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得紧跟着黄精来讲,因为它们俩不仅功效相似,而且长得很像……
玉竹,原名葳蕤、女萎,又写作萎蕤。百合科植物,叶互生扁片,花白桶状似风铃,与多花黄精极似。药用根茎,黄白色,密生细小须根,有节似竹,因此得名。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咳,咽干口渴等。药食同源,还可滋润皮肤,本经称:久服去面(黑干),好颜色,润泽。
玉竹,原名葳蕤(weirui),这两个字很有文化底蕴,还很好听,建议您记住它啊。葳蕤的意思是:草木华垂貌。玉竹一根茎,一边倾斜生长,枝叶茂盛,花朵美丽,正合“华垂貌”。《神农本草经》中称玉竹为女萎,因此也被写作萎蕤。有的地方还称作玉参、尾参等。
玉竹的样子是不是特别熟悉,对了,和之前讲的多花黄精非常像,也是百合科植物,叶互生扁片,花白桶状似风铃。不同的地方:玉竹花梗短,长1~2朵花,而多花黄精花梗略长,长4~10朵花。(上边的是玉竹,下边的是多花黄精)
玉竹和多花黄精的地上部分很难区别,不过地下根茎还是相对容易区分的。玉竹药用部分也是根茎,黄白色,密生细小须根,有节似竹,因此得名玉竹。
玉竹饮片通常是纵切成细长的薄片,晶莹剔透,怎么样,是不是很有食欲。
玉竹的药用价值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玉竹也是用一个养阴药,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可以用于肺胃阴伤,干咳,咽干,口渴等。对于患有慢性咽炎的,总是感觉嗓子干,可以试一试玉竹。糖尿病初发口干渴的,也常常配伍玉竹治疗。
玉竹还有一个特殊的功效:滋润皮肤。因为它是养阴药,可以保持皮肤润泽。《神农本草经》称:久服去面(黑干),好颜色,润泽。美白皮肤的药讲过许多了,玉竹是滋润皮肤,之后还会有很多类似的草药,慢慢都会讲到。
玉竹和黄精功效类似,临床常常在一起应用。但是玉竹不像黄精那么滋腻,而且还有退热的作用,因此治疗阴虚感冒患者,常常应用玉竹。我们学过的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就是取它滋阴不腻,清热而不恋邪的作用。
玉竹有生熟之分:生用,清热养阴较好;蒸熟制用,专于滋补养阴。
玉竹的应用方法
玉竹也是一个药食同源的佳品,产玉竹的地方,把它叫做:铃当菜、甜草根等,味道要比黄精甜美。辽宁很多山区都产,有的地方俗称狗铃铛。
玉竹的吃法很多,或生或熟,或炒或炖。至于玉竹药膳,网上一堆,自己查查吧。不过小永还没有吃过玉竹菜。哪天去本溪山上采一些回来尝尝。
玉竹滋润皮肤,可以每天吃几片,或泡水喝。也有人把它做成面膜外敷,保湿润泽,如果您想尝试,一定要少量试用,极少数人会有皮肤过敏反应。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黑干),好颜色,润泽。
《名医别录》: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眥烂泪出。
《药性论》:君。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
《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服食无忌。
《药性赋》:味甘,平,无毒。降也,升也,阳中阴也。其用有四:风淫四末不用,泪出两目眥烂;男子湿注腰疼,女子面生黑。
《本草纲目》: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萎蕤汤,以之为君药,余每用治虚劳寒热之疟,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风热湿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阐者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血液内科|辽宁省中医院
服务数265回复率83.00%好评率100%
擅长:脾胃病: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长期便秘等;血液病:贫血、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冠心病,偏头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