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医疗大数据,医疗领域的创业者都是满怀期待又心有戚戚。
从医院的角度来说,医疗数据库的开放意味着透明化和患者分流,从而影响医院和医生的收入,所以医院很难主动去放开医疗数据库,成为了一座座“信息的孤岛”。而且这个行业没有统一标准,国内各个医院采用的仪器、诊断标准乃至用语的不同,医疗数据无法标准化,进一步降低了数据的可利用性。
虽然能够渗透进这些信息孤岛的公司也有很多,比如万达信息在上海市承建的健康信息网工程;东软集团覆盖了三十多个省市、卫生厅、卫计委的信息化建设;卫宁健康推出的His院内信息集成平台;易联众的社保系统等第三方运营机构的案例。但是他们只有运营的权利,很难变现。
面临如此困境,为什么不另寻出路呢?为此亿欧网专访了与美国梅奥诊所战略合作的好人生集团创始人汤子欧。
一家健康管理公司的转型之路
在推出智能医疗干预系统之前,汤子欧表示,公司延续至今的两条产品线有两个:一是提供员工健康管理产品,服务客户包括交通银行、中国石油、腾讯、阿里等150多家企业;二是设计保险产品,为全国半数以上的保险公司,设计了超过60种健康产品,客户包括招商信诺,瑞士再保险等。
2006年以前,好人生在慢病管理(覆盖16种疾病)、健康促进(健康跑等)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汤子欧回忆道:“健康服务行业主要有三大领域:慢病管理、健康促进、医学干预。当时我们缺少医疗数据的积累,不能接触医学干预领域,无法贯通健康服务的产业链。”
于是汤子欧就主动联系了被誉为“世界最好的医院”美国梅奥诊所。他回忆:“2000年的时候,我是第一个考HRA(HealthRiskAssessment)的中国人,当时教科书经常以梅奥为成功案例,就起了追它的想法。”
好人生如何成功“牵手”梅奥
一个在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健康管理公司,去“追求”全世界知名的美国梅奥诊所,这听起来就很有难度。汤子欧也承认,当时梅奥确实对好人生的意向不大,但他通过努力,终于满足了美国梅奥对于合作伙伴最重要的三个诉求。
诉求一:价值观统一
诉求二:恰当的定位
梅奥既不要在中国自建诊所,也不会到处寻找合作伙伴。在这个思路下,梅奥只会在这个产业链中选择平台性的公司,先沉淀为大数据底层,再转化成保险产品、金融产品等。汤子欧表示:“美国梅奥诊所的体系里就有保险公司,他们非常懂这个行业,认为好人生的定位非常精准。”
诉求三:广阔的市场空间
梅奥属于非盈利性集团诊所,盈利不是他们唯一的诉求。汤子欧表示:“梅奥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是在10年内利用梅奥的医疗大数据服务2亿人,那我们合作非常好,中国的人数是个优势。”
汤子欧透露,欧美等国家的社会相对成熟,用户习惯比较难改变。即使在现在,美国东部仍然有人在使用BB机。汤子欧表示:“例如新型保险公司奥斯卡。它在传统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的模式外,唯一的创新点就是多了一个手机端,抓住了美国东西海岸比较潮的新生代用户群体,所以奥斯卡在只有14万用户的时候估值就高达27亿美元。”汤子欧表示,好人生在2009年就把HRA(健康风险评估)从纸质搬到了PC端,向美国梅奥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前景。
未来:好人生集团要做移动医疗领域的CPU
据亿欧了解,2015年好人生集团与MayoClinic美国梅奥共同发布了绝世好医智能预诊分诊系统。它是新兴技术的底层知识库、算法、模型和决策树,能够广泛支撑和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场景和平台。
汤子欧如此形容这款产品:“它更像一个CPU,可以搭载在大部分医疗类APP的程序中,实现预诊分诊功能。”汤子欧告诉亿欧,好人生集团现在走的模式借鉴了因特尔,将虚拟的智能医疗干预系统当成CPU,免费提供给市场上大大小小的移动医疗公司,让整个医疗市场的成熟度瞬间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
据公布数据显示,绝世好医智能预诊分诊囊括了52888个判断节点,后面涉及的结论多达1万多个。97%用户认为系统“棒极了”、“非常好”;56%原认为需要急诊的用户根据建议选择了非急诊;38%的原要去专科医院的用户选择了分级诊疗医院;20%的用户使用智能自诊了解自身状况后选择了自己在家按专业意见进行自理。
在如此好看的运营数据下,汤子欧说道:“我们不太有耐心等这个市场知道伪科学是会害人害己的,也不太有耐心等市场上企业都研发出智能医学干预系统,这个5-10年都做不到,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在好人生的支持下,让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市场真正成熟、专业起来,在一定高度上满足用户的真实痛点。”
据了解,好人生已经和手机的生产厂商、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以及第三方的健康管理公司开展合作,将算法开放给各种应用场景系统,形成丰富多样的产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