会再某度一下,不用五分钟,家属就又到医生办公室来了,尤其是肿瘤涉及到的一些指标:
“医生,我上网搜了,这个是肿瘤标志物啊!”
“医生,网上说了,高了就是癌症了。”
“医生,你跟我说实话,我是不是癌症”
“医生,我这癌了还能活几年”
每到这时候,都想跟病人说,别再对着这些数字癌癌癌不完!
癌症和肿瘤这两个词经常通用,一般情况下也确实没太大问题。一定要纠结的话,这两个词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肿瘤的关键词是“固体”,癌症的属性是“恶性”,所以恶性固体肿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肿瘤,良性肿瘤不是癌症,清楚了么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话:
癌症=恶性肿瘤+血癌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良性癌症=说错了
癌症到底是什么它包括哪几类
人体由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位置,每个细胞的产生和死亡都是严格控制的程序化过程。人体基因控制细胞的这一切。癌症就是人体的部分基因产生了改变,失去对细胞增殖和功能的控制,细胞无限生长,就形成了恶性肿瘤,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癌症”。
血清肿瘤标记物、CT、核磁共振、病理……这么多检查手段,诊断癌症应该听谁的
影像学、血清标记物检验在早期发现和帮助确认肿瘤的范围、大小方面很有意义,但癌症的最终诊断还是要看病理诊断。如果体检发现某个血清肿瘤标记物轻微升高,请不要太惊慌,轻微的升高不一定代表有癌症,炎症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只有持续不断升高的肿瘤标记物,才是提示癌症的重要线索。影像学可以发现占位或肿块,但准确率有限。确诊还是需要通过一些有创的手段来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怎么看病理科才能更准确、高效
看病的资料当然越全越好。最好能够提供原医院的检查结果、病理报告、病理切片。少数疑难病例希望能看到患者本人,询问详细病史,这样更有助于病理诊断。因为有时候肿瘤很大,取材很小,如果看到病人整个的情况,对病变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像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如果尚未手术,我们就能通过肿瘤的颜色、形状和粗糙程度来更好的进行病理诊断。有时候患者的发病过程对诊断也很重要。
肿瘤的防治贵在"早",其中早诊断是关键在于病理学诊断。那么,如何在病理报告单上发现肿瘤“信号”呢
下面是针对病理报告单常见的肿瘤“信号”语言的详细解读。
1.异型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间变等,是上皮细胞由于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出现的不正常增生。
例如,宫颈异型增生就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发生异型和不典型增生,报告中常常用"CIN"描述。CIN分三级,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通常所说的癌症)的机会越多。建议:一旦有CINⅡ级或者以上就要定期随访或积极治疗。同样,肠道、支气管、乳腺等病变有异型增生均要引起注意。
3.癌变趋势:即"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但继续发展下去就有癌变可能。因此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常见的有:
黏膜白斑:常发生于食管,口腔及外阴等处,如果黏膜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着一定的异型性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交界痣:多位于手掌、足掌、外生殖器和背部,经常受到摩擦,外伤或感染等刺激,容易发生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约10%的萎缩性胃炎病人可能发生癌变。
子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妇女较为常见的病变,其中,重度宫颈糜烂中的鳞状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
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随着年龄增大癌变可能性亦增大。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有家族史。
5.原位癌: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黏膜的上皮层或皮肤的表皮层内,尚未穿透基底膜浸润到黏膜下层或真皮层的癌症。通俗地说,原位癌就是刚形成不久的初生癌,如宫颈、胃、皮肤原位癌等。总之,病理报告单上的肿瘤"信息",可唤起人们对癌的高度警惕加强预防和减少癌症的发生。大家要科学看待病理报告,毕竟病理报告是由人做出的。有时病理报告也带有一定主观性,未必绝对准确。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就可能会相应升高。但目前的肿瘤标志物常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正常人不分泌,肿瘤早期在血液中即可检出。
2.不同的肿瘤拥有相对应的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不要妄下结论。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不同的肿瘤检查不同标志物。如果您在检查中发现某项肿瘤标志物有轻度升高,不要就自认为得了癌症。因为目前所知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说现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特异性较差,假阳性和假阴性率比较高。
如果只是单次检查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紧张。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只有持续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才能作为判断依据。如果体检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进行超声、CT、PET-CT等检查,特别是取得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
此外,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肿瘤疗效监测、动态复查、复发转移、肿瘤负荷的参考指标。
化痰软坚。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
苗医:布苯怡象,麦靓麦韦艿曲靳,怡窝雄访达用于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精神不振。中医:解毒散结,补气养血。用于中晚期癌症的辅助治疗以及癌症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属气血两虚者。
解毒,消肿,止痛。用于中、晚期肿瘤,慢性乙型肝炎等症。
补硒药。适用于低硒的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病人或其他低硒引起的疾病。
扶正祛邪,软坚散结。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见于气血瘀阻证者。
广谱抗肿瘤药,用于胃癌、食管癌、贲门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以及消化道盒呼吸道肿瘤围手术期化疗,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用药,并可用于抑制各种胃癌、食管癌、肠癌等的癌前病变。
补气养血,健脾益肾。适用于癌症应用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及因放、化疗引起的头晕头昏,倦怠乏力、消瘦、恶心呕吐等症。
补气养血、健脾益肾。适用于癌症应用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及因放、化疗引起的头晕头昏、倦怠乏力、消瘦、恶心呕吐等症。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肺、肝、胃等多种癌症引起的疼痛。
心血管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癌症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放疗、化疗等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
用于控制肿瘤性麻风反应症。
补五脏虚劳;抗衰老;抑制肿瘤。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如放射性、抗肿瘤药物等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且有镇痛,解热作用,用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止痛及肿瘤血液病退热。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免疫缺陷病。
本品用于下列疾病的辅助治疗:1.心血管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2.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3.癌症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放疗、化疗等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
1.心血管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2.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3.癌症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放疗、化疗等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头痛、偏头痛、牙痛、痛经,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