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企鹅杏仁: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
一次合并让企鹅医生与杏仁医生再次成为行业的焦点。
8月8日晚间,一封来自杏仁医生内部的公开信将双方合并的消息曝光。8月9日,双方正式宣布就平台、资源、技术等优势形成合力。合并后,两家平台将继续保留原有品牌开展运营,企鹅医生创始人王仕锐将担任合并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杏仁医生创始人马丁将担任总裁,徐琳将担任首席运营官。
对于此次双方的合并,腾讯投资执行董事穆亦飞的官方回应是:腾讯对于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提升整个医疗产业服务质量和可及性,助力医疗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长久以来做了非常多的思考和探索。企鹅医生与杏仁医生的合并是一次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运营能力的强强联手,期待结合腾讯大平台的支持与资源整合,通过更创新高效的手段为大众对接可靠的医疗健康资源,真正实现优质的医疗服务人人可及。
“企鹅”与“杏仁”是动植物的跨基因恋爱?
正如邹国文所言,资本在双方的合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公开资料显示,企鹅医生是腾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嫡系,王仕锐是企鹅医生的CEO,同时也是腾讯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医联的创始人、CEO,此外,企鹅医生、杏仁医生的投资人中都有红杉资本的身影。
即便有资本的推动,也有行业人士并不看好双方的合并。更有甚者戏称“企鹅”和“杏仁”是动物和植物的恋爱,基因不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告诉健康点,企鹅诊所与杏仁诊所的合并并不是“强强联手”,而是“抱团取暖”。在他看来,目前两家诊所的数量和专业性在诊所界都处于非常起步的阶段,杏仁诊所已经开出来的也就6家,企鹅诊所对外宣传是23家。双方的合并是在进行一个资产重组,减少浪费,提高未来的生存机会。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有人把它比作滴滴与快滴的联合,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滴滴快滴联合之后形成了一个行业的垄断,杏仁和企鹅在诊所市场所占的份额加起来也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诊所的数量已经一路从2010年的17.4万个增长到2017年的23万个。而企鹅杏仁合并后共计拥有33家诊所。此外,目前诊所数量比二者合并后更多的连锁诊所品牌也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企鹅和杏仁提倡的‘线上+线下’新诊所模式目前仍在探索期,并未看到线上业务对线下诊所的拉动,二家的线下诊所业务本质上还是传统的诊所重资产低毛利形态。”上述业内人士告诉健康点,“而且,目前全国都放松了诊所的审批,诊所的壳资源价值并不高,诊所本身也不是高毛利行业,全国性连锁诊所成功的案例也非常罕见。”
对此,企鹅医生创始人王仕锐在官方回应中也提到,“目前来说阶段都还足够早,大家都还足够小,而市场又足够大,还是希望行业里的同学们能一起成长,共同推动中国健康产业的变革发生。”
公开资料显示,杏仁医生是一个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医生执业平台。从杏仁医生App到杏仁门诊,杏仁为医生群体提供了线上咨询、随访管理、西药、中药、检验检查、线下门诊整个一体化的医疗生态。依托于这种服务医生的模式,杏仁将平台上的医生发动起来一起搭建和运营诊所。杏仁方面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43万医生在杏仁平台开展了线上工作室,并通过杏仁线下共享门诊诊疗了10745名患者,开展了3329台手术,实现个人执业。
如果说杏仁的优势在于运营诊所,那么企鹅医生的“优势”就是“建诊所”。按照王仕锐的设想,诊所还是线下入口,除了自建诊所以外,还要构建优质的诊所联盟,以此为健康服务创造入口——共享诊所。此外,王仕锐曾多次公开提到预计3年内将开设300家直营诊所,连接3000家联盟诊所,投放30000台共享健康检测终端。
不过,在合并后的磨合方面,上述行业人士认为,双方在线上部分的资源重叠,可共享资源不太多。而在线下部分,企鹅医生的诊所是按照全科布局的,杏仁医生的诊所则是按照日间手术中心布局的,所以企鹅的诊所按照杏仁的模式是走不通的。因此,双方在线上线下的联合效应、协同效应都不强。
“竞合”是趋势,但需切忌盲目跟风
企鹅与杏仁的合并是否会在行业刮起一股“合并风”?
对此,邹国文认为,双方的合并给诊所行业会带给更多的启发,一是“竞合”,未来更多会从竞争演变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甚至联姻。他提到,门诊是一种资产相对较轻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成长除了自建,很重要就是靠并购。
近年来,门诊的合并一直持续着。比如,2016年道彤投资的唯儿诺儿科蛇吞象收购圣安医疗。2017年底,新康医疗集团也是通过并购华夏新康,同时自建扩张,现在拥有并运营近三百家社区门诊。
对此,葆桦医疗董事总经理潘静则提醒各位诊所行业的创业者要“理智”。她提到,合作是优势资源的互补,是为了可以走的更好走的更远。但是如果一个合并仅仅是资本的游戏,合作双方各自的短板非常明显,短板与短板再加在一起,这就不是优势互补,反到变成一个弱点。
潘静补充到,“对于企鹅和杏仁来说,两家既然合并了,就一定是有好处的,比如双方合并后运营系统可以优势互补。但这并不能成为行业的参照,不能把市场的风气弄浮躁。”她提到,医疗行业还是要稳扎稳打,把服务模式和产品把磨好。
互联网医疗办诊所,走得通吗?
无论是企鹅医生还是杏仁医生,他们走的都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将线上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于线下的实体诊所相结合。
这种模式并不罕见。比如,以线上挂号、问诊起家的微医2016年6月开始发力布局线下医疗业务。今年4月21日,微医全科北京西单中心、南京雨花中心同步开业,至此,微医疗共布局三家全科中心,年内全科中心会增加到6家。
此前,在其杭州旗舰店正式运营时,微医董事长廖杰远表示,未来三年,微医还将建设100家全科中心。同样是在2016年,丁香园开办了线下的丁香诊所。两年以来,丁香园的诊所扩张速度并不快,目前只在杭州、福州等地开了4家直营诊所。
不难看出,互联网医疗公司投资诊所早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诊所能否成为互联网医疗的变现途径依旧是一个待解难题。
北京水岸祐邻诊所CEO于莺认为,现在做诊所的公司大致有两个类型,第一是踏踏实实做运营,但是扩张速度特别慢,资本并不看好;第二种类型就是在资本的推动下通过自建、并购等等方式迅速占领地盘,这是资本看好的一种形式。
“企鹅诊所既然用了企鹅两个字,其背后腾讯的力量不可忽视。当它手里的牌足够大、讲故事足够好的时候、融进的资本足够多的时候。它就可以迅速扩张,至少是诊所连锁界的前三品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