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讲解发生在《传送门1》之前的故事
光圈浓缩中心是一座距地表4200米以下的科研中心,
其所有者为光圈科技ApertureScience,下文简称光圈
光圈是20世纪美国的科技巨头,与同时期的黑山实验室(半条命故事的发源地)一同为美国国防部提供”优质服务“,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光圈由卡文·约翰逊(CaveJohnson)在1940年初创立,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浴帘。
由于美国在战争中不再中立,无论是军队或平民,“浴帘”作为日用品,需求量大大增加。
因此光圈在极富工作热情的创始人约翰逊的带领下,
凭借这股时代的东风,迅速敛积了公司的”第一桶金“。
与此同时,光圈与政府建立了如胶似漆的亲密关系。
但最重要的还不止于此,
约翰逊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
科学研究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最大蛋糕”
因此光圈在20世纪40年代,一直暗中尝试着拓展科研方面的业务。
1943年,光圈在科研路上更进一步:
光圈在原公司名"ApertureScience"后
加上了后缀Innovators(革新者)
公司名改为“ApertureScienceInnovators”
即“光圈科技革新者“
其意图十分明显——正式进驻科研领域。
此后的几年,光圈的计划顺利地实施,
成为当时科学界的“名宠”兼国防业务采购部的“大红人”。
1947年,约翰逊终于实现了亲生父母的期望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愿景。
光圈成功收购了密歇根州的一座位于地表4200米以下的巨型废弃盐矿。
在这座巨型废弃盐矿,光圈疯狂的建筑师们完成了他们毕生的杰作:
光圈浓缩中心
这座地下研究所由一种可不断自我再生、复制、重构的汞合金构筑而成——美丽且致命。
随着“光圈浓缩中心”的顺利竣工,光圈在20世纪40年代末正式开启了科研业务的全面探索。
而科研的最终目的,自然是研究出足以改变世界的“传送门”。
然而传送门的测试人员需要有极高的身体素质,普通人穿越传送门死亡几率高达88%。
美国政府为光圈提供了一批绝对优质的测试人员——奥林匹克运动员,宇航员,以及战争英雄。
作为光圈与政府长期保持”亲密关系“的奖励
以及帮助这批“国家英雄”实现进入社会的“再就业“
在签署了上百份免责条款后,这些昔日的“国家英雄“终于见到了光圈的初代科研成果:
蓝色斥力凝胶:
质量存储方块:
早期传送枪:
就这样,“国家英雄“们投入了光圈的传送门实验中。
为美国的未来再一次踏上了未知的道路。
参与传送门实验的奥林匹克运动员,宇航员,战争英雄
全部失踪。
同年,约翰逊携众公司高层出席“光圈科技与宇航员失踪”案件听证会。
1950-1970,随着对手“黑山实验室”的日益强大,
这种橡胶被用来制成浴帘,作为礼物送给了众议院海军拨款委员会所有成员。
然而约翰逊在实验过程中染上剧毒,并在1976年肾脏衰竭,大脑受损,身体每况愈下。
此时,约翰逊已将光圈的最高管理权限交由他的秘书Caroline卡罗琳。
在临终之时,约翰逊留下了发展计划三部曲,要求公司上下必须严格执行:
1.在各媒体推行“反海姆立克急救法”——即不要管被食物噎住的人,任其死亡
2.在各媒体推行“许愿基金会”——即搜集身患绝症儿童的愿望,并将愿望传达给贫困绝望,却身体健康的成年人。
3.完成“传送门计划”。
约翰逊要求公司开始研究人工智能GLaDOS,并任命自己的助手Caroline为下一任公司总裁。约翰逊希望将自己的意识保存至计算机中,但他向自己的另一位心腹设计师留下了一个秘密任务:
如果约翰逊未能活到“GLaDOS”完成,
Caroline必须将意识植入到“GLaDOS”中,
此任务必须执行,无论她本人是否同意。
随着光圈对“反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极力宣传,美国社会开始出现大量被食物噎死的人。
约翰逊与众公司高层立即被美国参议院传唤。
然而光圈公司并没有在这场传唤中落败:
参议院同意了约翰逊的“反海姆立克急救法”和“传送门计划“,
前提是”光圈“同意向美国政府继续提供”服务“。
在约翰逊被传唤的前几天,光圈的“传送门计划”得到了巨大突破,这意味着“光圈”有望在科研领域再次成为“红人“。
1980年,由于公司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连60美元的乞丐也请不起。光圈的全体员工被强制参与实验。这一年,公司离职率迅速上升,但“传送门”与“人工智能”研究仍在进行。
1981年,光圈发现了一种完美的传送门导体——月球岩石制成的白色凝胶。约翰逊死于对白色凝胶的研究中。
1986-1997,“人工智能”GLaDOS诞生并被反复实验,在此期间“人工智障”Wheatley诞生。
用以在紧急情况限制GLaDOS对人类的杀意,
其作用原理是进行无用内容的思考以拖慢计算机运算速度。
说白了就是让“人工智能”变成“人工智障”。
1998年,光圈首届”带女儿上班日“活动举行。
完全体GLaDOS在1微微秒内诞生自我意识,取得了整个研究所的控制权。
GLaDOS封锁“光圈中心”所有大门,释放致命的神经毒素,光圈科研人员全部死亡。
除了一只“老鼠“。
鼠男Ratman在地下研究所的管道间来回穿梭,躲避着GLaDOS的追杀。
他在某日潜入档案室,将女主Chell的档案顺位排至第1位,期待Chell能结束这个恐怖的地下炼狱。
图1、2、3为Ratman潜入档案室修改档案顺位的过程
不久后的某日,GLaDOS科学实验准备工作完成,Chell被GLaDOS从休眠仓内被唤醒。
自此,《传送门1》故事开始。
浴帘其实是“暗杀”的代词,是老电影的著名桥段:
被害人洗浴时拉上浴帘后被浴帘外看不见的人杀死。
卡文·约翰逊的英文名是CaveJohnson。
“Cave”意为:
洞穴(n.)
倒塌(v.)
两种释义对应了传送门剧情的两个重要情节:
这其实是在暗示当时美苏太空竞赛中,美苏两国有许多宇航员失去生命,但政府却遮遮掩掩,一直没有公布。
《传送门1》《传送门2》的故事都始于“薛定谔的猫”:
《传送门1》的故事始于:
GLaDOS希望科研人员给她一点神经毒气,以便在“带上你的宠物猫来上班”的公司节日上做几个实验。并将这种行为称为“到时候,我就会有盒子和很多小猫。”
这对应了薛定谔猫的实验:
一只猫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未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也处于死与生的叠加状态。
《传送门2》的故事始于:
鼠男将Chell的休眠仓连接至备用电源,自己爬进了没有电的休眠仓等待死亡。
GLaDOS名字自于罗马文,但其亦可通过英文单词拆解探寻其隐喻:
GlaDOS可拆分为Glad与OS。
因此GLaDOS的名字原本是“带来幸福的机器”。
可以看出这位强大的人工智能代表着光圈科技研究员们为人类带来幸福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