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发作范围是很广泛的,它的出现是没有年龄和性别界限的。那么是什么引起人们出现心理疾病的,它出现以及发作的根源在哪里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心理不健康的病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2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十分重要,凡事向积极的一面想,有利于减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二、充足的休息。休息有助于松弛神经与恢复体力,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每天休息6至8小时,包括夜间睡眠和日间的精神放松。有规律的睡眠及松弛习惯有助于调节身体,促进食物的消化及废物排泄。同时,由于保证了营养和血液的供应,睡眠也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三、适量的运动。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经常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改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一个良好的运动计划应该包括三种身体活动: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骑自行车、慢跑、长距离游泳、竞走等活动都属于有氧运动,有助于强健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伸展运动:日常的伸展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度和灵活度,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如从柜顶拿下一只盒子、弯腰系鞋带等活动。无氧运动:短跑、举重等短暂的剧烈活动属于无氧运动,能调节和锻炼肌肉。
四、均衡的营养。要达到营养均衡,就需要注意日常饮食习惯,要注意合理饮食的6个方面:1.食物多样化。2.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3.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4.少吃盐、糖。5.尽量避免饮酒。6.尽量避免吸烟。
3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
别让心受累
心理不健康者,常常都有心理压力或者心理疲劳的症状。心理压力若长时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那么就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后果。首先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心脏病、高血压、头晕等,都与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有关;其次,心理压力负担过重所引起的忧郁、焦虑、对人具有攻击性等等各种不良心态,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心理压力产生时,如果不加以调适与疏导,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当你感到烦躁、郁闷、紧张时,不妨采取正当的宣泄法、运动法、旅游法、倾诉法等进行疏导。
1.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
2.沉默有助于降压,在没必要说话时最好保持沉默;
3.放慢生活节奏,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
4.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做错了事,不要耿耿于怀,其实谁都有可能犯错误;
5.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
6.对待未来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心理平衡不等于心理健康
人们通常认为心理平衡就代表着心理的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平衡与适应的状态,它是心理两极中的中间位置。如果说“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部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但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其实,这两种人只能叫没有灵魂的躯壳,或者叫做有教养的市侩。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事物。
摘下有色眼镜挥别忧伤情绪
压力和焦虑所带来的自律神经失调也困扰着许多人,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无力、脖子僵硬、不易入睡、容易做梦、口干舌燥、胸口郁闷、有时心跳很快好像喘不过气、有时则是腹胀、胃酸过多、食欲不好、有时燥热、有时则是手脚冰冷、习惯性拉肚子或频尿。如果有这些症状,却又找不出什么原因,很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心理学家埃默提出了“三A法”:
明白:首先要承认自己精神上抑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言行举止有无异常,以及感觉思维的差别和身体反应等。
回答:要学会每当产生一个错误时,及时地予以识别并记录下来。询问自己:“这会是真的吗”然后再问自己:“从另一个方面该怎样看呢”
行动:如果你感到不被人注意,那你就换一个新方式;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则应修一门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或者寻找新的工作。还要多计划一些活动,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